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锣鼓书
太保书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太保”系上海郊县一带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名称为“锣鼓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汇锣鼓书
“太卜”仪式类似道教的道场,其目的是为生者驱瘟逐疫。仪式以说唱形式表现,有道白、吟唱、独唱、对唱等。内容系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仅用以乐神娱民。久而久之,这种形式逐渐发展为单独的民间说唱形式。它继承了中国唐代变文、宋代俗讲、明代鼓词、评弹等多种说唱文艺的精华,以绘声绘色的语言表述、抑扬顿挫的声腔曲调、活灵活现的动作演示,铿锵有力的锣鼓节奏,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极富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早在宋代,锣鼓书已在南汇萌芽。据史料记载,当时即有从事巫艺行为的“太保”逐渐在民间活动。到了元、明、清,每逢正月初一、三月廿八的庙会,“太保书”以转钢叉敲太保等杂耍性民间舞蹈在庙会上进行活动。明清时期,一些绅富人家开始请艺人用说唱形式祭祀神佛和祖先,随后,在民间流行起唱“太保书”的活动。
近代可寻的祖师为生于清嘉庆年间的下沙盐场二团人顾秀春。顾秀春擅长讲故事和说笑话。他在朋友的怂恿下,向道士借了一只破钹和圆通,开始进茶馆说书。并开创了沪语说唱,缔造了民间曲艺“说唱因果”的艺术形式。在他影响下,“说唱因果”艺人层出不穷,当时仅下沙就有太保书艺人70余人,曾有“太保窝”之称。清末民初时,“太保书”已走出南汇,广泛流行于沪郊东、西乡,并传播到浙江嘉兴平湖一带。
由于当时茶馆多,艺人也多,听书成为人们文化活动的时尚。据称,当时上海市郊说唱锣鼓书的书场有1000多座,光南汇就有100余座,其兴盛可见一斑。这些以“太保书”为主要形式的曲艺活动的广泛流传,使南汇成为上海民间曲艺锣鼓书的发源地。抗战时期,南汇“太保书”进入上海市区演出,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的“太保书”艺人,如后来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的胡善言、王俊发,上海曲艺家协会会员的罗一飞等。
解放后,“太保书”一度因涉嫌宣传迷信被禁。到1951年,唱太保书的便销声匿迹。在专业队伍中,改成了清一色的敲钹子、唱沪书。
1957年,全国举办曲艺汇演,发掘民间艺术,于是南汇曲艺团团长胡善言等采访了当时泥城地区参加攻打盐局、举行泥城暴动的有关人员,编写了名为《打盐局》的“太保书”中篇,在上海静安书场参加全国“南北曲种新书目会串”,获“优秀演出奖”。当时,国务院副总理陈云也在现场观看节目。《打盐局》受到了陈云的好评,他指出:曲艺也要编演新书,要出人才出作品。《打盐局》的路走对了,但要使其成为观众百听不厌的精品,还要做许多工作。
1961年,“太保书”正式易名为锣鼓书。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选用青浦文化馆创作的说唱《芦花荡里稻谷香》改为锣鼓书的短篇作演唱试点,会同南汇县曲艺团团长一起进行唱腔设计,向锣鼓书东乡老艺人周凤鸣借来乐器,改原来的坐唱为立唱,单档演唱为双档演唱。上手击太保书的乐器镗锣和镗鼓,下手击钹子书的乐器书钹,从内容到表演形式都作了改进。
新颖的锣鼓书在得到了老艺人的充分肯定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从南汇抽调优秀业余文艺骨干祝伟中、施瑾等,把《芦花荡里稻谷香》改名为《锁蛟龙》,改双档为多角档,伴奏乐器有镗锣、书鼓、书钹之外,加进板鼓、丝竹小乐队(主胡、扬琴、琵琶、三弦、二胡、中胡等),强调与烘托演唱的音乐气氛,从而使这一古老的民间曲艺的面貌焕然一新。
1964年后,南汇县文化馆历任领导始终把在南汇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锣鼓书作为特色文化作品来抓,组织锣鼓书音乐改革小组,将新场文化馆龚乙声创作的《一只葫芦壳》进行加工成锣鼓书演唱材料。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团请来民族音乐专家一起进行研讨活动。先后创作出了一批较有影响的锣鼓书作品,如《鸡司令》、《王婆骂鸡》等。《王婆骂鸡》参加华东六省一市会演和“上海之春”演出,获“优秀演出奖”。祝惠中、施瑾等演员还受到中共上海市委陈丕显等领导的接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汇的锣鼓书艺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先后创作演出了《桃李争春》、《黄道婆》、《红花朵朵》、《候车亭前》、《第一次上门》、《电脑姻缘》、《牛百犟与犟姑娘》、《真情献给城里人》、《唱不尽我伲感激情》等80多个曲目,演出于田头、场头、车间、课堂,还应邀到上海文庙国际民俗艺术节、南京路步行街演出,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
进入新世纪,在南汇大开发、大建设的新形势下,南汇进一步加强对锣鼓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新作者不断涌现,原创作品越来越多,创作水平水涨船高。这几年,先后创作了《无限风光在南汇》、《牛书记招商》、《桃花园里唱新歌》、《情满上海》、《一个党员一面旗》、《水乡古镇春光美》等100多个曲目,参演演员1000余人。为做好锣鼓书的保护和传承,在新场、大团、东海等小学建立了5个锣鼓书的培训基地,学员1200多人。1996年11月,文化部授予南汇“中国民间艺术(锣鼓书)之乡”称号。2004年4月,南汇锣鼓书被文化部列为上海惟一的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2006年,南汇锣鼓书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30 06:3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