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拉斯·卡本蒂埃(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1824年7月7日-1918年1月31日),男,美国人,加利福尼亚
奥克兰市和
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的建立者。他和仆人
丁龙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中国人——即哥伦比亚大学的“
丁龙讲座”。
卡朋蒂埃,男,1824年7月7日生于纽约北部的一个小镇,1850年毕业于
哥伦比亚大学,是名律师。1849年加州发现金矿,他加入了淘金大流中,淘得第一桶金,后来创办加州银行,成为该行总裁。他在一片处女地上兴建了一座全新的城市,取名
奥克兰,自任市长。相继建造了学校、码头、防波堤、船坞等。后来,他把土地交给了中太平洋铁路公司,他拥有该公司大量股票。因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国民自卫队服务,他也被称为“将军”。1889年卡朋蒂埃赚足了银子就离开了加州,带着
丁龙管家来到纽约,在纽约东37大街108号安家。
卡氏脾气暴躁,终生未婚,但对
丁龙则另眼相待,1900年丁龙已经是卡氏的一个伙伴(companion)了,而十年前则只是他的“华人帮佣”(Chinses help),这其中发生了一则动人的故事。
有一次,卡朋蒂埃酒后失态把所有的仆人都打跑了,还对丁龙大发雷霆,并当场解雇了他。第二天清晨,清醒后的卡氏环顾空荡荡的房子十分懊丧。这时丁龙一如既往地端着盘子给他送来早餐。卡朋蒂埃愧疚不已,他郑重其事地向丁龙道歉,并保证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他问丁龙为何没有走?丁龙回答说:“虽然你的脾气确实很坏,但我认为你毕竟是个好人。另外,根据孔子的教诲,我也不能突然离开你。孔子说一旦跟随某个人就应该对他尽到责任,所以我没有走。”忠实的丁龙就这么一直留在卡氏身边。有感于丁龙的忠诚,有一次,卡氏问丁龙,对于他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的服侍,想得到什么回报。丁龙的回答出人意料:希望在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汉学系,让美国人能更多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明。1901年6月,卡朋蒂埃向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塞斯·洛(Seth Low1850~1916)捐了10万美元,并致信:“五十多年来,我是从喝威士忌和抽烟草的帐单里一点一点省出钱来的。这笔钱随信附上。我以诚悦之心献给您筹建一座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系,并请您以‘丁龙汉学讲座教授’为之命名。这个捐赠是无条件的,惟一的条件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但是我要保持今后追加赠款的权力。”同时丁龙也捐赠了自己的积蓄,他在纸条上写道:“先生,我在此寄上12000美元的支票,作为贵校汉学研究的资助--丁龙,一个中国人。”卡氏在给塞斯·洛的信上高度称赞了丁龙有人品:“虽然他是个异教徒,但却是一个正直、温和、谨慎、勇敢和友善的人。”
为了实现自己仆人的这个愿望,卡本蒂埃多次同
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任校长斡旋,自己又陆续捐款将近50万美元,甚至捐献出了自己在纽约的住房;建成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之日,他本人也被拖累至濒临破产,只得搬回纽约上州乡村的老家度过余生。这场持续多年的捐献史无前例甚至堪称悲壮。事情还没有这样简单。即使有了富翁和杰出校友、校董的出面支持并追加补足了建系的全部花销,当年哥伦比亚大学校方还是不愿意以丁龙这样一个无名之辈来命名和设立一个系科。他们曾经想用当时清朝总理大臣
李鸿章的名义(李当时刚刚访问过纽约,在纽约家喻户晓);也想过用当时清朝驻美大使
伍廷芳的名义来命名这个系;后来,慈禧太后得悉消息后,捐赠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五千多卷善本书,学校又想用中国皇家的名义来命名。令人钦佩的是,卡本蒂埃始终坚持用仆人丁龙来命名这个系科,否则他就撤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妥协了,于是,到今天为止,我们还能记着这位华工的名字。
通常美国大学里设立的所谓“讲座”,多为纪念性质,一般由私人捐助巨款,由此生息,然后以每年所产生的利息所得,作为该“讲座”教授的酬金。这样的“讲座”当然不会轻易设立,比如“
丁龙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