南国蘋(Marsilea minuta L.)是蘋科、蘋属植物。由于不同季节生境的不同,形体会有如下变化:夏季生于深水中,叶片漂浮,叶柄长可达30厘米,而在浅水中,叶子挺立出水,柄长仅有8-10厘米。在冬季,生长在干旱水田中的植株很小。
形态特征
夏季生于深水中,
叶片漂浮,
叶柄长可达30厘米,而在浅水中,叶子挺立出水,柄长仅有8-10厘米,小叶只有20毫米长,外缘全缘或有波状圆齿或浅裂,
根状茎节间长6-9厘米。
在冬季,生长在干旱水田中的植株很小,根状茎节间仅有1-4毫米长,叶柄仅长2-8厘米,小叶5-10毫米长,孢子果柄长约5毫米,着生于叶柄基部,通常1-2个或数个集生在一起,椭圆形,与果柄联接处的上方有两个齿牙状凸起。
生长环境
生于水塘,沟渠及水田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旧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印度(安达曼群岛、阿萨姆邦)、安哥拉、孟加拉国、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科摩罗、东喜马拉雅、埃及、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肯尼亚、南非(夸祖鲁-纳塔尔)、老挝、小巽他群岛、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新几内亚、尼日尔、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北领地、昆士兰)、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卢旺达、法国(留尼旺)、塞内加尔、斯里兰卡、苏丹、苏拉威西、斯威士兰、坦桑尼亚、泰国、乌干达、越南、西喜马拉雅、赞比亚、扎伊尔。
引种地:巴西(东北部)、美国(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中国分布: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
生长习性
南国蘋植株呈匍匐生长,以走茎沿土壤表面向四周延伸走茎上陆续长出叶片。叶片有闭合现象,白天四片裂片平整展开呈田字形,夜间则四片裂片重叠闭合呈现叶片外缘朝上的状态。根系为须根,多数自匍匐茎节上长出,但节间亦会长出不定根。大孢子囊与小孢子囊共同着生于孢子囊果中,孢子囊果呈椭圆球状,着生于走茎上靠近叶柄处,通常在秋季长出。
南国蘋的生育状态与其生长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特别是生长环境的水深。通常在10-15厘米以下的水深状态下,植株呈现挺水生长;而在40厘米以上的水深,植株则呈现如睡莲般的浮叶状态。南国蘋的主要生长时期为5-10月,11月之后气温下降,南国蘋的生长也逐渐停顿,到12月低温时期地上部逐渐萎凋、叶片黄化,仅剩黑褐色残茎与叶柄待3月气温开始回升,部分残余未死亡的走茎便开始恢复生长,到5月梅雨时期生长最好。
南国蘋在中国台湾的生长与休眠交替非常明显,在北部地区生长期为5-10月,休眠期主要在12-3月,中南部地区因为春季回温快,且冬季气温下降较慢,所以生长期可从3-11月。
繁殖方法
南国蘋属水生颜类,会产生孢子囊果并释出孢子以进行繁殖,然而利用孢子繁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它的走茎生长快速,主茎上的侧芽也容易生长,因此利用走茎扦插来进行繁殖是较佳的方式。
繁殖时取新鲜且生长势强的走茎,截取含5-8节约20-25厘米长,如果有短侧芽者更好,侧芽太长则可剪下当作另一个繁殖用插穗。种植前先将走茎缠绕成直径约3厘米的环状,将叶柄整理至环状走茎的同一侧,种植时直接将此环状走茎压至介质中2厘米深以上,使叶片与叶柄上半部大部分露出介质外,原则上3-4寸盆只需一个繁殖体,而5-8寸盆则可放入3-4个,在生长旺盛的夏秋季,约2天即可恢复生长,介质的选择并不严苛,只要保水性好的均可。因其不怕水的特性,可选择一般观赏作物无法使用的黏土来种植,繁殖适期为每年4月植株恢复生长之后至10月开始休眠之前。繁殖用种原保存可直接利用水田种植或种植在深度10厘米以上的宽大盆器中,如10厘米高之秧苗盘便是极佳的选择,秧苗盘中放入8厘米深左右的介质,再将走茎均匀种植于盘中或各自經绕成环状再植入介质,原则上每个秧苗盘(长×宽=30厘米×60厘米),只需种植8-10条走茎即可。
主要价值
南国蘋外形讨喜,姿态优美,四裂的叶片就如难得一见的四叶“幸运草”,值得开发作为盆栽、景观等园艺之用。全草用作草料,药用可治疗炎症、水肿、蛇咬伤和皮肤损伤。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数据缺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