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二年(前633年),
晋国相向
卫国借道援救
宋国,成公没有答应。
晋国改道从南河穿过,去救宋。
晋国想在
卫国征调部队,卫国
大夫元咺想答应晋国,成公却不肯答应。于是,元咺将成公赶出了
卫国。
晋文公见
卫国如此无礼于晋,伐卫,与
宋国共分其地。卫成公逃到了
陈国。元咺改立成公之弟公子瑕为卫君。
卫君瑕元年(前632年),在温的盟会上,晋人扣押了
卫成公,送到周王都。
晋文公请求
周襄王将
卫成公杀了,周襄王说:“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今叔父作政而不行,无乃不可乎?夫君臣无狱,今元咺虽直,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臣杀其君,其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不然,余何私于卫侯?”晋使人鸩
卫成公,成公私於周主鸩,令薄(减轻毒药剂量),得不死。晋人于是放了
卫成公。
在温的盟会上,晋人扣押了卫成公送到王都。
晋文公请求将卫成公杀了,
周襄王说:“不行。政事的施行应从上而下,在上者制定政令,而臣下行之不违背礼义,所以君臣无怨。现在叔父主持诸侯事务却使政令不能施行,那怎么行呢?君臣之间不打官司,现在
元咺虽然道理充足,但不能听取。若君臣都对簿公堂,那父子也将存诉讼,这就没有尊卑上下了。可是叔父却听取元咺的申辩,这首先违背了礼义。又要为了臣下而杀了他的国君,这哪里用到了刑罚?有刑罚而不用,这又再次违背了礼义。刚刚与诸侯会盟却有二处违背礼义,恐怕我今后难以号令诸侯。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我又何必对卫侯特别照顾呢?”晋人于是放还了卫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