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简称“昌航(NCHU)”,位于江西省,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汉口航校)
1951年9月17日—22日,航空工业管理局在沈阳召开第一次航空工厂厂长会议,确定立即兴办航空教育,研究了《中级技术人员教育计划》和《初级技术人员教育计划》,决定创建南京、北京、哈尔滨和汉口4所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并由各航空工厂开办技工训练班;12月,航空工业管理局决定将武汉311厂改建为汉口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并派干部到厂负责学校筹建工作。
1952年3月15日,学校正式启用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印章,标志着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正式成立;8月,学校启用汉口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印章。10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指示,学校正式改名为汉口航空工业学校。
中南第一工业学校
1953年1月30日,航空工业管理局通知学校,正式将学校从汉口迁至南昌,并指示学校立即进行筹备,派人前往南昌选择校址;2月21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决定各校更改校名,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改为武汉第六工业学校;9月17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决定,各航校和技工学校启用新的统一编号和校名,汉口航空工业学校改名为中南第一工业学校,简称“中南一校”。10月9日,学校举行了庄严的第一届学生开学典礼。这一日也成为学校的校庆日。
1954年8月,学校从武汉迁到南昌。开始了创建新校和全面探索以中专为主体的办学道路。
南昌工业学校
1955年6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中专学校更改校名,中南第一工业学校拟改为南昌工业学校;8月16日,中南第一工业学校举行首届毕业生毕业典礼。419名毕业生实行了工作分配。
9月12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办公厅通知,部属各校从9月10日起改称新校名,中南第一工业学校正式改称南昌工业学校。
南昌航空工业学校(56年-60年6月)
1956年2月,学校先后接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和第二机械工业部的通知和命令,将南昌工业学校改名为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可公开招生,悬挂校牌,师生可佩戴校徽。学校于3月16日正式启用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新校名。1958年3月25日,第一机械部确定北京、沈阳和南昌3所航空工业学校为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2月20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发文,决定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升格为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从6月1日起正式更改校名;9月13日,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拟将已经升为专科学校的中专重新恢复为中专或以中专部为主,试办专科并保留专科学校校名的办法。学校决定采取以中专部为主,试办专科,并保留专科学校名称的办法。
南昌航空工业学校(63年-69年6月)
1965年8月,南昌航空工业专科学校的名称撤销,学校仍称南昌航空工业学校。1966年5月3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和中共南昌市委联合社教工作队46人进驻学校;10日,学校的社教运动正式开始;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社教工作队”改为“文化大革命工作队”;6月9日,学校工作队主持召开开展“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6月12日,学生开始“停课闹革命”,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从此中断;7月,学校内开始揪斗干部和教师。8月,学生开始外出串联。1966届毕业生延迟到1967年7月分配。当时学校有5届学生共计2424人。1967年学校开始停止招生。
国营赣江机械厂(停学办厂)
1969年6月10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下达通知,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为国营赣江机械厂,代号为南昌502厂。生产飞机零备件,实际上生产“长江”750摩托车。1970年9月30日,在原南昌502厂成立370厂南昌地区领导小组。1971年10月,370厂南昌片改称370厂摩托车分厂(也称二分厂)。
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1972年4月29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发出《关于恢复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的通知》,经与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研究,同意在370厂南昌二分厂(原502厂)的基础上恢复南昌航空工业学校。
1977年10月19日,根据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拟将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为航空高等院校,报国务院审批,因此学校1977年秋季普通班招生计划。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1978年4月1日,经国务院批复,恢复和增设55所高等院校,其中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5月29日,第三机械工业部转发教育部《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正式决定增设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为基础改建。
1980年9月,学院开办了电视大学无线电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班;12月28日,经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夜大学”。
1982年,获得
学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1月23日,学院成立青年业余党校。1990年,获得
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底,通过航空航天工业部的全面评监。1998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9年2月,教育部等部委下发《关于调整五个军工总公司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五个军工总公司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意见的通知》决定,学校隶属关系转变为中央和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5月20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2000年1月17日,学校被批准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请求。
2002年,开始建设前湖新校区。
南昌航空大学
2007年3月16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的通知》;4月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学校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1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刚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求发分别代表双方共同签署《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南昌航空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学院)协议书》。2008年,在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获批博士学位立项建设预测单位。
2010年,获批设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二五”共建南昌航空大学协议书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1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南昌航空大学融合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举行,海军机关,海军装备研究院、海军院校和基层部队等10余个单位的负责人与学校共同签约。
2011年,成为具备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资质院校之一。
2017年12月,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2年1月,入选
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10月21日,南昌航空大学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航空宇航学部成立大会。
2023年12月4日,南昌航空大学孝彭书院揭牌。
2024年4月13日,南昌航空大学持久性污染物防治与资源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该校召开。5月17日,南昌航空大学和江西省航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共同承办的江西低空经济论坛举行。7月18日, 学校与中国商飞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2日,南昌航空大学航空科技馆正式开馆;同日,南昌航空大学航空产业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设有17个专业学院,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在景德镇设立航空制造产业学院,开设7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具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江西省一流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是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专项博士招生计划高校。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6‰。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共计400余人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4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8个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2个专业通过了住建部专业评估;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拥有3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拥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50个,其中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批江西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省级教学成果奖95项、省(部)级优秀教材40部;出版教材662部。
截至2024年1月,近五年,学校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64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653项;在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前300)中排名全国第77位,位居省内高校第三;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七轮总榜单(本科,前300)中排名全国第99位,位列省内高校第二。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月,学校与航空、航发、商飞、航天、民航、通航等企事业单位和近40个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3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航、通航、商飞公司。学校连续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
南昌航空大学是江西省较早开展国际合作教育的高校之一,截至2024年1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个国家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互派与教师交流,其中,受国家留基委资助人数居全省前列;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高校共同举办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5个,与美国
北爱荷华大学合作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
英国伍斯特大学合作开展的工商管理专业、英语;与
爱尔兰国家学院合作开展网络工程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学生突破1600人;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开设了航空工程、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4个本科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子、机械、计算机、管理科学等多个全英文授课硕士专业,有来自摩洛哥、孟加拉、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等34个国家的留学生近300人。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培养结构,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先后荣获江西省和全国来华留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入选首批“领航江西”智库成员单位,获批江西省重点高端智库。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政府奖励40余项,其中一等奖17项;获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航空学会等科技奖励130余项以及省部级社科成果奖30余项、一等奖1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608篇,出版论著170部,受理专利1796余件、授权1095余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其他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等33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在内的国家级社科项目20余项;承担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行业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00多项。
学术资源
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前身为1952年创建的汉口航空工业学校图书馆。现由前湖校区总馆、上海路校区分馆、18个学院的专业分馆组成。截至2024年1月,图书馆纸质馆藏资料238.3万册,中外文期刊308种,电子期刊49.22万种,电子图书542.03万册,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64个,阅览位4570座。
2010年,南昌航空大学图书馆加入了江西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为读者在更广泛的资源范围内提供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
《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学术季刊;先后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用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07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全文收录,2009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进行的首次全省学报评估中,被评为“优良学报”。
《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南昌航空大学主办的具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综合刊物,设有政治、哲学、经济、管理、文学、史学、法律、教育等栏目;已被众多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收录,如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期刊电子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台湾华艺(airiti)电子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2015年3月,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失效分析与预防》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南昌航空大学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主办,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失效分析中心、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专业分会承办的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技术刊物,主要刊登与失效分析与预防有关的学术论文;被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其中包括权威的检索机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统计源期刊,并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台湾华艺数位等网络出版机构长期合作;在2010年江西省科技期刊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
形象标识
1、图案中心为三个飞行器,表示航空院校,有鲜明的航空特征。
2、三个飞行器表明了学校办学校、办学院、办大学的三次创业。
3、三个飞行器表明了学校“和谐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南昌航空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奋斗精神。
4、三个飞行器也寓意学校经历了湖北汉口、江西南昌上海路、红角洲前湖三个校区。
5、1952年为建校时间。外环上部为南昌航空大学中文名称,下部为英文全称。
6、图案简洁、明快、向上,有动感,并有层次,纪录了学校的发展轨迹,象征着学校的发展与腾飞。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佩戴的徽章分别为红色、绿色、蓝色。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配有学校徽志,背景色为标准红,校徽图案除了其中的飞行器为蓝色外均为白色,文字为白色。
南昌航空大学两个吉祥物名称为“南南”和“航航”,吉祥物的名称源于南昌航空大学的校名中的“南昌”和“航空”两个关键词。吉祥物头部的设计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校徽中心的三个飞行器,代表了学校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通过吉祥物设计,体现南昌航空大学的特质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的航空特色。
吉祥物“南南”是以歼-8Ⅱ飞机为设计原型,“南南”的翅膀分别以歼-8Ⅱ飞机的机翼作为参照;吉祥物服饰设计以机械零件与铆钉为元素;吉祥物身上的红、绿、蓝三色手环,分别代表全校教职工、研究生和本科生。
吉祥物“航航”是以强-5飞机为设计原型,“航航”的翅膀以强-5飞机的机翼作为参照;吉祥物服饰设计以机械零件与铆钉为元素;吉祥物身上的红、绿、蓝三色脚环,分别代表全校教职工、研究生和本科生。
精神文化
校训:日新自强,知行合一
“日新”之义最早出自《尚书》,《易经》亦云“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后来《大学》引用《尚书》之意明确指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生之大德曰创。“日新”即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自强”一词出自《易经》,《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此,“自强”既饱含内在涵养上的修身立德,又包含外在行为上的刚强自立;既是一种自我激励、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又是一种追求卓越、永争一流的时代精神。而“自强”与“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航空精神是一致的,她告诫师生既要像浩瀚天宇那样刚健有力、运行不止,又要像大地那样广袤厚实而能承载包容万物,不断修身、学习、努力、创新,丰富自己。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所提。他强调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即“致良知”,并主张“求理于吾心”,即“知行合一”。在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第二是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是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是强调身体力行。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知行合一”符合学校一以贯之的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模式。1952年1月,国家航空局在筹建全国航空学校时,办学方针确定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为生产服务”。1954年开始,学校聘请了苏联专家,进一步巩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学校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航空大学的初步形成,学校进一步理顺思路,确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要求遵循表里如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念。
校风:勤奋、文明、求实、创新
教风: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学风:勤奋好学、实事求是
昌航哲学:循规、重人、求实
昌航精神:团结自强、拼搏向上
昌航人价值观:奉献不为索取,奉献大于索取
学校校歌为集体作词,志远、国立作曲的《南昌航空大学校歌》。
社团情况
截至2024年5月,经学生发起申请的5个社团准予成立,2015年南昌航空大学CM-机器人社团正式成立。社团成员投身RoboMaster 机甲大师赛、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大赛等顶级的科技创新赛事。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学校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上海路、共青城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设备5.2万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7.4亿元。
前湖校区(本部)
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南大道696号,校园依山傍水,设施完善。
上海路校区
南昌航空大学上海路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上海路173号。
共青城校区
南昌航空大学共青城校区位于江西省共青城校区位于共青城市青年大道69号。
校友情况
学校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