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阎镇
周村区下辖镇
南阎镇位于周村区西北部,总面积26.84平方公里,辖34个自然村,设34个村民委员会,1993年初有居民6760户,22221人(男10700人,女1152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71人; 1995年末有居民6939户, 22178人 (男10805人, 女1137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25人。镇政府驻南阎路21号。
简介
1993年初,南阎镇机关设党委、政府、纪律检查委员会、人大工作室、政协工作委员会、人武部、团委、妇联、党委下设办公室,政府下设办公室、农业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计划生育办公室、财政所、法律服务站、老龄委、公路管理站、建设规划土地环保办公室、广播站、农电站、水利站、种子站、兽医站、经管站、打井队、文化站、民政办公室、林业站、农机站、农技站,共有94人,其中国家干部33人,区招聘干部17人,镇聘用44人。1993年11月11日进行镇机构改革,镇机关保留党委、纪委、政府,下属机构调整为:党政办公室(编制5人),农业委员会(编制6人) , 经济贸易委员会(编制5人),建设环保土地委员会(编制4人) ,社会事务委员会(编制6人),教科文卫委员会(编制4人);保留团委、妇联、人武部(编制各1人);设3个事业单位:财政审计所(编制6人)、经管统计站(编制4人) 、计划生育办公室(编制8人);另有涉农人员4人。为保证镇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镇政府自聘工勤人员8人,政法人员6人,其工资福利自筹解决。全镇行政人员34人,事业人员22人,自聘人员14人,除上述机构外,其余机构一律撤销,原镇招聘干部分流到企业或实体单位,自动解聘,原停薪留职人员解除合同。1994年恢复人大主席团办公室。1995年11月恢复了政协工委。 1995年末镇机关共有59人,其中国家干部35人,区招聘干部9人,镇自聘15人。
经济发展
199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744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3297万元,财政收入41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478元。1994年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团结奋斗,自我加压, 负重拼搏,再攀高峰”的口号,国内生产总值12.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03亿元, 财政收入6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2元。是年在全区乡镇综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 1995年,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单项工作创佳绩,全面工作争一流”的总要求。国内生产总值1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4亿元,财政收入738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276元。是年镇政府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区唯一的模范乡镇政府,再次夺得全区乡镇综合评比第一名。 [农业] 1993年,全镇拥有耕地20518亩,1994年19316亩,1993~1995年,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建成了市级粮食试验示范基地,农业形成了城郊型特色。
粮食生产
由于周村城区向东北扩展, 道路、工厂占用耕地,南阎镇耕地面积逐年缩小。镇党委、政府提出:要稳定总产,提高单产,努力提高土地复垦面积,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1993年全镇粮田面积1.77万亩,粮食单产1044公斤, 总产18565吨。1994年推行了土地规模经营,全镇调整出土地4500亩,承包给农户,承包50亩以上的20户,承包土地最多的70亩。与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签订了玉米良种推广示范基地合同,引进优质良种7个,在小房、石门、沈家、西塘、新民5个村实行了统一供种。是年粮田面积1.77万亩,粮食单产1045公斤,总产17243吨。 1995年,完善了土地规模经营合同。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建立了粮食良种试验示范基地, 引进新良种3个。规划了石门、孙家、双枣、前草、后草、苏家、十里、小房、袁家9个村共5000亩的高产开发田。是年粮田面积1.57万亩,粮食单产1032公斤,总产16281吨。
水利建设
1993年全镇有机井1056眼,其中配套1019眼,机井房560座,农田全部为水浇田。 为改善人民生活用水质量,投资144.6万元,建成了4个供水场,一个供水中心,铺设输水管路15万米,使30个自然村饮用水达到国家卫生标准。1994年,镇筹资15万元。铺设管路,向周村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及镇办企业供水。1995年本着新建与配套相结合、灌溉与排涝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原则,建设节水工程,投资7.1万元在十里村和苏家村兴建了3处大田半固定式喷灌工程,面积350亩。新打机井28眼,修复旧井236眼。镇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意见》。
林果业
1993年全镇林地面积3630亩, 果园面积2145亩,农田林网面积4300亩, 四旁植树30万株,果品总产量692吨,森林覆盖率21.1%,平原林网绿化通过了市级验收。1994年镇政府在济青高速公路南阎段南侧,投资2?5万元,新植了3600米的高标准林网带,植毛白杨1万株,四旁植树7万株。1995年补植完善了高速公路高标准林带;投资5万元,在全镇宜林路段新建2?5万米高标准林网带,共植毛白杨3.2万株; 四旁植树2万株。 是年全镇果园面积1553亩,果品总产量1280吨。 蔬菜生产 1993年在原有桃园、 小寨、石门等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发展了沈家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新建塑料大棚12个。是年全镇菜田面积4500亩,其中保护性栽培3000亩,蔬菜总产量2?5万吨。1994年全镇塑料大棚发展到65个,蔬菜总产量3万吨。 扁豆反季节栽培项目研究获得了市科技成果奖。1995年全镇菜田面积5000亩,其中保护性栽培3500亩,塑料大棚发展到70座;完成了高架茄子项目研究,并获市科技成果奖;沈家村被市农委列为蔬菜研究基地。
畜牧业
1993年镇党委、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专业户实行政策倾斜、资金扶持。 是年全镇大牲畜存养2541头,羊1660只,生猪存栏2480头,家禽8.4万只;有万只养鸡场3处,有养猪场、养牛场、青贮氨化饲料场、奶类制品厂各1处。畜牧业总收入580万元。1994年有养殖专业户17家。投资120万元,新建畜牧业生产小区2处、 养猪场2处、 三丰肉联加工厂1处、养牛场1处。畜牧业总收入1239万元。1995年养殖专业户发展到20家,其中有万只养鸡场7处。投资120万元,新建桃园、 南谢畜牧养殖小区两处,千头养猪场2处。南阎三丰肉联加工厂与香港客商进行了合资。全镇畜牧业总收入2243万元。
农业机械化进程
1993年全镇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8台, 小拖拉机90台,农用汽车67台,联合收割机7台,小收割机48台,播种机70台,脱粒机210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7242千瓦。 新建西塘、新民农机大院两处。农业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1994年桃园、西塘、新民集体购买联合收割机5台。新建农机大院2处,建加油站1处, 汽车和农机修配厂1处。农业机械总动力19171千瓦。1995年新购联合收割机3台、秸杆还田机8台套。农机总动力19095千瓦。
工业发展
1993年有镇、 村办企业68家(镇办8家、村办60家),拥有固定资产1.8亿元, 从业人数4600人,占全镇劳力的37%,主要产品有造纸机械、小型冶金、化工、建材、家俱、电子、电器、纺织、化工设备和造纸机械等10大门类,300多个花色品种, 年工业产值49918万元,销售收入3.9亿元,利税5800万元,出口创汇150万美元。 1993年加快工业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兴办三资企业, 开发工业重点项目,工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实现工业产值49918万元,利税5800万元。是年投资6600万元用于工业开发和技术改造。淄博建设五金厂投资260万元与上海电力电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涂漆凯装电缆钢带通过了省级鉴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年增工业产值1000万元,利税200万元。淄博造纸机械厂投资近600万元与天津轻工业机械研究所联合开发试制的1760长网6缸造纸机, 通过省级鉴定,产品填补省内空白, 达产后可新增工业产值2000万元,利税400万元。东塘村与国家航天部44研究所联合开发研制恒星牌家用微型小轿车, 生产出样车6辆。淄博轧钢厂投资500万元开发试制的30MM园钢通过了省级鉴定, 产品填补了一项省内空白,被评为省级优质产品, 达产后可新增工业产值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创办三资企业3家, 利用外资473万美元,实现出口交货值1400万元,创汇100万美元。南阎镇在全区开展的“腾飞杯”竞赛活动中名列榜首。 1994年,在全镇开展了“94工业开发年活动”,新上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外向型项目。恒星集团所属的华侨石油化工厂,投资近2000万元,新上年产10万吨石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线一条,达产后可年增工业产值1?2亿元,利税3000万元。淄博造纸机械厂开发的特种板纸机(钢板纸机),被列入国家技术改造项目,向国家争取贷款1500万元,产品填补了一项国家空白,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淄博轧钢厂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 开发试制了冷轧不锈钢带和汽车弹簧板,项目总投资600万元,达产后可新增工业产值1600万元,利税300万元,产品填补了省内2项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销往19个省市。在94工业开发年活动中,全镇完成国家级工业计划项目1项,省级2项,市区级6项,镇计划6项,总投资880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7200万元, 产值28000万元,利税1800万元。其中利用外资进行老企业嫁接技术改造项目4项:淄博建筑五金厂与香港合利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淄博恒利锣丝制造有限公司, 总投资180万美元,年产标准微型螺丝13亿件,新增工业产值2400万元,利税300万元,创汇200万美元,产品全部出口。周村织布三厂与新加坡富豪私人贸易公司兴办的淄博富豪服装有限公司, 总投资150万元,年产牛仔服30万件,年创工业产值100万元,销售收入800万元,利税40万元。十里村与台湾私人制衣公司联合兴办的淄博环宇制衣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180万元,年生产各类服装10万件, 新增工业产值600万元,利税60万元。这批合资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南阎镇调整工业结构,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推进作用。是年工业发展的各项指标居全区榜首。 1995年,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以实现工业现代化、组织集团化、发展国际化为方向,大力发展企业集团,成立山东恒星集团公司、山东华周集团公司、淄博恒洋集团公司、淄博轧钢集团公司、淄博新民集团公司5个企业集团, 年内均投入正常运作。其中山东恒星集团公司开发研制的大功率变频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 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被新加坡外商选中,投资300万美元作为股份, 办起了淄博恒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达产后可新增产值1.2亿元, 利税1000万元,创汇300万美元。淄博轧钢集团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冶金研究院研制了高频异型焊管新产品,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从开工到投产用了150天, 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填补了一项省内空白,年创产值9000万元,利税400万元。淄博恒洋集团公司研制的大口径衬塑钢管,填补了2项省内空白,产品销往北京、东北各大电厂和供热中心。山东华周集团公司所生产的甲醛生产专用设备,被用户称为江北第一家;研制生产的“烹调乐”供不应求。该集团公司为工贸一体公司,是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500万元。淄博新民集团公司生产的合复绸腰带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实现出口交货值1000万元,创汇100万美元。个体私营企业有了长足发展,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477家,销售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有5家。1995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产值3?2亿元,利税1500万元。1995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13亿元,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税5540万元,税金300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达1.1亿元。
镇村建设
镇村规划与房产建设 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的方针。1993年修订了村庄规划。规划新区包括连接线生产资料市场,大房农贸市场,东塘村工业新区、东塘、桃园、新民等村住宅新区,详细规划10余处,随着规划的确定,投资开发建设进入高潮,全镇开工建筑面积76395平方米,其中住宅18800平方米,办公设施9800平方米, 工业厂房29425平方米, 商业用房18370平方米,当年竣工389790平方米。 连接线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有5个单位进场建设,裕恒、佳高、方园等房地产公司都入场建设搞开发, 共开工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各村规划建设新居住区, 全年各村共开发建设居民楼20座,建筑面积18800平方米。当年共开工工业厂房29425平方米, 其中东塘村工业厂房5处10580平方米。全镇各类建设项目开工总面积75395平方米,竣工72837平方米,其中住宅设施30225平方米,办公设施5100平方米,商业设施25447平方米,企业厂房12035平方米。东塘村的居民楼、青年公寓、化工厂搬迁等工程同时开工建设,另投资48万元新建居民区游园绿地24000平方米。连接线生产资料市场新建商业用房15900平方米,大房集贸市场新建商业用房2600平方米。 1995年全镇各类建设项目开工面积88615平方米,其中住宅40115平方米,商业设施21260平方米,办公设施6600平方米,企业厂房20640平方米。 大房村农贸市场已拥有商宅楼26座,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露天经营场所5000平方米,通讯、金融等服务设施配套。南阎路商业街已建成12座商宅楼。 道路建设 1993、 1994年,全镇公路建设没有较大投入,仅投入少量人力和资金,对苏袁路、郑沈路等沙石路段进行修补。东塘村化工厂门前路铺设了水泥路面,新建了恒星大楼门前路,村庄居民区水泥路面积达7600平方米。东马村中心大街铺设沥青路面年内竣工,面积3500平方米。西塘村将郑沈路郑家至淦河大桥段铺成水泥路面,4800平方米。 1995年,镇政府投资29万元,建设南阎路东延工程(连接线至苏袁路口),长2000米,面积1800平方米,铺设了沥青路面;完成了机场路东延工程(毛巾厂至连接线)。1995年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制定了村内道路沥青化3年规划。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3 05:5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