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
网络服务类型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地面基站被搬入空中的卫星平台,每颗卫星都是天上的移动基站,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用户提供高带宽、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发展前景
全球仍有很多像海洋、偏远或欠发达的区域,近一半的人口无法上网。原因是像在沙漠、海洋、冰山深处这样的极端地理环境面前,地面通信基站信号无法覆盖,另外有很多地区大规模建设地面网络系统投入巨大,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所以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卫星通信是为基础建设薄弱的区域的网络覆盖提供一种低成本解决方案,也是为海洋、沙漠、冰川等自然区域提供通信的已知最优解决方案。
随着卫星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不仅可以让大山里的孩子随时随地上网课,也可以在灾难来临时,为灾区提供快速及时的应急网络接入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各国情况
中国
2020年2月16日,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发星在轨30天后成功开展通信能力试验,在国际上第一次验证了低轨Q/V/Ka等频段通信。工作人员使用手机连接银河卫星终端提供的WiFi热点,通过这颗5G卫星实现了3分钟视频通话。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终于给出了新基建的说法。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6月,国内首次通过低轨卫星互联网链路完成5G基站的开通测试验证。
2020年9月1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卫星智能智造工厂开工,是作为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的首个项目。
2020年11月,银河航天在江苏南通重点打造新一代卫星智能制造超级工厂,目标为年产300-500颗卫星。该工厂建成后有望成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条对标“星链计划”——具备低成本、批量化制造新一代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智能生产线。
2021年2月8日-2月14日,银河航天联合新浪微博推出以“跨越宇宙的告白”为主题的节日活动,本次活动通过银河航天首发星为用户提供预约发送微博服务,这也是中国宽带卫星互联网首次向所有公众开放。
2023年,中国首次在偏远地区实现低轨卫星互联网在电力通信领域的测试应用。在没有地面通信基站的情况下,利用卫星信号,也可以支撑电力巡检、应急保障等任务。
2023年4月消息,在云南丽江玉龙县的大山深处,中国企业利用低轨卫星互联网试验星座首次完成的电力领域通信应用试验。
2023年7月9日19时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年7月,河南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将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积极发展卫星互联网。
2023年11月21日,据中国航天报消息,主题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卫星应用产业”的2023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召开。据大会发布消息,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通已初步建成首张完整覆盖我国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包括中星16号、中星19号、中星26号等高通量卫星),预计到“十四五”末期,高通量卫星总容量将超过500Gbps。
2024年5月,中国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与马汉科理工大学在泰国实现低轨卫星互联网宽带通信网络试验验证,中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成功落地泰国。此次中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在泰国试验验证,既是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的首次海外应用实践,也为数字技术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2025年4月1日12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美国
以美国为例,SpaceX亚马逊等公司纷纷布局。SpaceX率先布局巨型星座,并已成功发射420颗卫星,标志着美国在该领域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多国
2024年2月26日,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共和国、芬兰、法国、日本、韩国、瑞典和英国政府就6G无线通信系统研发的共同原则达成一致,并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将通过共同努力支持开放、自由、全球、可互操作、可靠、有弹性和安全的连接。
面临挑战
20世纪90年代,涌现出提供通信和网络服务的卫星星座。包括美国铱星全球星、轨道通信以及比尔·盖茨所投资的Teledesic在内的多家公司都曾试图建立一个天基网络、销售独立的卫星电话或上网终端,与地面电信运营商竞争用户。
胡延平指出,“2020年-2030年是中国的窗口期,我们不能只凑热闹,只有资本也远远不够,还要解决认知和技术问题。我们在卫星互联网上已经落后了,需要急起直追。“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可大致拆解为卫星设计制造、发射、运营与服务等环节。在卫星设计制造方面,中国民营企业技术能力、产能等方面仍旧不足。此前ofo计划发射的卫星就是一家名为九天微星的创业企业研制,九天微星CEO谢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九天微星发射了8颗卫星,并且这些卫星入轨后都“活着”,这在中国还算不错,但他坦言“和星链的一箭60星相比,差距还很大。“
在发射技术与成本方面,胡延平指出,中国企业的成本是国外最先进水平的4-10倍。中国企业每公斤发射成本在5000-1万美元,而SpaceX的每公斤发射成本仅为2000美元。
实际上,SpaceX成本领先背后是技术的领先。该公司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和火箭重复利用技术,这极大降低了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同时让卫星组网的进度大大加快。6月3日和13日,SpaceX通过猎鹰9号火箭连续成功发射了第八批60颗星链卫星和第九批58颗星链卫星,SpaceX累计发射的星链卫星已经达到540颗。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2 21:16
目录
概述
发展前景
各国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