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3-2巡天望远镜
中国在南极内陆布放的望远镜
AST3-2巡天望远镜是中国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布放的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由中国自主研发,位于昆仑站,于2015年安装完毕并投入观测运行。
技术参数
AST3-2巡天望远镜的主镜口径达680毫米,有效通光口径达500毫米,采用了我国创新设计的大视场折反射望远镜光学系统,具备指向跟踪和自动调焦等功能,是南极现有最大的光学望远镜
AST3-2巡天望远镜配备的单片CCD相机像素达1亿,一次曝光可覆盖约4.3平方度的天空,相当于18个月亮的大小。
历史沿革
2015年,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巡天望远镜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附近的昆仑站安装完毕并投入观测运行。
2017年8月,中国科研人员利用AST3-2巡天望远镜探测到引力波事件GW 170817,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引力波。
2024年2月,首套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进入极夜后,无人值守的近红外望远镜将通过远程控制与在站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协同开展时域天文学观测,填补昆仑站近红外观测空白。
应用领域
AST3-2巡天望远镜主要用于超新星、系外行星以及变星等天文现象的观测,可根据不同的巡天策略自动拍摄照片,并将观测日志等重点信息传回国内供科研人员研究。
科研成果
2017年8月17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共同探测到引力波事件GW 170817后,自北京时间2017年8月18日21:10起(即距离此次引力波事件发生24小时后),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合作团队利用正在中国南极昆仑站运行的第2台望远镜AST3-2对GW 170817开展了有效的观测,此次观测持续到8月28日,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重要数据,并探测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学信号。这些数据和全球其他天文台的观测结果一起揭示了此次双中子星并合抛射出1 %量级太阳质量(超过3000 个地球质量)的物质,这些物质以0.3倍的光速被抛到星际空间,抛射过程中部分物质发生核合成,形成比铁还重的元素。因此,这次引力波光学对应体的发现,证实了双中子星并合事件是宇宙中大部分超重元素(金、银)的起源。
这是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探测到这一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引力波能帮人类洞悉整个宇宙的起源。如果找到合适的引力波,人们将有机会为大爆炸等一系列基本物理假设找到证据。到那时,人类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到塑造宇宙的力量。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1 21:23
目录
概述
技术参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