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下属实验室
于1996年批准建立,原为卫生部病毒性传染病重点实验室,2002 年更名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为实验室主任。
概况
在科技部、卫生部、浙江省政府及托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领导下,在依托单位浙江大学以及浙医一院全力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作为卫生部唯一的传染病重点实验室,集传染病研究所、临床传染病科、传染病教研室于一体,不仅具有完整的基础研究体系,还有设备齐全、人才济济的临床和教学基地,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紧密结合的优势明显。尤其是近两年,为了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省政府、浙江大学、浙医一院进一步加大对本实验室投入力度,使实验室的环境、硬件设备、配套设施等得到显著的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简介
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研究平台,拥有研究所需的一系列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及生物安全实验室,总价值 6000余万元。针对传染病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临床救治研究的具体目标,建有人工肝研究等8个研究子平台和感染微生态等16个研究室,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能够较好地满足传染病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需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实验室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感染微生态与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晚期肝病的肝移植研究、传染病药物治疗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感染相关的免疫学研究、艾滋病免疫重建及防治策略研究、传染病高通量诊断技术等领域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0余项。特别是人工肝系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了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组织工程学等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重点实验室还拥有260张床位的临床基地,以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为特色。长期从事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及发热待查和疑难危重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以“重型肝炎诊治”为优势医疗项目,创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一系列特色优势医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推广至全国30个省市300余家单位,保证了学科在该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学科较早开展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主持、参加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的药物临床验证,积累了丰富经验。另外,学科推进新发、再现传染病的临床诊治研究,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点实验室拥有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其中院士1名,教授、副教授30名,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25名,年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30名以上,主编教育部《传染病学》等教材及专著20余部,并与国内外知名的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传染病学科已成为具备雄厚实力和强劲发展态势、拥有优秀学术团队和创业环境的品牌学科。
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实验室形成了一整套符合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科研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PI)制,按照“开放、竞争、流动、联合”的原则,从国内外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科研人才,加强了与国内外知名的大学、研究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与德国吕贝克大学、德国洪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香港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等建立了友好的科研合作关系,研究人员多次应邀在国际重大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在国际暨欧洲人工器官大会上被誉为国际上最大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多次主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包括连续主办四届国际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
重点实验室实行经过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实验条件和临床基地。欢迎有志于从事传染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客座研究人员加入我们的团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02 09:28
目录
概述
概况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