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Weber ,1786-1826年),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786年11月18日生于奥伊廷,1826年6月5日卒于
伦敦 。出身于音乐家庭 ,曾从J.海顿之弟学习作曲,14岁就写了不少作品。1803年在
维也纳从G.J.福格勒学作曲,1804年任
布雷斯劳的歌剧指挥,后因其改革思想不被理解而
被迫辞职。1807年在斯图加特任
符腾堡公爵的秘书,1810年重新投入
音乐活动 。
1813-1816年领导布拉格
歌剧院工作,1817年起定居
德累斯顿,并与一
女歌唱家结婚。1820年以前还在欧洲各国旅行演奏和指挥。他有一双大手,可以轻松地弹奏十度内的
四部和声,演奏风格亲切而富于技巧 。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薰陶,母亲是一名歌手,父亲是巡回剧团的经理,他随父亲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
生活经验并接触到繁多的
民间音乐,这成为他后来所创作的
民族主义题材歌剧的源泉。10岁时跟随海顿的弟弟米夏埃尔学习作曲,1798年去
慕尼黑深造,之后定居维也纳。从1804年开始,先后在布雷斯劳、布拉格和德雷斯顿等地担任指挥。1824年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写作《
奥伯龙》,两年后首演时作曲家亲往伦敦指挥,但经过长途的劳累他的身体情况恶化,于首演两个月后客死异乡。《
自由射手》(《
魔弹射手》)是他最成功的歌剧,另外还有1823年的《欧丽安特》,这部歌剧中没有口白,音乐持续不断,虽然脚本比较晦涩,但完全地复制出中世纪骑士社会的气氛。
韦伯十分钟爱钢琴的音色,因此写作了许多优美的
钢琴曲,其中要数1819年献给其妻子的钢琴独奏曲《
邀舞》最为出色。这支曲子描绘的是在舞会上,一位绅士彬彬有礼地邀请一位害羞的淑女共舞,小姐拒绝了,男子更加恳切地相邀,小姐红着脸将手递给男子,两人步入舞池,他们随着优美的
圆舞曲翩翩起舞,一边亲切地交谈着,曲终人散时,男子向小姐致谢,带她走出舞池。
韦伯早期创作的歌剧作品,如 《森林少女》、《彼得·施莫尔和他的邻居》和《西尔瓦纳》等,已孕育着
浪漫主义倾向。在他的10部歌剧中,最具有
代表性的《
魔弹射手》以从未有过的浪漫主义气质和
民族风格,为歌剧创作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对1823年写的《欧丽安特》进行了新的尝试,丰富了
重唱、合唱在歌剧中的功能,改
说白为
朗诵调,对突破关闭式分曲结构作了探索,
配器及和声运用也有进一步发展。但这部歌剧在题材方面没能摆脱骑士传奇的神秘色彩,音乐也缺乏个性,以至演出后遭到冷遇。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最后一部歌剧《奥伯龙》是1826年应英国
科文特花园歌剧院之邀而作,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传奇,其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韦伯还作有不少
戏剧音乐、器乐和声乐作品,其中
协奏曲占有一定地位。他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
小协奏曲是具有浪漫派特点的新型协奏曲,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单簧管协奏曲采用奇特的配器手法,同样富有浪漫气息。他的钢琴曲《
邀舞》具有一种华丽的技巧和
管弦乐效果,曾两次被改编为
管弦乐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韦伯还写了不少
音乐评论文章,其中较重要的是带有自传性的小说《
音乐家的生活》。他作为
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
社会活动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为新的浪漫主义
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