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07年,是南开大学下设二级学院之一。学院前身是筹建于2003年药学专业;2005年挂靠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招收本科生;2005年10月20日,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设立
药学系;2007年3月15日,
南开大学药学院正式成立。2008年9月,药学专业本科生学籍由化学学院全部转入药学院。
办学历史
2003年,药学专业筹建;
2005年10月20日,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设立
药学系;
2007年3月15日,南开大学药学院正式成立;
2008年9月,南开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正式招生;
2009年,获得天津市分子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2011年,药学院联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的优势力量,共建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获得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12月,药学院整体入驻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截至2022年9月,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85项,其中科技部“973计划”4项,“863计划”2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重点科学研究计划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0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项,校级项目89项,横向项目274项。申请经费共计26037万余元,到账经费20049万元。发表SCI论文765篇,其中顶级期刊12篇。申请专利300项,已授权110项。申报临床批文2项,获批2项。
研究平台
截至2022年9月,学院有32个科研实验室,1个天津市分子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医药数据分析与统计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肿瘤免疫药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南开-天津药业协同创新实验室,1个南开-华润精准创新药物研发中心,1个药学分析测试中心,1个计算机虚拟筛选平台及1个药用植物园。
在此基础上,药学院积极面向国家公共卫生重大战略需求,针对
恶性肿瘤、重大传染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全力推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学院积极推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学术双向交流模式,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做学术报告。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研修。与
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华润生物医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与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重点实验室。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9月,学院有教授(研究员)29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6名,讲师(助理研究员)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名,硕士生导师47名。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8人,天津市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杰青2人,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3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8人,天津市首批“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资助人选2人,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南开大学教学名师1人。在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达到100%。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12月,南开大学药学院拥有2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以上内容来自“南开大学药学院”官方网站)
人才培养
创建研究型大学和有特色的现代药学专业,联合办学,利用资源优势积极申报硕士点和博士点,初步形成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本科生每年招收一个班,共三十人,硕士生招收二十名。逐年发展到本科生招收二至三个班,共六十至九十人。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为1:1,硕士生和博士生各占一半。完善药学专业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培养模式,开放创新的课程体系和完备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学科目标
重点建设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物、生药学三个二级学科。争取一至二年申请一个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三至五年建成一级学科博士点,五年后申请一个重点学科,十年后再申请一至二个重点学科,争取实现药学一级学科的重点学科。
学院领导
院长:暂缺
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王渤洋
副院长:赵炜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