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迦陵学舍
南开大学内建筑、叶嘉莹居所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即迦陵学舍,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地处南开大学内四合院小楼。是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修建的居所,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以叶嘉莹的号定名。
历史沿革
2013年,叶嘉莹近九十岁时,乘飞机来往于大洋两岸,关心她的友人——温哥华的刘和人女士与澳门的沈秉和担心她精力日减,提出了要向南开大学捐献一笔启动资金,为叶嘉莹晚年安排一个可以集科研、教学与生活居住为一体的住所,此提议立即得到了南开大学校方的回应。而且因为叶嘉莹喜爱荷花,校方为她选择了一处与马蹄湖相近的所在,作为修建学舍的基地。后来,修建资金由刘和人女士、沈秉和先生与南开大学三方共同出资,刘、沈两位各捐款一百万元。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三院承担了学舍项目的设计,出具了数套方案,在征询了叶嘉莹的意见后,确定了中式四合院方案。
2015年10月17日,在南开大学96年校庆日当天,为学者叶嘉莹修建的“迦陵学舍”正式启用,叶嘉莹正式定居于南开园。集教学、科研、藏书于一体,并辟有文史资料藏室。
地理位置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东邻南开老建筑思源堂,西邻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故居宁园
建筑布局
主体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建筑面积约为550平方米,设有茶室、展示厅、教学室、会客厅等。其中文史资料藏室专门陈列叶嘉莹收集的大量宝贵文史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迦陵学舍牌匾,字体儒雅秀逸、神气畅然,出自书法家谢琰,二谢先生的夫人施淑仪则是叶嘉莹的“入室弟子”。
迦陵学舍两米宽、十几米长的甬道长廊,周围栽种竹子,为竹影斑驳的清灰砖地。
庭院
仿古木门
入口的仿古木门装饰有上下四排共七十九颗门钉(寓意叶嘉莹1979年来南开讲学),左右两扇门各有一只铺首衔环的门钹,木门上方有四颗葵花形浮雕门簪。进入后为学舍外院,赭石色砖墙上雕刻着七百余字的《迦陵学舍题记》。
月亮门
左侧院墙尽头,是一圆弧形的月亮门。阳光明媚的午后,月亮门投射的影子拉得很长,会在地面、旁边的玻璃门映射,形成虚与实多个月亮门交相呼应的风景。
上联:入世已拼愁似海;下联:逃禅不借隐为名,横批:迦陵。
绿植
内院正北东西两侧,各有一株海棠树,是2014年冬由北京恭王府赠送并移植的府内西府海棠。院内有两株亭亭的荷花,由保定莲池书院赠送。
内景
整体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内景的门厅为值班室和工作人员休息室,门厅尽头陈列着一方灵璧奇石,其形状宛若一片叶柄朝上的倒立荷叶。学舍内部结构布局,由一条回行长廊贯穿,左边是长廊,右边是各房间。两条东西向和一条南北向长廊,有大面积落地玻璃门窗,将室内与室外之间的障碍破除。
南边长廊靠近外院的玻璃门,可直达迦陵学堂。沿门厅回廊左转前行,墙上可见多幅诗书画作品,均为叶嘉莹友人赠送。
会客厅
南侧为落地玻璃门窗,内置沙发茶几,其他三面墙组成的木制开放式书架,上面陈列着叶嘉莹收藏的各类诗词史学书籍文丛,间或摆放着亲友赠送的艺术品及叶嘉莹的照片。
会客厅的落地玻璃门通向内院花园,伫立室内可观荷叶田田,花木葱茏。玻璃门窗的西南角,有一尊叶嘉莹半身塑像。
厨房和茶厅
沿长廊左转为厨房和茶厅,茶厅与长廊间有一扇中式木格屏风,形成较为私密的空间。透过屏风,可望见对面玻璃门窗透进来的花园美景。
办公室
办公室放着多张书桌和电脑。透过南墙大玻璃可见对面的庭院天井风光。
天井庭院
天井庭院花砖通天,光影朦胧,体现了建筑设计中“透”的理念。地面则种满了喜阴的地被植物玉簪花。
迦陵学堂
迦陵学堂是一间约五十平方米的房间,可举办小型诗词讲座。西侧有一张讲桌,背靠庭院,由整面落地玻璃墙与天井相隔。
北墙悬挂着画家范曾先生的名画《屈子行吟图》。“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这句诗中的“诗骚”,“诗”指的是诗经,“骚”指的正是屈原。
书斋
书斋位于二楼长廊尽头,屋顶是斜山式吊顶,由若干根贴梁拼成方框,固定于大梁之上。屋内坐东向西摆放着一张弧形的长书桌,带一个低柜,桌上的台式电脑和长臂台灯。
房间内,东面整墙带南北两面半墙的一体式落地大书柜中,摆放着叶嘉莹的藏书,有中文版的,也有英文版的,桌上摆放着一张用水晶玻璃镶嵌的叶嘉莹的旧照。
建筑设计
整体设计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是南开大学内四合院小楼,位于南开大学主教学区内,用地方正但局促,周围建筑风格各异。建筑通过不同策略应对基地周边有利和不利条件。
设计理念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三院承担了学舍项目的设计,出具了数套方案,在征询了叶嘉莹的意见后,遂确定了现在的中式四合院方案。
建筑通过围绕基地内原有的两棵老树展开,既保留了记忆,也借用了基地原有的逻辑。
在入口东侧设置一组矮墙,外面种植绿竹,限定了入口空间的同时,也遮挡了东侧不良的景象。
建筑西侧为通向张伯苓纪念亭的一条甬路,建筑西北角采用了通高的花砖处理,待傍晚时分,建筑透射出的朦胧光影照亮了甬路。
建筑与西侧纪念亭相邻的房间为师生研讨室,通过在人的视线高度设置带型长窗,期望以此框景实现名人间的致敬。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叶嘉莹
1924年农历六月初一,叶嘉莹出生在故都北平的察院胡同。叶家祖上为土默特蒙古裔旗人,和“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同属叶赫那拉氏,辛亥革命后才改姓叶。叶嘉莹别号“迦陵”,取意自佛经中一种鸟的名字。在家学的影响下,叶嘉莹自幼就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对诗词阅读有着极高的兴趣和天赋。1948年年初,叶嘉莹同赵东荪在上海完婚,婚后随丈夫迁往南京教书。
1966年,叶嘉莹由教师交流计划被派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在哈佛与海陶玮教授合作研译中国诗词,期间写成《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由于访问学者签证无法带父亲去美国,1969年她又举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并很快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职位。
漂泊海外多年,叶嘉莹每次读到杜甫的“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便感动得几乎落泪。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二楼的办公室,窗外有一棵非常高大的枫树,眼看枫叶渐红,她曾作《鹧鸪天》(1967年)一首,“寒入新霜夜夜华。艳添秋树作春花。眼前节物如相识,梦里乡关路正赊。从去国,倍思家。归耕何地植桑麻。廿年我已飘零惯,如此生涯未有涯。”1970年,加拿大与中国正式建交。1973年,叶嘉莹开始申请回国,并在次年终于踏上了故土。
叶嘉莹写给原国家教委的申请信,在1979年收到回信,批准她回国教书。是年春,她先是到北京大学短期讲学,此后复出的李霁野先生以师生情谊力邀她去南开讲学。叶嘉莹为此写下一首绝句,记录下她与南开的情谊。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当晚,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教师、学生来到叶嘉莹生前居所南开大学迦陵学舍门前,自发献花、鞠躬悼念。
文化活动
2024年4月26日,一堂思政课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迦陵学舍举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主讲教师马梦菲带领下,文学院2023级伯苓班的同学们来到著名学者叶嘉莹的居所,通过参观阅览、情景教学、互动讨论等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感知相结合,享受了一次难忘的“原理”课。
社会价值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是一道人文风景,来自南开大学的人文底蕴,来自一座高等学府对古典文化的礼敬。这是继陈省身先生后,南开大学第二次为学术大家修建学舍,打造属于南开学府的文化IP(知识产权),点亮南开大学的古典文化之光。
迦陵学舍是叶嘉莹在南开大学的生活居所,更是她学术研究的见证地。百岁高龄的叶嘉莹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华古典诗词的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卓著贡献,深受学生爱戴。
参考资料
迦陵学舍.南开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16: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