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水,明末清初乡贤、著名学者,德州
左卫人。名世傕,字德水,又字紫房,晚称南村病叟,明万历戊子年(万历十六年,西元1588)十二月初一日生于
山东省德州市左卫,卒于顺治癸巳(顺治十年,西元1653)三或五月二十九日,享年65岁。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礼部福建道监察御使,对杜甫诗颇有研究。
卢德水祖籍在河北省
涞水县,其始祖卢径于明
弘治年间,到德州左卫注册军籍落户。二世祖即卢德水的曾祖父卢宗哲,在德州崇儒尚文追逐科考的环境下,勤奋好学,于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从此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卢宗哲官至光禄卿,从三品,著有《焚余草》行于世。祖父卢茂由恩荫官至归德府(今河南商企县南)通判,著有《滁阳漫稿》。
卢德水是这个书香家族的五世孙。不幸的是他9岁时父亲卢永锡去世,母亲和兄长一直过着比较拮据的生活,但还是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他学生时期,就能“为文章不屑雷同”,既有独立思考的创意,又能做到朴实无华。37岁考中进士,官户部主事。不久,因母病乞假归里。母病痊愈后,奉诏回京,改任礼部监察御使,负责督促漕运。当时长江以北地区久旱无雨,山东段运河河水枯竭,加之沿河盗贼横行,漕运无法畅通。卢德水10多次上书指陈漕蔽,对运河山东段的治理提出一些独到见解,朝廷均颁诏一一遵行。但督漕的经历,使他看清了当时各级官吏风行贪污贿赂和处理公事一味推诿应付的丑恶嘴脸,使他对明末官场的腐败感到深恶痛绝。待工程告一段落后,便以病告退。
卢德水结束官宦生涯归里后,在运河东岸、吕家街西首的城墙下,建一别墅,取名“尊水园”。园内设有“杜亭”、“画扇斋”、“匿峰庵”、“涪轩”四景观,有房屋10多间。在此,他每日吟诗作画,与名士程先贞、赵仲启、李星来等友人探讨学问,日子过得还算悠闲自在。
1644年,大明王朝因朝政腐败引发的农民革命以及外族入侵,已经走到了历史尽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即派大将郭升南进山东。4月8日,郭升攻克德州,建立了阎杰任武德道、吴徴文任
知州的
大顺地方政权。以卢德水为首的德州旧明官吏因不堪追饷,而秘密组织队伍进行武装反抗,于1644年4月27日合谋将阎、吴等人杀掉。他们拥立明宗室、香河知县朱帅鑧为盟主,假称济王,号召远近,图兴明室。山东、北直隶地方官绅积极响应,一个月内旧明势力占领了德州、济南、东昌、青州和北直隶的河间、大名、沧州、清河等43州县。同年7月,清军派人招抚山东,卢德水即率众全城归附。清统治者念其有功,封官监察御使,还是明朝时的官位和级别。不知先生是当初拥立朱帅鑧受到清人猜忌还是仍有复明志向,只是在复官不久就以病告退。顺治四年(1648),卢德水又以私藏武器犯案,受到清政府的羁押。后经交涉与甄别,私藏武器案才被撤销。
出狱后,50多岁的卢德水整日喝酒、嗜酒、醉酒,他的住处,有一半的地方是放酒的。在他请人作的生志中,说他“生平得志于酒,一尊陶然,百虑俱淡……性好书,搬弄涉猎,聊复自娱”。此后的岁月,卢德水只能与诗和酒为友了。他的尊水园内,堆书数千卷,几个大案子连在一起,笔砚放置数处,桌上蜡泪纵横。他经常是光着头卷着衣袖站着看书,读完一书,再转到他处读别的书籍。有时读到兴致处,竟放声朗读;读到凌晨两点,高声唤酒,书童取能盛十升的大碗盛满酒端上来,瞬间就饮得一干二净。“叉于鲸饮,微醉则假寐,鼻息雷鸣”。“少顷醒来,再读如故”。这位“身长七尺,貌奇古,须数茎,长尺余,土木形赅”的老者,经常是低沉抑郁,一副失意的样子。但他的学识和名声,却是远近闻名。清初大学问家顾炎武,大诗人钱谦益、柳如是夫妇都是他的座上好友。
在痴诗方面,一是他广泛搜集。从青年时起,他就将能见到的诗书尽量网罗于门下。二是买不到的书籍就借来抄写。从为官到赋闲,他无时不以抄书为乐,所抄之书近万种。据田雯《卢南村公传》记载,“先生卒日,其子孝余,以先生书千百本,纳之古朴长宽之棺中”。三是赋诗写诗。他读杜诗竟达40多遍,追随杜甫风格,擅长五七律诗,对声律、对仗、炼字、炼句运用娴熟,亦诗亦史,展开铺叙,又注重全篇的回旋往复,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中国人名大辞典》说他,“诗也清迥绝伦”。乡贤田雯曾说,“南村若有先生在,小子当为洒扫人。”四是评诗论诗。尤其是卢德水对杜甫诗的解释和注解,则包含了许多的杜诗学观点,使他成为杜诗学的创始者之一。他的评注,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杜诗的钥匙。该文之所以用卢德水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德水”二字在杜诗的集注中太响亮了。卢德水著有《杜诗胥抄》、《读杜私言》、《紫房匣中小集》、《紫房匣中余集》、《宿草》、《在舆草》、《画扇斋诗》、《春寒闲记》等书作。
卢德水去世以后,这些书多以散落。多亏乡里故友程先贞、陈功仲、赵仲启、李星来等,通过搜集校刻,得卢德水诗文12卷,名《尊水园集略》,并被收入《
四库全书》。
卢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德州最重要的
名门望族之一,世代读书做官,曾经出过八位进士,在清代涌现出了文坛盟主
卢见曾和军机大臣、
体仁阁大学士、曾先后担任过
六部尚书的
卢荫溥。现在位于德州
德城区的芦庄村就是当初为卢家守坟和种地的
佃户聚集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