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
《盗墓笔记》中的盗墓门派
南派,是《盗墓笔记》中出现的绿林(黑道)盗墓门派,也相当于《鬼吹灯》中的卸岭力士。
起源
主角吴邪爷爷(吴老狗)30岁那年,华中一带闹旱灾。那年一闹旱灾起饥荒,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吃。当时长沙边边角角什么都没有,就是古墓多。村民靠山吃山,常常全村人一起倒斗。
那年长沙一带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而村民靠在古墓里面倒出来的东西,卖给洋人换粮食。那时饥荒,村里面不仅没有一个人饿死,还吃得油光满面。
时间长了,盗墓也有文化的积累,已经有行规、门派之分。那时候盗墓分为南北两派,南派就是吴老狗这一代,擅长用洛阳铲探土,能靠探土断定墓穴的年代。
作风
南派规矩显然没有北派那么多,进去拿了东西就走,且从不忌讳死人。风格就相当于《鬼吹灯》的卸岭力士,特点是以力盗墓,摸准了方向很多人一拥而上、炸药炸开墓门,轻重武器一起来,遇到粽子直接打成筛子,然后将墓中洗劫一空。
南北争执
北派骂南派是土狗,糟蹋文物:南派骂北派是伪君子,明明是贼还装腔作势。后来要闹到几乎要开枪拼火的地步。
最后两派由长江做分界线而分,北派叫倒斗,南派叫淘沙或淘土。
摸金校尉
南派叫摸金校尉,长沙地区叫土夫子。
摸金校尉们干活,凡是掘开大墓,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只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然后开棺摸金,死者最值钱的东西,往往都在身上带着,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还有护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连肛门里都塞着宝石。这时候动手,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的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因为传说有些墓里是有鬼的,至于这些鬼为什么不入轮回,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内,那就不好说了,很可能是他们舍不得生前的荣华富贵,死后还天天盯着自己的财宝,碰上这样舍命不舍财的主儿,也就别硬抢他的东西了。
盗墓技术
“南派”更精于技术型,如同中医的闻、问、望、切四字要诀。
闻,就是闻气味。依靠气味的不同,“南派”经验丰富者甚至可以嗅闻填土的气味,区分出地下墓葬的朝代。历代墓葬秦汉时期灌注水银,随葬朱砂防腐,唐宋后习惯抹上青膏泥。
问,就是打探消息。与当地人闲聊侃大山,历史传说,古迹名胜都透露着古墓的信息。古地名如带“坟”、“窑”、“陵”、“墓”、“冢”命名的都有烧窑遗址和古墓群,盗墓者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分类来判断。
望,就是看风水。墓地选址大都是风水宝地,富子荫孙之所。盗墓者最佳的身份掩护就是风水先生,但也不是所有的风水先生都是盗墓者,必竟这种职业太损阴德。
切,就是区分古墓的大小和年代。一般的做法就是在墓葬封土上用工具打几个洞口,然后顺着洞口从墓中摸出几件殉葬品,根据出土的物品来判断价值和墓主生前的身份地位。
清朝文人徐珂在其编撰的传闻笔记《清稗类钞》中曾记载过一件异事。一个名叫焦四的广州盗墓贼判断古墓的技能神乎其技,焦四是个青皮无赖,生性好逸恶劳,纠结了数十个同伙疯狂的四处盗掘古墓,百试不爽。一日焦四带领同伙在荒郊野外寻找古墓,天空中忽然电闪雷鸣,焦四急忙让同伙分散开来,站在不同的方位感受雷电的特征,并回来向他汇报。过了一阵雨停了,有一个同伙回来报告说他站的地方地面有震动,并且带着隆隆回声,焦四闻言大喜,带领众人来到震动处挖掘,果然地底下有座大古墓。
“南派”大多是以聪明才智和技巧来寻找古墓的所在,往往都有所依据,并非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1:17
目录
概述
起源
作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