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相机是指普通的
数码相机,则非
单反、非
微单的小型数码相机,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
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其中
索尼T系列、
卡西欧Z系列、
奥林巴斯AZ、和IXUS105等都应划分于这一领域。
虽然它们功能并不强大,但是最基本的
曝光补偿功能还有超薄
数码相机的
标准配置,再加上区域或者点
测光模式,这些
小东西在有时候还是能够完成一些摄影创作。至少你对画面的曝光可以有
基本控制,再配合色彩、
清晰度、
对比度等选项,很多漂亮的照片也可以来自这些被“高手”们看不上的小东西。
缺点:手动功能相对薄弱、超大的
液晶显示屏耗电量较大、
镜头性能较差,一般不能更换镜头。对焦、拍摄的速度相对较慢。电池不耐用,对照相的功能比起
单反有点差距。
卡片式数码相机因为太薄,一般都采用锂电池,而一般的
DC大量采用AA
5号电池。
卡片式数码相机一般都是用潜藏式镜头,镜头小,光学变焦一般都只有3倍,而非卡片式数码相机一般都是突出机身的
伸缩式镜头,光学变焦能达到10多倍。
卡片式数码相机一般只有液晶屏取景,而且液晶屏很大,大部分没有
光学取景器,液晶屏耗电厉害。
卡片式数码相机是为携带方便而设计,功能不强,一般都是
自动曝光,很少有手动功能。
捏卡片机时,应该在拍摄构图前查看当前的拍摄环境,做好相机拍摄参数的调整。另外,防止手指挡住
闪光灯。卡片机的设计方式不尽相同,
消费者需要自行变通,摸索出自己最容易掌握的拍摄手法。
卡片机的
微距功能较普通的
消费级DC来说有所淡化,特别是那些
镜头结构为潜望式的机型,
微距效果无疑打了一定的折扣,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拍摄不出好照片的理由。
用卡片机进行微距摄影前,要注意
曝光量的掌握、
拍摄角度等问题,如有可能应稍微使用
光学变焦来减小
广角端的畸变现象,并尽量找地方固定相机,比如
三脚架、桌面等,同时将相机设置在强制不闪光状态,避免主体
曝光过度。
选定卡片机的风光模式,使用相机的广角端进行拍摄,如果运用变焦的话,就失去了风光摄影的意义了。在拍摄中特别需要注意光线的入射方向,尽量避免大背光角度的拍摄,但为了不产生光晕现象,也不要让阳光折射到镜头。在某些特殊时段甚至需要手动调整
白平衡效果,比如
阴天、日出、夕阳等环境,这些都要靠拍摄者自己灵活调整了。
卡片机多数都不具备可调节光圈大小的功能,想要获得突出人物的
背景虚化效果实属不易,但当我们选择人像模式后,相机会根据
拍摄距离调用该焦距段下的
最大光圈,若是最大程度的背景虚化就必须使用广角端拍摄了,拍摄者可以前后移动一下。拍摄人像,测光点最好位于脸部,如果是拍摄脸部特写的话,则以眼部对焦为最佳。如果是在室内拍摄人像照片,同样需要注意相机因
曝光不足的防抖,并视
环境光线的强弱决定是否启动
防红眼功能。
很多读者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卡片机不容易端稳,拍摄出来的片子容易虚。对于卡片式DC来说,
自动模式通常是最佳拍摄模式。基于如今的卡片机都越来越mini,手动功能相对较弱,因此使用者首先要训练如何拍摄出清晰的照片,然后再逐渐提高拍摄水平。说到防抖,并不是每个厂商的卡片机都能像
松下FX系列那样在镜头中内置图像
稳定系统。
除了在正常的日光环境下,绝大多数的卡片机在拍摄中都会出现一个“抖动警告”的提示,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并不是真的
手抖,而是因曝光不足造成的。这时即使将卡片机放置在三脚架
上固定,警告提示依然不会消失。而且市场中部分卡片机,如
索尼T7,过分轻薄根本就不允许在底部设计三脚架的螺纹接口。
那我们如何保证照片的清晰呢?老狼建议使用全自动模式!室内拍摄多运用闪光灯,这时相机会自动增加
感光度,手抖的警告提示会消失。接下来,一张张清晰的照片定会跃然于
LCD上,当然由于ISO感光度的提高,画面会略微出现
噪点,在这种苛刻的拍摄环境下
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闪光灯
闪光指数不高的卡片机,使用者需要掌握拍摄距离,超出
闪光灯距离范围后容易产生背景明亮主体曝光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