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舍那大佛
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大佛
卢舍那大佛,位于河南省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通高17.14米,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
历史沿革
历史记载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报身像”。武则天自起名“曌”。姓,不用辨。则:在辞海里有乃,即,只,而,若,之,那么的含义;天:在辞海里有颠,天帝,天空,依靠,精神源本的含义。曌,不言而喻,光照乾坤。而卢舍那的译意正好为“光明遍照”。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这是唐高宗李治为其父皇李世民做功德而建的。当时还是李治皇后的武则天为这个工程捐助了两万贯胭脂钱,用当时的粮食价格换算过来相当于现代的六百多万人民币。佛像一凿就是3年9个月。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卢舍那大佛完工。
遗址特色
龙门唐代石窟中,大卢舍那像龛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大卢舍那像龛位于西山南部半山腰间,后代称九间房。大卢舍那像龛在开窟造像时,没有采取全部开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摩崖像龛南北宽36米,东西进深40.70米,为一巨型露天窟龛。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长宽各30余米。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端庄的面容,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得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历史文化
名称来源
卢舍那佛,梵文ró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佛身。“卢舍那”的意思就是光明普照。
在佛教中,卢舍那是报身佛。卢舍那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法身“毗卢遮那”的简称,释迦如来在立名时,把他的报身和法身立在同一个名中,表示法、报不二。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质、最圆满的智慧,是无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无分别,都是摩诃毗卢遮那佛(汉译为大日如来)。
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阿弥陀佛、药师佛等都属于报身佛,卢舍那如来也是。释迦如来原本是莲华藏世界中,卢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萨,也是卢舍那的化身、分身之一,他来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门修行而成就了卢舍那的报身。
释迦牟尼佛则是化身。他以卢舍那化身的身份,来到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一切佛像实际上都是以他为根本原型而塑造的,包括阿弥陀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甚至毗卢遮那佛等等。
相关传说
在龙门西山的半山崖上,有一个露天摩崖大佛龛,名叫大卢舍那像龛,寺里的主像是卢舍那大佛的坐像。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是西天如来佛的报身像,也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可是洛阳的老百姓却把这尊像叫成“武则天像”,这是什么原因呢,据龙门山一带的群众说,卢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则天为模特雕塑的。
传说,有一年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皇宫紫微城中。有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梓童(皇帝对后妃的爱称)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暗暗高兴。她灵机一动,立刻抹开了眼泪。高宗吃惊地说:“梓童为何如此悲伤。”武则天抽泣着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高宗说:“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梓童作幅精美的画像。”武则天撒娇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不能流传千年。”这下子,高宗可作难了,想了半天想不出门道,只得问武则天:“依卿之见。”武则天嫣然一笑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唐高宗恍然大悟,说:“这有何难。”于是一面命画工为武则天画像,一面命人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大卢舍那像龛。准备工作就绪后,高宗命人选拔技术高超的石匠,按武则天的画像雕凿了一座大佛像。为了把这座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费。
大佛像塑好后,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曌(读照)”,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因此,这尊像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当地老百姓说不惯“卢舍那”这个词眼,干脆就把它叫作“武则天像”。今龙门街上的老百姓还是这个叫法。
研究价值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经历1400多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卢舍那大佛雕刻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2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的雕像,也是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卢舍那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以卢舍那大佛为主佛的奉先寺,为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堪称龙门石窟的“名片”,代表了中国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借助高科技手段,考古人员首次在卢舍那大佛面部检测到金、银元素存在。在卢舍那大佛身体表面,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绿色、红色、黑色等彩绘颜料残留,表明这一造像在唐代时很可能身披彩色“衣服”。
保护措施
唐代,工匠就已在龙门石窟奉先寺上方开挖“人”字形排水沟,防止渗漏水侵蚀大佛。
宋代,有专门负责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八作司,龙门石窟中留有宋代题记多则。在大佛佛座位置,刻有“东八作司胡副使一十人修佛记”,明确记录了当时修复大佛的十个人的名字和时间。
1953年,洛阳成立龙门石窟文物保管所,派专人保护石窟,同时禁止当地人在石窟附近采石烧石灰。
1961年,龙门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至1974年,国家文物局实施龙门石窟奉先寺抢险加固工程,这是建国后首次对龙门石窟进行维修加固。
1987年至1992年,有关部门对龙门石窟又开展了一次维修工程,加固石窟、设立保护围墙,还为露天石刻修建了巨大的“雨篷”:例如,宾阳洞的雨篷宽4.5米至5米,长40多米。
1990年,龙门石窟研究所和龙门风景区管理所成立。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3月28日,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前的脚手架全部拆除完毕,卢舍那大佛30多年来的首次“美容”手术结束,卢舍那大佛端庄秀丽的芳容再次展现于游人面前,大佛额头的白色水垢印迹消失了,左眼睛下面的两道缝隙不见了。据悉,鉴于大佛保护状况较好,此次保护人员没有对大佛进行大的修复,只是对大佛表面除尘除污,封堵卢舍那大佛自身和周边2000余处细缝,使卢舍那大佛以更加靓丽的容貌呈现于游客面前。
2021年12月7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这一次保护修复工程,是卢舍那大佛自20世纪70年代奉先寺进行保护修复工程后,半个世纪来首次进行的大型保护工程。
2022年8月2日,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经过228个日夜“大修”后真容再现。
旅游信息
地址
卢舍那大佛位于河南省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
开放时间
卢舍那大佛位于龙门石窟景区的西山石窟部分的大卢舍那像龛内,故开放时间与整个景区一致。
白天开放时间
2月1日~3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
4月1日~10月7日:8:00~17:30,闭馆18:30。
10月8日~10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
11月1日~1月31日:8:00~16:00,闭馆17:00。
夜游开放时间(西山石窟、香山寺)
4月8日~5月10日期间每天开放。
5月11日~10月11日期间,每周的周五、周六开放17:30~21:00(21:30停止入内)十一黄金周期间每天开放,如遇雨天,暂停开放。
开灯时间:18:30~19:30。
夜间清场时间:22:40,夜间闭灯时间:23:00。
交通线路
卢舍那大佛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可从洛阳火车站乘81路公交车前往,车程约40分钟。
还有从洛阳市区其他地方坐53路、81路和60路也可以到达。龙门石窟与少林寺之间也有对开的班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3: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