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华侨投资区,英文名:Guangxi ASE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北,距离南宁市区30公里,面积187平方公里。
园区介绍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的广西武鸣华侨农场,为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曾安置印尼、越南等9个东南亚的归国华侨1.2万多人,现仍居住着归侨侨眷7000多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制造等产业,着力打造广西最大特色食品加工城。同时,开发区还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启动特色农业观光游等项目,成为南宁市周末经济、会议经济、乡村旅游、都市农业的新亮点。
开发区辖区面积180平方公里(全属国有土地),人口8万人。前身为1960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武鸣华侨农场和199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的南宁华侨投资区。开发区仍有东盟9个国家上万名归侨侨眷和谐聚居,在境外定居的有4000多人,文化独特,风情浓郁,更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亲友保持最深的亲缘关系和最密切的信息联系。
作为南宁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重点打造绿色食品、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截止2022年已聚集了比亚迪、百威、双汇、统一、海天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
历史沿革
国营武鸣华侨农场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广西省民政厅委派侨务处处长黎汉威到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的县乡了解解放初期回国定居的归侨的生产生活情况。容县、北流、陆川等地的归侨大多数散居在农村,由于人多地少,生活较为困难,他提出选择一处地方建立华侨农场的建议。在上级同意后,于1958年由广西华侨辅导委申报,经自治区人委批准,将武鸣县锣圩区(现武鸣区锣圩镇)那岽大队六保屯周围的国有土地划入,成立了广西第一个华侨农场—广西国营华侨农场。
1960年2月11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接待安置归国华侨工作方案》文件(桂发【60】0056号),决定在武鸣县境内的国营正安农场、广西国营华侨农场、宁武青年农场的基础上,吸收武鸣县宁武、里建、城厢、锣圩等公社中的18个大队建立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成为接侨和安置回国华侨的基地。
 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武鸣县锣圩乡(现武鸣区锣圩镇)那珠大队划给武鸣华侨农场团结分场管理,为集体所有制性质。根据桂政函[80]第63号文,1982年12月21日达成移交协议。
 1988年,成立林业分场,武鸣华侨农场辖区内林区由其管理。
南宁华侨投资区时期
1994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会以武鸣华侨农场为基础成立省级开发区南宁华侨投资区。与武鸣华侨农场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管理。
1997年,南宁华侨投资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华侨企业管理局划归南宁市实行属地管理。武鸣华侨农场林业分场改称为南宁华侨投资区林业公司。
1998年12月,南宁华侨投资区划归南宁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仍驻武鸣县境内。
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时期
2004年3月,为打造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和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以南宁华侨投资区为基础,建立中国—东盟经济园区。
2004年4月20日,南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建设发展的决定》(南发[2004]15号)文件,明确规定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南宁华侨投资区管理机构实行市委、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的管理机制,授予园区管理机构行使经济、社会事业、党政工作市级管理权限。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时期
2005年12月,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开发区审核的要求,更名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期
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更名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管辖区划
根据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布数据,截止2005年,南宁华侨投资区(现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辖里建、团结、正安、武帽、宁武、民涵共6个分场 ,117个自然村(屯)。
 截至2022年9月13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显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分为“一带四区”,即制造业产业带、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高铁北商务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遇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距离南宁市区30公里,辖区面积187平方公里。
气候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属的武鸣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019年,武鸣区平均气温22.1℃,与气候标准值持平。2019年,武鸣年降水量1243.3毫米,比气候标准值偏多4.4毫米。
政治
中共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中共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左伟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融健韦耿符飞龙
中共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南宁市纪委监委驻开发区纪检监察组组长:李平安
社会事业
教育
位于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已经引入了广西民族大学、南宁理工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11所院校,结合现有水电学院、经职院、新闻出版技工学校等各类学校30余所,努力打造教育资源集中区。
其他社会事业
园区及周边有第十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南宁北站8台19线即将通车,北站高铁商圈与东盟、武鸣现有商圈,将进步促成南宁北,近100万人城市生产、生活的高质量发展。
片区规划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分为“一带四区”,即制造业产业带、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高铁北商务区。
制造业产业带
拥有独具优势的优质水源和自然生态,品牌聚集,拥有百威啤酒、珠江啤酒、双汇、统一企业、伊利、海天、王老吉、桃李面包、景田纯净水、百跃羊乳、津威饮料食品、嘉能可饮料、六点半豆奶等众多知名品牌企业;产业配套完善,拥有中粮制罐、粤玻、三祥热电、金美、益华等易拉罐、玻璃瓶、集中供热(蒸汽)、包装等关键配套。
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
已经引入了广西民族大学、南宁理工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11所院校。教育园区内设有总投资10亿元的自治区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职业技能培训评价、竞赛、交流、产学研于一体的国际性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结合现有水电学院、经职院、新闻出版技工学校等各类学校30余所,努力打造教育资源集中区。围绕完善教育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推进产城融合,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打造“南宁北”城市名片。
现代农业示范区
依托已入驻的“两院三站”(广西农科院、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农业技术总站、广西蚕业总站、广西水果总站)的优势农业科技资源,截止2022年,广西-东盟经开区共创建了5个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未来,将着力创建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高地、农业科技人才聚集高地以及现代农业观光旅游胜地。
招商引资
交通优势
广西—东盟经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拥有首府半小时通勤圈、1小空港经济圈、2小时出海物流圈、3小国际贸易圈的便捷交通网络。2023年底建成通车的贵南高铁南宁北站就在开发区东部,其到市区仅15分钟,将进一步提升园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
市场优势
优良的营商环境,成就了广西—东盟经开区成为广西范围内世界五百强及知名企业布局最多的开发区,聚集了比亚迪、百威、双汇、中粮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海天、李宁、伊利、统一、红牛等众多知名企业投资。形成了绿色食品、体育健康上下游完备的轻工产业集群和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电池)等重点龙头项目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础设施配套
土地资源近期可利用储备建设用地2000多亩,远期规划建设用地10000亩,可承接大项目快速落地建设;标准厂房资源有近1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近600亩土地,可定制厂房,厂房产权独立,可租可买,可享受财政补贴;科技孵化器有近10万平方智源科技孵化器及智强众创空间、实训基地、大学双创基地等孵化器、创新创业平台。水电气设施条件完备,可全面保障生产、生活需求:供水能力8万吨/日,实际高峰期用水6.59万吨/日,年内改造提升后供水能力可达14万吨/日;供电有里建站、杨丁站和教育站110kV变电站3座,规划220kV变电站1座;供气敷设中压燃气管道及生活配套低压管道约191.96公里,次高压燃气管道约4.295公里,有集中供热热源厂1座,规划新建海天热源点项目1个;集中供热管网已覆盖园区;污水处理厂现处理能力5万吨/日,2023年二期项目建成后将达10万吨/日。
政策优势
广西—东盟经开区享有西部大开发、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多重优惠政策叠加,并获得南宁市一级财政等多项特殊政策支持,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的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外,不征收任何地方性收费,结合开发区华侨农场土地国有独有特性,依据投资项目规模实力、市场潜力、建设周期、经济贡献、科技创新等因素,给予税收减免、投资奖励、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做大做强及鼓励租用或购买厂房、用地保障等最优扶持和全程服务。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08:57
目录
概述
园区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