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孝义村
山东省莱芜市高新区下辖村
南孝义村,隶属于山东省莱芜市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位于鹏泉东大街东段,孝义河东侧,毗邻美丽的孝义河公园,地处莱城东部的交通枢纽区和经济开发区,周边交通便利、厂区林立、经贸发达,京沪高速公路和205国道分别位于村东、村西贯穿南北,磁莱铁路位于村北横贯东西,青岛海关驻莱芜办事处位于村南,2003年孝义河大桥贯通鹏泉东大街后开始旧村改造,并成立南孝义商贸公司,现已初步形成了东部水岸新社区、商贸物流集散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现代化商贸宜居新区。
基本信息
南孝义村自古与泉子村、陶家庄、南张家庄这四个村庄连为一体,形成了毗连交错唇齿相依的一个大自然村,东面与傅家庄为邻,西与冯家林村接壤,截至2015年全村占地779亩,村民331户932口人,现有刘氏、艾氏两姓,其中刘姓居多。
人文自然
莱芜《刘氏祖谱》载:“吾刘始祖仁美,原籍凤阳,出仕于齐,因乱迁莱,居于东山茶峪庄,殁葬其地,迄今茔酉存。”元朝末年,刘仁美由安徽凤阳县到齐地做官,后因战乱迁入莱芜东山茶峪庄。明朝万历年间,刘仁美的九世后代刘守邠生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刘澄渭(字润九)、刘澄淇(字洞九)、刘澄湚(字涵九),兄弟三人都聪颖勤学,考取功名。刘润九初摄榆次令,后晋升为山西布政司经历,成为省级重要官员。刘洞九任山西汾州州同知。刘涵九,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后升湖广行督司,未任。兄弟三人功名显赫,都是当朝国之栋梁。后告老回到家乡莱芜,刘润九、刘洞九、刘涵九三人分别建村南孝义、北孝义、陈家峪三村。北孝义后改称孝义楼,北孝义由孝义河西岸之村用之。
孝义河自万福山发源,蜿蜒而下,河面宽120余米,自村西流向西南注入牟汶河。孝义河过磁莱铁路线后,原分两段,一股向南而下,一股向西南注入莲河。刘氏十世祖刘润九,在山西做官告老还家后,选孝义河西岸这一风水宝地修建私人花园一座并居住,其景点有港茶楼②、太古石③、青石大牛槽、亭子、花岭、泉水、月牙桥等,其中港茶楼楼高十余米,1958年改河造田时拆除。楼前有古槐树一棵,五人才能合抱,1976年遭雷击枯死,后被村民伐去。在古槐与花岭子之间有一太古石和青石大牛槽,相传此二为神物,是刘润九在山西为官时选中的传家宝石,可是石头太重,怎么才能搬运到莱芜呢?刘润九二弟刘洞九在山西汾州为官时,得狐仙张玉婧④(见《聊斋志异·狐妾》记载)。张玉婧能力非凡,神通广大,她便主动承担这项搬运任务。据传她运用法力,用红丝线捆绑太古石,用苘麻秆作为担杖从山西挑来这两尊太古石,一尊位于南孝义村,一尊位于老莱城文庙。位于南孝义的太古石高2.6米左右,表面光滑细腻,形态优美,上有99个孔洞,牧童用以拴牛99头,旁边有青石大牛槽,村北有一个大的牛湾,牧童每天来往饮牛。1986年春,这一传家宝石被泰山管委会选中运走,现放置于岱庙北门内侧。另一尊奇石,现仍保存在莱城区委大院内,大石牛槽仍在村内,保存完好。
南孝义村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先后有庠生7名,廪生2名,其中廪生刘柏楹擅长书法(与当时的谭、亓、董齐名),刘文三明医道,刘法孔开办私塾。抗日战争时期,村中先后有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40年建立支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全村有26人报名参军;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有刘振昌、刘振来、刘家远入朝参战。解放前,孝义河东畔有一“广禅寺”⑤,占地约2亩,寺内古树参天,曾用作学堂。解放后,在此改为联办小学;泉子管区成立后,在南孝义村建联办中学一所,1989年孝义乡合校后迁往朴务头村莱芜22中。村委于1984年筹资在村东建小学一所,方便附近村庄适龄儿童的入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2001年学校和南张家庄小学合并,原址成为幼儿园和村委驻地。2004年在村西原“广禅寺”位置建成裕丰小学。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本村先后有32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刘希玉是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博士研究生,现为博士生导师、教授,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解放前就任教的刘振洲、刘奉亭两位老教师,早已桃李满天下,现在本村从教者12人。
注释
①刘润九,名澄渭,字润九,生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系刘氏九世祖刘守邠之长子,莱芜南孝义村人,为南孝义村始建者。据莱芜《刘氏族谱》记载:“刘守邠,号振西,别号小台,阴阳官致仕、乡饮正介。振西生子三,俱登仕籍:长讳澄渭,任山西布政司经历,分居南孝义庄;居北孝义者,次男澄淇,岁进士,任山西汾州府通判督粮厅;三子澄湚,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潼川州印,后升湖广行督司,未任,居陈家峪焉。”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刘润九“繇藩幕,摄榆次令”,即代理出任陕西榆次县令,为官勤慎廉明,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后晋升为山西布政司经历,系山西布政使司衙署的首领官,从六品,总理署内各类事务,职掌出纳文移等事务,成为省级重要官员。刘润九娶狄用女,子三长伯楹,次伯樘,三伯柟。晚年归居田园,过上了儿孙绕膝,安逸恬淡的生活。卒后,葬于黄泥沟南刘氏茔地,立有龙头碑,“文革”时期,墓碑被毁。其二弟刘澄淇,字洞九,任山西汾州州同知(明时期官名,各州之副职),从六品,与州判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水利诸事。三弟刘澄湚,字涵九,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后升湖广行督司,未任。
②港茶楼,刘润九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在南孝义村孝义河西岸建私人花园一座,其中便有“港茶楼”,该楼为条石镶角、黑砖青瓦的二层楼。莱芜刘氏十世祖刘澄渭、刘澄淇、刘澄湚三兄弟分居于南孝义、孝义楼和刘陈家峪。族大人多事繁,时常需聚首商议,刘澄渭于是便萌生了建个议事之所的想法。根据方便相聚,尊重长支的原则,地点选在了三村皆能目之所及之处,现南孝义村西的孝义河西岸。刘润九负责设计备料施工等,工程豪大,建有港茶楼、太古石、大石牛槽、亭子、花岭、泉水、月牙桥等,为当时花园式建筑。为什么取名“港茶楼”呢?一是刘氏仁美祖先从安徽凤阳来齐地做官,元末时期因战乱隐居莱芜茶峪庄,后迁居西港庄,该楼取两个村庄的一个字,以示不忘祖根;二是该楼居于孝义河与莲河交汇处的黑龙潭附近的港口,站在楼上,就能前揽南孝义,北望孝义楼、南望刘陈家峪;三是兄弟家族聚会,可以品茶议事、登楼赏月。
③太古石:南孝义村内的奇石,位于孝义河西,港茶楼私人花园内。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刘润九在南孝义村建“港茶楼”,选中了在山西做官时的两块奇石——太古石,还有一个青石大牛槽,相传此二为神物,是刘润九在山西为官时选中的传家宝石,可是石头太重,怎么才能搬运到莱芜呢?刘润九二弟刘洞九在山西汾州为官时,得狐仙张玉婧(见《聊斋志异·狐妾》记载)。张玉婧能力非凡,神通广大,她便主动承担这项搬运任务。据传她运用法力,用红丝线捆绑太古石,用苘麻秆作为担杖从山西挑来这两尊太古石,一尊位于南孝义村,一尊位于老莱城文庙。位于南孝义的太古石高2.6米左右,表面光滑细腻,形态优美,上有99个孔洞,牧童用以拴牛99头,旁边有青石大牛槽,村北有一个大的牛湾,牧童每天来往饮牛。1986年春,这一传家宝石被泰山管委会选中运走,现放置于岱庙北门内侧。另一尊奇石,现仍保存在莱城区委大院内,大石牛槽仍在村内,保存完好。
④狐仙张玉婧:为刘洞九的夫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太学生张光前的女儿。据莱芜《刘氏族谱》记载:“澄湚,州同知,娶太学生张光前女。”张光前,字尔荷,山西泽州人,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历任蒲圻知县、吏部主事、吏部郎中、光禄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等。据传,刘洞九在山西汾州为官时,得狐仙张玉婧,能力非凡,神通广大。后人尊称为仙奶奶,孝义楼村有仙奶奶庙。《聊斋志异·狐妾》中对此有记载。
⑤广禅寺:据载为芦城保各村筹资修建,占地2亩,位于孝义河东畔,寺内有古树参天,原有神殿10间;正殿内有泥塑雕像,正面神像5尊,两旁有18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正殿前面两侧各有禹王殿、关帝殿,前面有四大天王殿,神像形态各异;正面为大厅,两旁有大石狮把守。1966年拆除神像,后在此作为小学堂。2004年在此建成裕丰小学。
人物事件
一、历任村支书
1940年一1947年 刘恕先
1947年一1951年 刘德先
1951年一1964年 刘佑先
1964年一1980年 刘尊先
1980年一1992年 刘振胜
1993年一1999年 刘春先
1999年一2005年 刘家云
2005年一2008年 刘振国
2008年一2011年 刘 坤
2011年一 年 刘家云
二、历任村主任
1951年一1964年 刘尊先
1964年一1980年 刘佑先
1981年一1989年 刘家浩
1989年一1992年 刘春先
1993年一1999年 刘振孝
1999年一2001年 刘家奎
2001年一2005年 刘家云
2005年一2008年 刘振国
2008年一2011年 刘 坤
2011年— 年 刘秀声
三、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刘向先 曾任空军某部参谋长,已故
刘平先 曾任上海珊瑚化厂厂长、党委书记,已离休
刘振瑞 曾任莱钢医院院长,已退休
刘家田 深圳市公安局防暴处处长,已退休
刘明声 曾任中国七机部处长,已故
艾言庆 曾任银川市医院院长,已离休
艾言笃 曾任浙江省舟山市委办公室主任,已故
刘珂声 曾任福州军区后勤部江西省东省乡油库主任,已离休
刘振芳 曾任莱芜市工商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已离岗
杨光伟 现任莱芜市建委房管处处长,已退休
刘纯华 河北廊坊市前锋机械厂处长
刘纯杰 中国航油大连分公司党委书记
田志云 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纪委书记
刘坤生 太原市教育局处长
刘家鹏 银川市安监局副局长
四、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刘希玉 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刘希军 主任医师、莱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刘希泉 主任医师、新泰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刘希林 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刘连声 吉林省延边市工作,总经济师
刘 雷 莱城区方下镇副镇长
刘 宏 中学高级教师
刘伟宏 中学高级教师
刘纯海 中学高级教师
陶玉萍 中学高级教师
公卫红 中学高级教师
张 静 西北大学教授
刘家友 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授信审批部副总经理
高琳琳 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授
五、烈士英名录
刘振凡 抗日战争中牺牲于济南
刘祥声 淮海战役中牺牲
建制沿革
南孝义村自古与泉子村、陶家庄、南张家庄这四个村庄连为一体,形成了毗连交错唇齿相依的一个大自然村,东面与傅家庄为邻,西与冯家林村接壤,截至2015年全村占地779亩,村民331户932口人,现有刘氏、艾氏两姓,其中刘姓居多。
据《莱芜刘氏祖谱》记载,元末刘姓由安徽凤阳迁入莱芜,南孝义建村始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由刘氏第十世祖刘澄渭①(字润九)在孝义河西岸建“港茶楼”等私人花园居住建村,村名之所以取名为“南孝义”,源自《说文解字》中的“孝,善事父母者”,刘润九取之为“善事父母者为孝,兄弟和睦者为义”,意在告诫刘氏后代要做到尽孝尽义,是为“孝义”,流经村西的河流也命名为孝义河。
据《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明朝设乡、保,全县编为4乡42保,南孝义村属于东乡芦城保;清代,全县仍辖42保。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建制,全县划为10个区,属于铁车区。1941年莱芜划分为莱北、莱东和新浦三县,南孝义隶属于莱东县辛庄区;1946年,属于莱芜县汶阳区;1958年3月属于孝义乡;1958年10月属于孝义人民公社;1959年2月属于矿山人民公社泉子管区;1982年1月,矿山公社改为城关镇;1984年4月,改城关镇为办事处;1985年10月撤办事处设立北孝义乡;2000年12月乡镇合并,南孝义属于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南孝义村,隶属于山东省莱芜市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位于鹏泉东大街东段,孝义河东侧,毗邻美丽的孝义河公园,地处莱城东部的交通枢纽区和经济开发区,周边交通便利、厂区林立、经贸发达,京沪高速公路和205国道分别位于村东、村西贯穿南北,磁莱铁路位于村北横贯东西,青岛海关驻莱芜办事处位于村南,2003年孝义河大桥贯通鹏泉东大街后开始旧村改造,并成立南孝义商贸公司,现已初步形成了东部水岸新社区、商贸物流集散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现代化商贸宜居新区。
经济概况
南孝义村民勤劳朴实,自力更生,自古以来就有种菠菜的习惯。每年春季,来自博山、张店、常庄、和庄等地的农用车开到村内,满载着一车车的菠菜,运往各地,成为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1974年在村西进行孝义河大改造,建成高标准20里土河岸,1975年在村东建成南孝义供销社,1976年在三翻岭大展红旗,建成梯田1000亩。为保农业丰收,村中先后在北大桥、河西修建起机井6眼,全村90%的农田得到灌溉;1977年在北大桥修建二级扬水站一座,灌溉村东良田。1987年村民集资修建孝义河漫水桥一座,并将河西改为经济田,并建设蔬菜大棚,扩大蔬菜种值,增加了村民收入;1987年村内建起大型面粉加工厂一处。1993年将村东20亩地改为桑田,发展养蚕业。1993年,与兴华装饰公司联营建预制厂一处。1994年,村里安装自来水。1996年,安装了村内部程控电话。2000年,在乡政府的倡导下,农民种植红葡萄。2002年南孝义成为电话村。
2002年10月,莱芜在此建立莱芜经济开发区,后成为高新技术开发区,村内经济结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项目遍地开花,分别有朗进科技、泰丰纺织、天龙公司、信诺日化、方大科技、金石科技、赛博机电等公司工厂在此落户。2002年,莲河改道向东南注入孝义河,并改造孝义河建成孝义河公园,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2003年,鹏泉东大街向东延伸,横跨孝义河建成孝义河大桥,2004年,在孝义河东岸建成裕丰住宅小区,安置鹏泉东大街拆迁户。2005年在三翻岭建成凤城工业园,大量民营企业在此落户。2006年建成南孝义社区。2010年规划设计了新的高标准社区“裕丰花园”。2012年全面实施招商引资,2013年10月与山东信联建设集团签约合作建设。2013年10月成立南孝义商贸公司,同年3月全面实施旧村改造建设,共建设多层2座、十七层3座、十九层2座、二十七层1座,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2015年底 “裕丰花园”第一期将完成,基本实现全体居民入住。2016年“裕丰花园”第二期将开工建设,崭新的东部水岸新社区、商贸物流集散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已初步形成,一千多居民正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描绘着南孝义发展的锦绣蓝图。
历史文化
莱芜南孝义港茶楼的传说
莱芜刘氏十世祖刘澄渭、刘澄淇、刘澄湚三兄弟分居于南孝义、孝义楼和刘陈家峪。族大人多事繁,时常需聚首商议,刘澄渭于是便萌生了建个议事之所的想法。根据方便相聚,尊重长支的原则,地点选在了三村皆能目之所及之处,现南孝义村西的孝义河西岸。不久,一座条石镶角、黑砖青瓦的二层楼“港茶楼”落成,为什么取名“港茶楼”呢?一是刘氏仁美祖先从安徽凤阳来齐地做官,元末时期因战乱隐居莱芜茶峪庄,后迁居港里庄,该楼取两个村庄的一个字,以示不忘祖根;二是该楼居于孝义河与莲河交汇处的黑龙潭附近的港口,站在楼上,就能前揽南孝义,北望孝义楼、南望刘陈家峪;三是兄弟家族聚会,可以品茶议事、登楼赏月。该楼飞檐斗拱,五脊六兽,甚是巍峨壮观,室内雕梁画栋,彩椽;一楼白石铺地,二楼方砖铺成,名人字画疏密得当,桌椅条櫈井然有序。楼上四面开大窗,取“无规矩不成方圆”之意,南北成方,东西为圆,视野开阔。推窗望:东有九顶盘龙山郁郁葱葱,北有万福山巨石指天,南望莲花山峰峦绰约,西临八宝凤凰城。楼下不远处绿水一潭深不可测,龟卧水底,鱼跃波起,花园内亭台长廊,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垂柳依依,花山一座,藤覆蔓盖,繁花点点。仙奶奶为添奇观,用苘麻杆从山西挑来九十九孔太古石,矗立其间。
刘氏三兄弟告老还乡后,闲暇日多,常聚于楼内园间,畅谈奇闻轶事治家之道。高兴之余相恨日短。吃饭时节,开始三家轮流供饭,多有不便。每见下人汗流满面奔忙往返,主人总觉于心不安。刘洞九与仙奶奶谈及此事,仙奶奶一语解难,说:“老爷们茶楼议事,何不借水行舟,酒菜水传”。刘洞九开始不解,仙奶奶便如此这般说了一遍,只见仙奶奶拔下头上银簪一划,龙崮河改道至村边,而原流经郭家庄村边的河道水量骤减,后人称为“老水道”。于是港茶楼花园内桥下挂起一排铜铃,在孝义楼做好饭菜置于船盘之上,放到河中水上,顺流而下,流经桥下碰铃作响,人们便端菜上桌,菜尚温热,方便快捷,从此之后,凡兄弟聚会待客,饮酒之中又添了别样一番情趣。酒酣兴浓谈锋更健,常至明月升天。故此处也称“酣谈馆”。
莱芜南孝义太古石的传说
相传刘润九、刘洞九、刘涵九他们平时非常喜爱奇异怪石,他们在山西任职时收藏颇多。奇石素以奇、丑、怪、透者为上品,其中有两尊形状尤为奇特,不同凡响,高约丈余,每块石头上有九十九个孔,巧与润九、洞九、涵九之字暗合,刘洞九视若珍宝、作为传家宝石珍藏于家府,挂袍归乡后始终牵挂于心。刘润九在家乡建港茶楼时,园中唯缺奇石装点,心存遗憾,便于兄弟商议,如何把位于山西府邸的传家宝石搬运回来。
有一天,刘洞九与夫人张玉倩(《聊斋志异》称为狐妾,后世族人称为仙奶奶)说起这件事。仙奶奶说:“这有何难?明天我去把它运回来。”刘洞九听了半信半疑。心想:夫人虽有超人之能,但那石头每尊都有数千斤重,如何能从几千里之外运来?仙奶奶嘱咐他说:“明天夜里三更三鼓,你在莱芜城南汶河岸边的大柳树底下等着,看我怎样搬运石头。不过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到时更不能乱说话。”
第二天,红日西坠,月出镰钩。刘洞九正要动身去汶河岸边,张道一来了。他俩是至交好友,这时张道一正在城北矿山开馆授徒,来请刘洞九饮酒对诗。矿山风景优美,山上飞瀑流泉、青松翠柏,山下汶水如带,日夜西流。春秋时,齐桓公曾在此修建行宫,山上观景,汶水泛舟。张道一躬身来请,岂能不去?酒酣耳热之时,刘洞九却要起身告辞,说有要事去办。而张道一却酒兴正浓,不肯放过。刘洞九只得以实相告。张原是诙谐之士,闻听有这般奇事,就定要同他前往。刘洞九推辞不过,只好答应,再三叮嘱他,到时候千万不要声张,张道一连连应诺。
他们二人来到汶河岸边,坐在柳树下静候。这时,万籁俱寂,汶水潺潺。不多时,莱芜城里传来三更三鼓。只见汶河里远处两簇红灯逆水飘然而来。至近处才看清是红灯簇拥着两尊奇石,前后相距百步之遥,仙奶奶位居中间。每尊怪石有六个身着红衣、手持红灯的仙姑扶持,宛若两朵盛开的红莲,煞是好看。张道一见此情景,又惊又喜。当第一尊奇石抵达港茶楼时,他实在憋不住了,又要闹玄,高声喊道:“到抵了!”话音刚落,后边那尊突然人散灯灭,因“抵”与“底”同音,就是这一酸文之词,致使后边一尊石沉水底。
第二天,刘洞九一到家,仙奶奶便埋怨他不该轻信玄士之言,以致使一石沉落水底。刘洞九也是后悔不已。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若干年后汶水南移,那尊沉水的石头才又重见天日。今天,这两尊奇石仍保存完好,原在港茶楼的一尊,于1987年被泰山管委会征集,现安放在泰安岱庙北门里供游人观赏,底座上标明来自莱芜南孝义。汶河岸的一尊现安放于莱城区政府大院里作为镇宅之宝。这就是流传民间的刘氏太古石的传说。
传说之二是仙奶奶用绣花线一头拴住太古石,一头拴住大牛槽用苘麻杆从山西挑来,现大牛槽在南孝义农户墙下隐藏。
莱芜南孝义神牛的传说
俗话说忠孝传家远,耕读继世长。牛是当时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是家庭财富的重要象征,莱芜刘氏八世祖刘士礼南台翁时,莱芜刘氏已是富甲一方,田地以顷计数,畜牧边郡牛马数千头,谷数万斛。刘士礼晚年隐居东山别坞,家产由小台翁刘守邠掌管。南台翁刘士礼过世后,作为长子的九世祖刘守邠不图祖业,将家产悉数分于四个弟弟,而自己靠筹策之技白手起家,不几年已是牛马蹄角千千,万足猪、千足羊,不啻当年父业。至十世祖刘澄渭三兄弟时期,在外居官显赫,于内治家有方,更成为莱芜之名门望族。用骡马成群,猪牛满圈羊满坡来形容家产之盛恰如其分。为放牧如此之多的牛羊,刘澄渭、刘澄淇、刘澄湚三兄弟买下了寄母山、盘龙山、莲花山、万福山的山场作为放牧之所,并修建了通往牧场的“赶牛路”。
每当天一放亮,牧童开栏执鞭,牛羊争先恐后出圈,山间路上,蹄角踏地如雷轰呜,牛欢羊叫,似寺院喇叭声声。揭示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夕阳西下,牧童赶着腹饱肚圆的牛羊到牛湾饮水。
牧童饮牛时往往要查数一下有无缺失。不知什么时候,忽然发现本是九十九头的牛群却成了百头,开始并不在意。时间长了,心生疑窦。过去每到立春之时,主人都要在牛角上抹上红色以示开春大吉。一年立春之日,以红绫代之,当放牧归来饮水点数期间,牧童发现百头之中有一头身高体硕,毛色光亮,黑如绸缎,两角弯如满弓,两眼放光,角上无绫的犍牛混迹其中。无知牧童以为是山中妖怪,举枪便射,只见浓烟过后,一缕火光奔西南方向而去。
牧童回家向主人诉说,主人叫苦不迭。不几日,坊间传说一件奇事,城西二十里汶河岸边,一夜之间平地成岭,其形如卧牛,牛口处清泉喷涌,人称“牛王泉”。这就是今之“牛泉”之称的来历。
从此,神牛西去。龙头湾下“九九键饮,神凡同现”的美好景观再未重现。
莱芜南孝义“明小台刘公暨郭范两孺人合葬墓志铭”考证
刘小台(1550年11月27日-1623年10月2日),名守邠,字振西,别号小台,阴阳官致仕,生于明嘉靖29年庚戌十一月二十七日,故于明天启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得寿七十四,为著名的“莱芜刘氏三九”刘润九、刘洞九、刘涵九三兄弟的父亲。天启甲子秋(即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刘小台去世一年后,刘润九为合葬父母,便派人拜访自己的发小好友,当时的进士出身,且为官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的谭性教,为父亲撰写了这份墓志铭,记述了父亲的一生。该志石青石质,83×80×12cm,边有缠枝花叶纹,楷书阴刻,无盖,志文31行,满行37字,首行题“明小台刘公暨郭范两孺人合葬墓志铭”,谭性教撰文,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刻。原出土于莱芜凤城街道办事处上陈家峪,现由莱芜口镇西街王氏收藏,保存完好。录文如下:
明小台刘公暨郭范两孺人合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眷生谭性教①顿首拜撰
天启甲子秋(即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刘伯子②走使者白下,缄孙平甫③所为状,来征铭曰:不孝兄弟积罪过,无能延先严一日之养,今卜十月十三日,启吾母之宫合焉,惟吾子顾夙好而惠之隧石。余与伯子居比屋,幼同砚席,即不娴于文,何可辞?况平甫之状藻而核矣。
按状,公讳守邠,字振西,别号小台。其先濠人也。元末有仁美者徙于莱,仁美生江,江生有德,有德生林,林生刚,刚生宪,宪生瓒,瓒生南台公士礼,为公父。南台公性癖云水,晚年种松东山,结庐隐苍翠。终其身,生五子,公居长。
诸刘世拥赀,豪里中,公独奋自窭,母赵蚤背,继母薛操家卞急,备尝坎壈,幸后郭范两儒人操作,甘荼苦卒,能回薛母欢;口约腹裁,资用渐饶。盖修业而息之,不数年田产拓斥,甲一邑矣。公虽用纤啬起,而敦尚儒术,铅椠之业与牙筹俱治,日夕督子若孙下帷不休,皆斌斌擅隽彦声。更好行其德,耻效富人滕鐍匿缩之智。吴令君母丧不能敛,出美椑助之。
岁乙卯,大祲,死者以泽量,公所焚券几千余金。复倾其储,粥饿者,槥殍者、赎子女之鬻者。迨戊午责逋赋棘,同里黄家卿等五十余家,将墐户荷釜遁,公亟止之,代输租焉。至陈一杏等,不能庀牛种而问南亩,则岁给以为常,人人倚公为庾矣。
公授阴阳官致仕,迫邑大夫命,一登乡饮之筵,遂囊服带不御。曰:安能蹩躠,折腰贵人前也。乡耆社长醵饮桑拓,则欣然从之。后并杜门谢绝,勅诸子一切事无相闻,不衫不履,陶然自适,虽密戚请面不见也。
卒之前一岁(即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伯子繇藩幕,摄榆次令。公勉出视政榆次,见伯子治状,舍然大喜曰:今而后而,翁无遗憾哉。旋促驾归,归而大会弟侄姻戚,若诀别者,各有分遗,时公固啖蹈健甚也。越癸亥十一月初二日(即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11月2日),忽无疾化去,距生嘉靖庚戌十一月二十七日(即公元1550年11月27日),得寿七十四。而伯子于数月前,上县篆乞侍养,得躬奉敛含,人叹其孝感云。
公配郭,继范,拮据缔业,范孺人宣力居多,事公于范后者,侧室冯也。子男三,澄渭,山西布政司经历④,娶狄用女;澄淇⑤,廪生,娶尚儒女;澄湚⑥,州同知⑦,娶太学生张光前⑧女,皆范出。女子五,郭出者适田相宇,适廪生李应箕男,增生李铉。范出者适廪生王承培男,庠生王命,适廪生许珍男盤石,适知州朱学孔⑨男庠生祚昌。孙男六人,孙女九人。伯楹庠生,娶指挥苏民望女;伯樘聘庠生张绳武女,与女之适府同知毕如松⑩孙维垣,适廪生郇一真男庠生玉泽者,为渭出。淇所出伯权,聘禀生李森女;伯枢聘庠生蔺应昌女。二女,一许字廪生亓礼教男之梓,一许字进士亓之伟⑪男必述。湚所出伯杫,聘增长郇一初女;伯栒,聘进士亓之伟女。五女,一许字增生李杊男以焜;一许字礼科给事中亓诗教⑫男之干;一许字庠生毕焕男维塽,一许字庠生亓之俊男必远;一许字庠生董茂充男瑜行,曾孙一,名炳,聘儒士王曰鈏女,伯楹出。
宜系以铭,铭曰:颀而髯,唇若渥丹吁,其公之颜耶。祭酒于社,宾介于筵,衎衎仙仙吁,其公之年耶。以治生始,以达生终焉,求之于古,在范少伯、杨王孙之间吁,其公之贤耶。新甫远抱,汶水带前,东西两港滢如环。呜呼!是为刘公之阡。
注释
①谭性教,字生伯,号笠石,又号黄雪居士,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戊寅正月十九日亥时,莱芜谭家楼村人。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考中进士,补任河南陈留知县,后任河南省襄城县令,泰昌元年,相继任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天启六年转任山西按察司副使,继任宁夏兵备道粮兼摄学政,天启五年以疾病请归,退回故里。诰授中宪大夫。生前好友:王垣山,周自淑、陈子素、王尹愚、亓静初、李雍时,孙平甫,尚襟海,刘润九、刘洞九、刘涵九等。谭性教少儿时即能作诗,青年则擅长古文,“苍劲秀雅,为时所宗”,所著有《留襄谳语》《金陵谱序》《黄雪山房集》12卷(其中文9卷,诗3卷),其诗收入《山左明诗抄》。遗有“改修七星渠”(在宁夏)碑文及文、记、序、表、传等文章十多篇。因其文武双全,明代在莱城东厢为其建立“文武持衡坊”。
②刘伯子,即刘润九,刘小台守邠之长子,名澄渭,字润九,莱芜南孝义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据莱芜《刘氏族谱》记载:“阴阳官刘守邠,号振西,别号小台。振西生子三,俱登仕籍:长讳澄渭,任山西布政司经历,分居南孝义庄;居北孝义者,次男澄淇,岁进士,任山西汾州府通判督粮厅;三子澄湚,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潼川州印,升湖广行督司,未任,讳澄湚居陈家峪焉。”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在南孝义村建“港茶楼”,负责设计备料施工等。工程豪大,建有港茶楼、太古石、青石大牛槽、凉亭、泉水、月牙桥等,为当时花园式建筑。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刘润九“繇藩幕,摄榆次令”,即代理出任陕西榆次县令,为官勤慎廉明,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后晋升为山西布政司经历,系山西布政使司衙署的首领官,从六品,总理署内各类事务,职掌出纳文移等事务,成为省级重要官员。刘润九娶狄用女,子三长伯楹,次伯樘,三伯柟,孙九人。晚年归居田园,过上了儿孙绕膝,安逸恬淡的生活。卒后,葬于黄泥沟南刘氏茔地,立有龙头碑,“文革”时期,墓碑被毁。
③孙平甫,谭性教好友。
④山西布政司,明时期官名。山西布政司是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承宣布政使的衙署就是承宣布政使司,下设有各类内部机构、属官,其中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设经历一人,从六品,系布政使司衙署的首领官,总理署内各类事务,职掌出纳文移等事务。
⑤澄淇,即刘洞九,名澄淇,字洞九,号筠叟,系刘守邠之次子,莱芜孝义楼村人,谱载廪贡,碑载为岁进士,官居山西汾州府通判督粮厅。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68年),卒于清代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十月十六日,寿享七十有三,配尚氏,徐氏、王氏。在山西汾州府通判督粮厅任职时,此地土地荒芜,民不果腹。刘洞九上任后,详查细访,励精图治,引导人民垦荒种粮,兴修水利,不几年民殷物阜,人民安居乐业,与汾人结下了鱼水之情。离任后,汾州人民仍念念不忘。据传,刘洞九在山西汾州为官时得仙张玉婧,张玉婧能力非凡,神通广大,后人尊称为仙奶奶,《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就是记载的她的传说。刘洞九挂官服袍带回家后,在孝义楼立村,立村之后在村北松山上遍植松树柏树,以壮观瞻,村内植国槐若干,并打吃水井、建家祠,筑安居寨,保卫村庄安全。晚年以明农课孙为务。为教育好子孙后代,特成立“筠叟学堂”,亲自任课,言传身教,并题联:“式榖式榖,殚我心精,惟愿一德绳祖武;勉旃勉旃,勤尔征迈,须念万苦贻孙谋”。由此可见他为子孙后代的良苦用心。卒后,葬于西港刘氏祖茔,与林、刚、宪等老祖安息一处。
⑥澄湚,即刘涵九,名澄湚,字涵九,系刘氏九世祖刘守邠之三子,生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9年),莱芜上陈家峪村人。例贡,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潼川州印,后升湖广行督司,未任。功名显赫,是当朝国之栋梁。刘涵九自幼聪明颖悟,勤学好问,学文习武,文武双全。据《莱芜刘氏族谱》载:“刘氏之序其族创於六传,刘氏之谱其族创于涵九”,可见刘涵九为《莱芜刘氏族谱》贡献可谓大矣。刘涵九在续修族谱时,首次刻版印刷了《莱芜刘氏族谱》,请石痴居士孙士奇写了“族谱序”,并自撰了“祖谱说”,详述了族谱的重要意义,由此为我刘氏族谱打下了基础,历传不衰。刘涵九与妻张氏是孝敬父母的典范。旧莱芜有县志载:“张氏同知刘澄湚妻,事舅姑至孝,姑病,泣祷于神,愿以子代姑愈,而子果死。”并劝夫遵父遗言,捐义田八百亩赡族。刘涵九在四川任职时,为美化家乡,特从四川移植四棵名贵树种白松树,植于上陈家峪村。四百余年来,植繁叶茂,四季常青,直至解放后仍挺拔遒劲,充满生机。卒后葬于刘陈家峪祖茔,其父守邠祖茔之侧,有墓碑存焉。
⑦州同知,明时期官名,各州之副职,明朝称州同知,清沿置,改称州同,以别于各府之同知。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从六品。与州判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水利诸事。刘涵九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
⑧张光前,字尔荷,山西泽州人。万历二十八年由泽州学增广生中山西乡试第30名,习诗。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历任蒲圻知县、吏部主事、吏部郎中、光禄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等,累疏乞休,归家而卒。
⑨朱学孔,明代山东肥城人,天启六年,由贡生任沧州知州。
⑩毕如松,莱芜槲林前村人,明万历壬午举人,授新安县知县。有中使询及莱矿,如松曰:“恐公以采矿往,以讨叛归耳。”中使乃止。迁隆德令,裁驿挫冗,除残赈饥,称循卓焉。升宁羌守,请就近以蜀盐易晋盐,至今便之。调西安同知,贤声益著。谢政家居,日与故人结诗酒于苍龙峡,几二十年殁。崇祀乡贤。
⑪亓之伟,字坦之,号超凡,明代山东莱芜羊庄村人。出生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考中进士,初为成安知县,不久调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到任后凡权势书札概不启封,不受私请,以强直闻名,士民服其铁石之操,称为“铁面”。后历任户部司郎中,河间知府,山西阳和兵备道等。崇祯十七年逝世,时年六十三岁。亓之伟居官之外,善写作,所著有《苍麓四书》《素尝辛草》《过淮赋》及墓表数篇。
⑫亓诗教,号静初,晚号龙峡散人,明代山东莱芜李条庄人。出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万历26年进士,任荆州、淮安二府推官、礼科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兼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等职。明神宗年间,廷臣出现党争,分为齐楚浙三党,亓诗教为齐党之魁。
著名人物
著名的“莱芜刘氏三九”三兄弟最新考证
著名的“莱芜刘氏三九”,即明朝万历年间,莱芜刘守邠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刘澄渭(字润九)、刘澄淇(字洞九)、刘澄湚(字涵九),兄弟三人都聪颖勤学,考取功名。据莱芜《刘氏族谱》记载:“刘守邠,号振西,别号小台,阴阳官致仕、乡饮正介。振西生子三,俱登仕籍:长讳澄渭,任山西布政司经历,分居南孝义庄;居北孝义者,次男澄淇,岁进士,任山西汾州府通判督粮厅;三子澄湚,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潼川州印,后升湖广行督司,未任,居陈家峪焉。” 刘润九初摄榆次令,后晋升为山西布政司经历,成为省级重要官员。刘洞九任山西汾州州同知。刘涵九,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后升湖广行督司,未任。兄弟三人功名显赫,都是当朝国之栋梁。后告老回到家乡莱芜,刘润九、刘洞九、刘涵九三人分别建村南孝义、北孝义、陈家峪三村。北孝义后改称孝义楼,北孝义由孝义河西岸之村用之。
(一)刘润九,刘小台守邠之长子,名澄渭,字润九,莱芜南孝义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在南孝义村建“港茶楼”,负责设计备料施工等。工程豪大,建有港茶楼、太古石、青石大牛槽、凉亭、泉水、月牙桥等,为当时花园式建筑。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刘润九“繇藩幕,摄榆次令”,即代理出任陕西榆次县令,为官勤慎廉明,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后晋升为山西布政司经历,系山西布政使司衙署的首领官,从六品,总理署内各类事务,职掌出纳文移等事务,成为省级重要官员。刘润九娶狄用女,子三长伯楹,次伯樘,三伯柟,孙九人。晚年归居田园,过上了儿孙绕膝,安逸恬淡的生活。卒后,葬于黄泥沟南刘氏茔地,立有龙头碑,“文革”时期,墓碑被毁。
(二)刘洞九,名澄淇,字洞九,号筠叟,系刘守邠之次子,莱芜孝义楼村人,谱载廪贡,碑载为岁进士,官居山西汾州府通判督粮厅。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68年),卒于清代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十月十六日,寿享七十有三,配尚氏,徐氏、王氏。在山西汾州府通判督粮厅任职时,此地土地荒芜,民不果腹。刘洞九上任后,详查细访,励精图治,引导人民垦荒种粮,兴修水利,不几年民殷物阜,人民安居乐业,与汾人结下了鱼水之情。离任后,汾州人民仍念念不忘。据传,刘洞九在山西汾州为官时得仙张玉婧,张玉婧能力非凡,神通广大,后人尊称为仙奶奶,《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就是记载的她的传说。刘洞九挂官服袍带回家后在孝义楼立村,立村之后在村北松山上遍植松树柏树,以壮观瞻,村内植国槐若干,并打吃水井、建家祠,筑安居寨,保卫村庄安全。晚年以明农课孙为务。为教育好子孙后代,特成立“筠叟学堂”,亲自任课,言传身教,并题联:“式榖式榖,殚我心精,惟愿一德绳祖武;勉旃勉旃,勤尔征迈,须念万苦贻孙谋”。由此可见他为子孙后代的良苦用心。卒后,葬于西港刘氏祖茔,与林、刚、宪等老祖安息一处。
(三)刘涵九,名澄湚,字涵九,系刘氏九世祖刘守邠之三子,生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9年),莱芜上陈家峪村人。例贡,任四川潼川州同知署,潼川州印,后陞湖广行督司,未任。功名显赫,是当朝国之栋梁。刘涵九自幼聪明颖悟,勤学好问,学文习武,文武双全。据《莱芜刘氏族谱》载:“刘氏之序其族创於六传,刘氏之谱其族创于涵九”,可见刘涵九为《莱芜刘氏族谱》贡献可谓大矣。刘涵九在续修族谱时,首次刻版印刷了《莱芜刘氏族谱》,请石痴居士孙士奇写了“族谱序”,并自撰了“祖谱说”,详述了族谱的重要意义,由此为我刘氏族谱打下了基础,历传不衰。刘涵九与妻张氏是孝敬父母的典范。旧莱芜有县志载:“张氏同知刘澄湚妻,事舅姑至孝,姑病,泣祷于神,愿以子代姑愈,而子果死。”并劝夫遵父遗言,捐义田八百亩赡族。刘涵九在四川任职时,为美化家乡,特从四川移植四棵名贵树种白松树,植于上陈家峪村。四百余年来,植繁叶茂,四季常青,直至解放后仍挺拔遒劲,充满生机。卒后葬于刘陈家峪祖茔,其父守邠祖茔之侧,有墓碑存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7 11:34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人文自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