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
伊莎贝拉一世与胡安娜争夺王位的战争
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是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四世去世后,他的异母妹妹伊莎贝尔一世与他的女儿胡安娜争夺王位的战争。
两位女王储
1474年12月,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四世病死,且没有留下任何合法的男性继承人。国内贵族迅速分化为两派,其中一帮人支持老国王的女儿胡安娜登基,另一波人则支持恩里克的妹妹伊莎贝尔。内战在这样的激烈氛围中是一触即发,双方也都为了自己能获得权势,而向外广结盟友。
伊莎贝尔在恩里克死前就秘密结婚,傍上了半岛东部的大国阿拉贡。因此,在即将发生的冲突中,她会获得丈夫费尔南多二世的鼎力支持。后者的王国是西地中海霸主,势力范围从加泰罗尼亚一直向东延伸到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那不勒斯。甚至一度通过资助阿尔巴尼亚军阀斯坎德培,在亚得里亚海以东获得存在感。对于卡斯蒂利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既有钱又有兵的强大外援。
胡安娜则因母亲是葡萄牙公主,向绰号“非洲人”的阿丰索五世求援。葡萄牙国王也对吞并卡斯蒂利亚有浓厚兴趣,甚至不惜宣布和自己的这位外甥女王储结婚。他的王国势力,已基本控制了西非海岸的黄金和奴隶贸易,所以有资本和阿拉贡人一争高下。他还同时向素来与阿拉贡关系紧张的法国求援,获得了法王路易十一的联盟承诺。这样,就算是半岛南部的格拉纳达穆斯林和北面的纳瓦拉都选择中立,他也不必孤军奋战。
最后,作为可以作为仲裁方的罗马教廷,也对究竟支持哪方显得不置可否。由于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一直在争夺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教皇经常收到来自两边的投诉。毕竟,这两国都是天主教阵营内的“开疆大师”,始终活跃在对抗摩尔人的最前线。因此,教廷也只能在两者间保持中立。
托罗之战
1475年10月,阿方索五世首先动手,率领近10000多人的军队进入卡斯蒂利亚境内。布尔戈斯要塞成为了葡萄牙军队的首个目标。经过漫长的围困和试探性进攻后,才勉强控制了那里。但阿方索五世的表现非常优柔寡断,在发现很多卡斯蒂利亚贵族的摇摆态度后,就开始选择守势。这让更多人逐步站到了伊莎贝拉与费迪南那边。
一个月后,卡斯蒂利亚的先头部队就对布尔戈斯要塞进行了反包围。阿方索留下的小股守军,根本不可能坚持太久。索性与围攻方达成协议,主动撤退回国。这又让卡斯蒂利亚人士气大振,开始主动寻找葡萄牙军队的主力决战。1476年的2月,他们再次将正苦于围攻战的葡萄牙人撵走,并在阿方索五世扎营的托罗抓住了对方。
3月1日,无路可退的葡萄牙人被迫与西班牙对手决战。但由于地形和恶劣天气,这一战实际上成为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阿方索五世与王子若昂,分别率领一支部队,迎战同样分隔两地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联军。因此,虽然葡萄牙全军相加有8500人的兵力,却并未对只有8000的敌方形成数量优势。
阿方索五世的谨小慎微,并非没有深层次原因。相比长期混战在伊比利亚山区的对手来说,他的葡萄牙王国在人口、战斗经验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在整个15世纪,他们的大规模作战经验几乎都源自北非。反倒是在欧陆本土,只有屈指可数的内战需要应付。葡萄牙人对穆斯林时的火枪与重装骑兵优势,放到卡斯蒂利亚面前就显得并无任何出彩之处。相反,西班牙人拥有更多骑士和轻装标枪部队,也在战斗坚韧度方面更胜一筹。结果,无论战局发展如何,阿方索都害怕在敌国丢掉自己的精锐部队,让本土失去重要屏障。
年轻气盛的若昂王子则无此顾虑。他率领葡萄牙左翼士兵,成功击破了当面的西班牙右翼分队,在激烈的骑士对战中不落下风。这恰恰说明两国在单兵战斗力方面不存在差距,只是因为资源多寡而被不同心态所累。但指挥中路与右翼作战的阿方索国王却心事重重,亲眼目睹自己的军队被卡斯蒂利亚对手吞噬。虽然有名为阿尔费雷斯·杜阿尔特·德·阿尔梅达的勇士为保护军旗而被砍断双手,却还是无法阻止葡萄牙军的溃败。
最后,西班牙人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开始忙于劫掠葡萄牙营地里的财物。已经获得分战场胜利的若昂率军返回,用突袭又将卡斯蒂利亚军队又赶了出去,并夺回了先前失去的几面军旗。于是,双方都宣布自己是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者,却在实际上是谁也奈何不了对方。相比之下,阿方索五世因为自己的拙劣表现,进一步失去了卡斯蒂利亚反对派的支持。此后的几年里,他都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法国人身上。
几内亚之战
在基本稳定了陆战局面后,伊莎贝拉希望将战争扩大到海上,以便彻底动摇葡萄牙人的财力基础。她下令组织本国商人和船队,鼓励他们进攻阿方索五世开拓的几内亚沿海基地。同时,一系列零星的冲突也在半岛周围水域陆续发生。葡萄牙人自恃海战经验丰富,不断袭击卡斯蒂利亚的沿海城镇,并经常劫掠出海的渔船。这样的分散兵力,给了伊莎贝拉的舰队以很大活动空间。他们顺利抵达几内亚地区,并首次将西非黑奴带回了西班牙宫廷。
阿方索五世原本期望路易十一的法军能从北方进攻半岛,但后者却在两年内被勃艮第公爵英国军队所牵制,根本无心顾及南方战场。一直到1476年春季,才有小股部队尝试翻越比利牛斯山脉。但在他们并不熟悉的山地战场,遭到西班牙军队的成功阻击,立刻选择撤退回国。惟一的协助,来自活跃在比斯开湾的海盗船队。他们成功拦截了一些去往卡斯蒂利亚北部的商船,却对全局没有任何影响。
1477年,如梦初醒的葡萄牙人,被迫以自己的力量进行止损。尽管包括胡安娜在内的亲葡萄牙派,已经选择向伊莎贝拉服软,但卡斯蒂利亚人的海上攻势却没有停止的迹象。相反,新一批35艘船的舰队已经占领了几内亚沿岸。若昂王子为此也准备了一支由11艘船组成的舰队,在第二年突然出现于热带海域。
虽然卡斯蒂利亚舰队拥有兵力优势,却对即将到来的反击缺乏预警。他们在作为非洲与西班牙本土之间的加那利群岛,留下了300人的守军驻防,并期望葡萄牙人首先忙于夺回那里的所有岛屿。自己则忙于在加纳海岸进行各类暴利交易,包括用欧洲产的廉价商品和贝壳,交换当地土人的黄金与奴隶。但佩德罗率领的葡萄牙舰队却不按他们的设想出牌,直接利用季风南下,避免在大西洋岛屿间进行消耗战。他们的突如其来,也让沉浸于发大财美梦的卡斯蒂利亚人大吃一惊。
尽管葡萄牙舰队以小型的卡拉维尔帆船为主,却依靠大量装备的轻型火炮具有强大火力。在后来成为重要堡垒的埃尔米纳,大量停泊在河口的西班牙船只乱作一团。很多人根本不在船上,致使舰队完全没有能力迎战。葡萄牙人很轻松的解决了守船士兵,将35艘敌船逐个占据,自身则没有任何损失。发现大事不好的西班牙人,只能选择投降,并作为俘虏被全部押回里斯本关押。他们的舰船和武器,成为了葡萄牙海军的一部分,所有贸易所得也成了阿方索五世再撑下去的军费。
葡萄牙人的失败
这场时断时续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479年。阿方索五世进行了最后尝试,但他的军队又在阿尔韦拉山的战斗中被击败。葡萄牙人一度就要击垮对方,却被圣地亚哥骑士团的反击给一波带走。伊莎贝拉也准备再策动一次海上攻势,却发现自己的国家在资金与海船储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意义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边境冲突依旧持续的情况下,和平谈判开始缓慢的展开。经过一个夏天的讨价还价与罗马教廷的从中斡旋,双方终于在1479年9月签订了《阿卡科瓦条约》。阿方索五世放弃对葡萄牙王位的要求,胡安娜也选择退隐去修道院过完余生。伊莎贝拉则成功登基为卡斯蒂利亚女王,和他的阿拉贡国王丈夫一起,组建起后世西班牙的雏形。若非如此,近几百年的伊比利亚半岛历史可能就要重写。后来的西班牙日不落帝国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伊莎贝拉还让葡萄牙放弃了对加纳利群岛的所有权要求。毕竟,远在后者开始探索海洋之前,卡斯蒂利亚商人就已经发现并在岛上活动。这里也会在不久之后,成为西班牙人通向美洲大陆的中转站。作为交换条件,卡斯蒂利亚人承认葡萄牙对其他大西洋沿岸的占领权。他们的胜利,实际上也进一步促使葡萄牙船队沿着几内亚湾南下。数年后,著名的埃尔米纳要塞落成。那里将是迪亚士去往好望角的中转站,也是达伽马等人远航印度的必经之路。更重要的是,心灰意冷的阿方索五世在战后就基本退出了政坛。更有进取精神的若昂二世上位,完成了葡萄牙远航东方的最后准备工作。
整个战争期间,位于半岛南部的格拉纳达穆斯林都选择作壁上观。他们在战前就拒绝了阿方索五世的联盟要求,也就此坐视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联合君主国的顺利形成。十年内,他们就会为自己当初的短视而后悔。
卡斯蒂利亚王位战争,并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灭国之战。参战双方都是伊比利亚再征服运动的主力,在交战时多少有所克制,不像是在面对异教徒时那样毫无手软。但这场战争结果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足以称得上是意义深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1 21:35
目录
概述
两位女王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