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荣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博士
卢建荣,1949年出生,台湾师大历史系学士、硕士,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
人物经历
曾服务于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所、台北大学历史系,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所教授、宜兰佛光大学历史系所兼任教授、麦田出版社历史文化丛书编辑。中古史专家,专长为唐代财经问题,并涉猎法制史,在台湾提倡新文化史、新社会史研究。有很多著名、论文、书评。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中古和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兼及法国近代社会、文化史。
主要作品
著有《飞燕惊龙记一一大唐帝国文化工程师与没有历史的人,763-873》(北京:三联,2018出版中)等19部专著。
专书
1.刘献庭(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2.曹操(台北:联鸣出版社,1980)。
3.魏晋自然思想(台北:联鸣出版社,1981)。
4.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
5.分裂的国族认同,1975-1997(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
6.入侵台湾:烽火家国四百年(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
7.高职中国历史(台北:三民书局,2000)。
8.高中中国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
9.高中世界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2)。
10.从根烂起(台北:前卫出版社,2002)。
11.台湾後殖民国族认同,1950-2000(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
12.高中世界文化史(台北:建宏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Hsu-chou's Struggle for Autonomy in Late T'ang China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93).
论文
01.归有光──命定论的改革主义者,《食货月刊》9,1/2(1979),页24-33。
02.葛洪──山林中的社会批评者,《食货月刊》9,9(1979),页339-364。
03.魏晋之际的变法派及其敌对者,《食货月刊》10,7(1980),页7-28。
04.颜之推──文化的理想主义者,《一位父亲的叮咛》(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页7-49。
05.颜之推的治学──佛学在颜氏思想中比重的重要探讨,《一位父亲的叮咛》(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1),页228-244。
06.使民无讼、朴作教刑──帝制中国的德治与法治思想,《中国文化新论‧思想篇(一):理想与现实》(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页157-208。
07.从役物到顺化──自然思想的分析,《中国文化新论‧思想篇(二):天道与人道》(台 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页329-372。
08.宋应星的社会思想,《益世杂志》17(1982),页14-17。
09.唐代通才型官僚体系之初步考察──太常卿、少卿人物的任官分析,《第二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3),页89-122。
10.唐代後期(756-893)户部侍郎人物的任官分析,《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4,2(1983),页157-181。
11.唐代财经专家之分析──兼论唐代士大夫的阶级意识与理财观念,《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4,4(1983),页157-223。
12.唐代前期非常支出的筹措及其回响,《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6,1(1985),页137-213。
13.唐代前期财政决断权的转移及户尚选拔问题,《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6,2(1985),页329-357。
14.裴松之历史评论的思想根源──兼论尊经传统的回应,《中国历史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页493-517。
15.唐代彭城刘氏宗族团体之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3,3(1993),页571-638。
16.中晚唐藩镇文职幕僚职位的探讨──以徐州节度区为例,《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页1237-1271。
17.沈约(441-513)的思想──结合历史评论与社会评论,《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2(1994),页15-29。
18.从造像铭记论五至六世纪北朝乡民社会意识,《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3(1995),页97-131。
19.台湾鲁凯人反水库运动的文化政治意涵,《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4(1996),页247-261。
20.台湾青少年认同文化的形塑──对五所中学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之分析,《思与言》34,3(1996),页113-146。
21.从在室女墓志看唐宋性别意识的演进,《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5(1997),页15-42。
22.一次没有宣言的改革──唐玄宗朝的政治与文化,《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46(1997),页73-108。
23.从男性书写材料看三至七世纪女性的社会形象塑摸,《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6(1998),页1-42。
24.欠缺对话的学术社群文化──二十世纪石刻史料与中国中古史的建构,1935-1997,《中华民国史专题论文集第四届讨论会》(台北:国史馆,1998),页335-408。
25.地方军事化对唐代後期淮北地区政治与社会的冲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7(1999),页17-54。
26.墓志史料与日常生活史,《古今论衡》3(1999),页19-32。
27.法官与政治威权:中古三法司联合审案制下的实际权力运作(514-755),《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
28(2000),页1-67。 28.唐後期河北特区化过程中的抗争文化逻辑──兼论唐廷与河北为扈从主义关系说,《中华民国史专题论文集第五届讨论会》(台北:国史馆,2000),页397-458。
29.六至八世纪中国法律知识的建构及其相关的文化和权力问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9(2001),页1-71。
30.台湾史学界的後现代状况,《汉学研究通讯》21,1(2002.2)。
31.以笔代剑:後殖民的国族认同困境──解析张深切晚年自传,《二十世纪台湾新文化运动与国家建构研讨会论文集》(2002)。
32.小村落见证日本殖民台湾:解析张文环《滚地郎》,《二十世纪台湾历史与人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33.台湾史学界的後现代状况,《汉学研究通讯》21,1(2002),页6-10。
34.七世纪中国皇权体制下的司法抗争文化,《台湾师范大学学报》30(2002),页1-38。
35.极权体制下五四之子的生命出路:回应赖(诚斌)、丁(兴祥)两位大作,《辅大应用心理研究》16(2002),页41-45。
36.征服情海:试掘一口情欲的老井,收载熊秉贞主编,《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3),「公义篇」导论(一)。
37.欲望之河--唐代情、义边界的建构和逾越,收载《欲掩弥彰--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
38.景物寄情:唐宋庭园的文化与政治,收载熊秉贞主编,《睹物思人》(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
书评
1.评雷家骥的《李靖》,《幼狮月刊》53,10(1981),页33-35。
2.评韦政通主编《中国哲学辞典大全》,《汉学研究》1,2(1983),页713-720。
3.评Mona Ozouf《节庆与法国大革命》,《新史学》5,1(1994),页163-167。
4.评Kurt Vonnegut Jr.《冠军的早餐》──真实与虚幻之间,《冯内果作品集》8(台北:麦田出版社,1994),页13-18。
5.评Ronald J. Grele《声音的层层封套:口述历史的艺术》,《新史学》6,3(1995),页207-215。
6.评A. J. P. Taylor《革命与革命者》──攻占电视论坛的历史学,收载李宛蓉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3-21。
7.评E. J. Hobsbawm《极端的年代,1914-1991》──跨越国界、拥抱俗众的大历史叙述,收载郑明萱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ix-xvii。
8.评Keith Jenkins《历史的再思考》──後现代历史学指南,收载贾士蘅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6),页7-36。
9.评Charles Tilly《法国人民抗争史》──历史学家应该汗颜,收载刘絮恺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1999),页ix-xvii。
10.评Charles de Gaulle《剑锋》(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0),收载《明日报》2000.4.10  首页阅读拦。
11.评Volker R. Berghahn《旧欧洲的没落》(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收载《明日报》2000.8.10 首页阅读栏。
12.这一次历史,总算有了女人和小孩──评Lawrence Stone《英国十六至十八世纪的家庭‧性与婚姻》,收载刁筱华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页xi-xviii。
13.评Natulie Z. Davis《马丹‧盖赫返乡记》,收载《明日报》2000.11.21首页阅读栏。
14.评Louise Levathes《当中国称霸海上》──只见训诂名物、不见人物神采,收载《中央日报‧阅读与出版》2001.1.15。
15.评Emmanuel Le Roy Ladurie《蒙大犹》──法国史学旋风登陆台湾,收载《中央日报‧副刊》2001.7.16。
16.评Emmanuel Le Roy Ladurie《蒙大犹》──滴水测海:树立由口供治史的新典范,收载许明龙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页ix-xix。
17.评Natulie Z. Davis《档案里的虚构》──一位左翼、犹太族裔女历史学家的奋斗,收载杨逸鸿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页x-xix。
18.评Lynn Hunt《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克莱欧女神救活了历史学,收载郑明宣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11-20。
19.评Lynn Hunt主编《新文化史》──与文学共枕的历史学:历史不是社会科学的婢女却是文学的朋友,收载江政宽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9-15。
20.评Peter Burke,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梁启超,你安息吧!,收载江政宽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7-16。
21.评Carl E. Schorske, Fin-De-Siecle Viena: Politics and Culture:一页民主崩盘的痛史,收载黄煜文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9-19。
22.评Eric Wolf,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台湾命运与资本主义,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2),页7-14。
23.评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台湾知识产能低落的原因,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页7-14。
24.评Raymond Jones, France and the Cult of the Sacred Heart:历史教你如何参观一所教堂,收载贾士蘅中译本(台北:麦田出板社,2003),页9-16。
25.获窥法国史学殿堂的一扇窗,收载Jean Leduc(尚‧勒狄克)著,林铮译,《史家与时间》(台北:麦田出版社,2003),页iii-viii。
出版图书
会议论文
1.战后台湾的中国传统发明──以武侠小说中医疗知识的建构为列,发表于「疾病的历史」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0.6.16-18)。
2.欲望之河──唐代情、义边界的建构和逾越,发表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私』与『情』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主办,2001.8.20-22,预订2002出版)。
3.唐宋时代菁英人士景物寄情文化之样态,发表于「景物与人事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会主办,2002.1.9-10)(台北:麦田出版社)。
4.边缘学门的奋战:象牙塔外与妖风小庙内,发表于「人文社会学术的《文化转向》会议」(文化研究学会主办,2002.1.11-12)(2002,出版中)。
编辑整理
1.性别、政治与集体心态:中国新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
2.文化与权力:台湾新文化史(台北:麦田出版社,2001)。
其他信息
1.李树桐先生的唐史研究,《中国唐代学会会刊》2(1991),页1-9。
2.台、日历史教科书争议──国家论的迷惘,《日本文摘》8(1997),页128-132。
3.两岸三地新世代的新历史观──重画文化政治的权力版图,《中央日报(第19版)》,1999.5.19。
参考资料
学术活动.河北师范大学.
学术活动.河北师范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1 20:4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方向
主要作品
专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