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藤属
卫矛科下的一个属
南蛇藤属(学名:Celastrus L.),是双子叶植物纲卫矛科下的一个属,为藤状灌木植物。南蛇藤属共有30余种。中国约24种,广布于各省。藤状灌木;小枝具极明显的皮孔叶互生;花小,杂性,绿白色,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总状花序;萼5裂;花瓣5,广展;花盘阔,凹陷;雄蕊5,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子房2-4室,每室有胚珠2颗;柱头3裂;蒴果室背开裂为3果瓣,开裂后轴状胎座宿存;种子有红色的假种皮
形态特征
落叶或常绿藤状灌木,高1-10米以上;小枝圆柱状,稀具纵棱,除幼期及个别种外,通常光滑无毛,具多数明显长椭圆形或圆形灰白色皮孔单叶互生,边缘具各种锯齿,叶脉羽状网脉;托叶小,线形,常早落。
花通常功能性单性,异株或杂性,稀两性,聚伞花序成圆锥状或总状,有时单出或分枝,腋生或顶生,或顶生与腋生并存;花黄绿色或黄白色,直径6-8毫米,小花梗具关节;花5数;花萼钟状,5片,三角形、半圆形或长方形;花瓣椭圆形或长方形,全缘或具腺状缘毛或为啮蚀状;花盘膜质,浅杯状,稀肉质扁平,全缘或5浅裂;雄蕊着生花盘边缘.稀出自扁平花盘下面,花丝一般丝状,在雌花中花丝短,花药不育;子房上位,与花盘离生,稀微连合,通常3室稀1室,每室2胚珠或1胚珠,着生子房室基部,胚珠基部具杯状假种皮柱头3裂,每裂常又2裂,在雄花中雌蕊小而不育。
蒴果类球状,通常黄色,顶端常具宿存花柱,基部有宿存花萼,熟时室背开裂;果轴宿存;种子1-6个,椭圆状或新月形到半圆形,假种皮肉质红色,全包种子,胚直立,具丰富胚乳
分布情况
本属30余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及马达加斯加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24种和2变种,除青海、新疆尚未见记载外,各省区均有分布,而长江以南为最多。1951年汪发缵唐进独子藤C. monospermus Roxb.自本属中提出另立独子藤属Monocelastrus Wang et Tang, 但后者主要特征不能与南蛇藤断然划分清楚,如:新属之花盘肉质雄蕊着生其下,而原属中的苦皮藤C. angulatus Maxim.也是如此。新属具有一个种子,而原属中的青江藤C. hindsii Benth.也只具一个种子,故仍以列入本属较宜。
生长习性
生长于海拔1000-1800米山中灌丛或林中。
分类学
本属下分二亚属:南蛇藤亚属Subgen. Celastrus和总序南蛇藤亚属Subgen. Racemocelastrus D. Hou, 后者我国不产。南蛇藤亚属下分3组: 圆锥组Sect. Celastrus, 腋花组Sect. Axillares C. Y. Cheng et T. C. Kao,和独子藤组Sect. Sempervirentes C. Y. Cheng et T. C. Kao.
下级分类
洱源南蛇藤 Celastrus franchetiana Loes.
腋花组 Sect. Axillares (Rehd. et Wils.) C. Y. Cheng et T. C. Kao
圆锥组 Sect. Celastrus
独子藤组 Sect. Sempervirentes (Maxim.) C. Y. Cheng
代表植物
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
小枝光滑无毛,灰棕色或棕褐色,具稀而不明显的皮孔;腋芽小,卵状到卵圆状,长1-3毫米。叶通常阔倒卵形,近圆形或长方椭圆形,长5-13厘米,宽3-9厘米,先端圆阔,具有小尖头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到近钝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或叶背脉上具稀疏短柔毛,侧脉3-5对;叶柄细长1-2厘米。聚伞花序腋生,间有顶生,花序长1-3厘米,小花1-3朵,偶仅1-2朵,小花梗关节在中部以下或近基部;雄花萼片钝三角形;花瓣倒卵椭圆形或长方形,长3-4厘米,宽2-2.5毫米;花盘浅杯状,裂片浅,顶端圆钝;雄蕊长2-3毫米,退化雌蕊不发达;雌花花冠较雄花窄小,花盘稍深厚,肉质,退化雄蕊极短小;子房近球状,花柱长约1.5毫米,柱头3深裂,裂端再2浅裂。蒴果近球状,直径8-10毫米;种子椭圆状稍扁,长4-5毫米,直径2.5-3毫米,赤褐色。花期5-6月,果期7-10月。
主要价值
在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以成熟果实作中药合欢花用;树皮制优质纤维,种子含油50%,有些亦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参考资料
南蛇藤属.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南蛇藤.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2 07:2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