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制定的经济建设政策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定义
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绿色环保防灾公共卫生服务效能体系建设、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以大健康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技术产业孵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基础性、动态性的特征。
价值
“新基建”将会构建支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基础网络,给中国的新经济带来巨大的加速度,同时也会带动形成短期及长期的经济增长点。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新基建”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在5G领域,国家正在启动全面的独立组网5G基础网络建设,三大运营商计划2020年内要建成60万个基站;在数据中心领域,因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算力需求大幅增长,互联网企业争相建设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掀起新一轮算力城市竞争热潮;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许多大型工业企业,例如海尔TCL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都在加快建设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与机械装备相互连接的边缘计算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旷视、依图等企业正在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医疗读片等领域支撑生态化发展。
其次,“新基建”将会催生大量的新业态。正如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淘宝京东主导的电商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微信滴滴等主导的社交和共享经济时代;4G网络的普及,带来了无线宽带应用时代。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新基建”的“网络效应”会带来指数型的增长,带来大量无法预知的高成长的新业态。
最后,“新基建”会加速中国经济“全面在线”时代到来。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不仅原生的数字化产业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也将成为在线的产业,中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和互联网技术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随之所带来的是整体经济运行更加透明的信息传递、更少的中间环节和更加高效的资源组织方式,“新基建”有可能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
主要内容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给出说法。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发展历程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时,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2020年5月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各级政府投资约600亿元,其余2100亿元是社会投资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
2023年10月消息,定于10月19日(周四)8:30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副秘书长顾军,及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交通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科创办等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介绍《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展现状
1、2020年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
《指导意见》要求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架应用,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研制智能型高速动车组。建设航道地理信息测绘和航行水域气象、水文监测等基础设施。推动机场和航空公司、空管、运行保障及监管等单位间核心数据互联共享,实现航空器全球追踪等。建设邮政大数据中心,开展新型寄递地址编码试点应用。引导在城市群等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指导意见》还明确,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建设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图。
2、2020年9月1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召开新基建专题研讨会,云天励飞、百度阿里云、腾讯等20家单位参加,提出筹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联盟”。
新基建联盟将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以企业为主体,围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进研发、设计、生产、集成、服务等水平,重点围绕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建设,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3、工信部表示将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在2020年12月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近日,《上海市产业绿贷支持绿色新基建(数据中心)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明确为优质的数据中心项目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对采用不同先进节能技术的数据中心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下浮。
多地正积极规划数字经济建设蓝图。
福建日前印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依托数字福建长乐安溪)产业园优先布局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打造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数据汇聚节点。到2022年,全省在用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达10万架。浙江提出优化布局云数据中心,到2022年,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服务器总数达到300万台左右。在数据量大、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场景集中区域部署边缘计算设施。云南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个行业级数据中心。
8月31日,中核集团首个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建。阿里云宣布,位于南通、杭州和乌兰察布的三座超级数据中心正式落成,将新增超百万台服务器,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带,未来还将在全国建立10座以上的超级数据中心。腾讯日前宣布未来将新增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长远规划部署的服务器都将超过100万台。
4、中国在网络新基建特别是“双千兆”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截至2022年6月末,3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6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705万户。
专家观点
国际合作
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推进“新基建”,要着眼国内需求,深化国际合作,站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战略高度,聚焦以下五方面发力:
第一,推进“新基建”的主体是谁。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事实上,华为腾讯阿里等企业已经大力投入“新基建”。政府、市场和企业相互支持配合,围绕基础设施和商业应用,前者由政府和市场联手,后者更多依靠市场和企业,市场能干的尽可能交给市场,更符合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效率原则
第二,推进“新基建”,谁来投资,政府和企业要有合理分工,社会资本(企业)先行,如果社会资本缺位,政府补位。政府的侧重点在于提供行业公共产品;政府帮助企业来拓展海外5G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好国际营商环境;政府要为数字服务的落地提供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在内的更多机会。
第三,推进“新基建”,与产业应用如何结合,加快“新基建”进度,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业态、新服务模式。
疫情期间人们习惯了线上消费,促使更多传统企业转型线上寻找新机遇。推进数字基建,可让数字化进一步深入各类消费场景。数字基建给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只有夯实数字化基础,完善智能化发展生态,企业才能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助力中国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第四,着眼国内需求。如果说传统基建解决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而数字化新基建则解决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问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第五,要研究出台规划方面的一揽子措施,包括加强与财税、金融、就业的配套措施。务实解决税收负担、电费、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等问题。
坚持创新
人民日报秘书长乔永清认为“‘新基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关键技术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人才缺口问题等痛点亟待解决。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夯实技术根基。乔永清指出,“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要想持续释放红利,就要有扎实的“地基”为支撑。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一个国家积累的核心技术越多、具备的创新能力越强,发展后劲就越足、成长空间就越大。”乔永清建议,要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前瞻性、引导性技术的攻关,加速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新基建”为抓手,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由大向强转变。
第二,坚持包容发展,增强互联互通。乔永清认为,尽管“新基建”覆盖了5G、工业互联网等诸多领域,但这些领域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新基建”与“旧基建”之间也不是对立互斥,而是唇齿相依。只有看到这种“连接”本质,才能更好理解“新基建”在撬动新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的强大动能。
乔永清提出,发力“新基建”,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支持,统筹好“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新基建”与新产业、“新基建”各领域之间的关系,在包容发展中让“新基建”释放更大潜能。
第三,坚持审慎发展,保持积极理性。“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不能一味求稳,也不能急于求成。”乔永清表示,“新基建”面向新领域、依靠新技术、引领新风口,既是当务之需,更是长远大计。要深刻认识到“新基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严格遵循市场规律、产业规律,把握好建设节奏和力度。要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施策、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产能闲置等问题。要不断筑牢安全“底座”,携手行业共建安全生态,使“新基建”真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基石。
重要举措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前提,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锻长板、补短板。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锻长板
适度超前布局5G基建、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通过5G赋能工业互联网,推动5G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从而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抢占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在此基础上,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进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企业形态变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薄弱环节补短板
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但同时面临着地理边界限制、区域能源安全保障不足等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加快布局城际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电力枢纽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投融资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积淀了大量优质资产,但这些优质资产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成本债务风险加大。如何盘活这些优质资产、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经济去杠杆,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需把握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其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地方投融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广泛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化解地方债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15:15
目录
概述
定义
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