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故居,位于
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南路,建于19世纪末,是抗日名将卫立煌出生成长的地方,具有近代合肥地方乡土建筑的典型特征。1960年遭遇火灾,大部分已经付之一炬。修复后的卫立煌故居基本恢复原貌,坐北朝南,三路三进院落,由门屋、厅堂、厢屋、大楼等组成。卫立煌故居与宋世科住宅、吴氏炮楼,之间相距不足500米,由不同风格的单体砖木和砖混结构建筑组成了一组极具特点的建筑群,既有传统建筑样式,又有合肥当地民居特色。
历史沿革
卫立煌故居建于19世纪末,是抗日名将卫立煌出生成长的地方。
1960年的一场大火使得这一建筑群基本付之一炬,又在文革期间使本来摇摇欲坠的残构彻底毁坏,仅剩中路门屋和院内一口古井。
2005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卫立煌故居(含宋世科住宅和吴氏炮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对宋世科住宅和吴氏炮楼部分进行了修复,同时对卫立煌故居本体进行了考古发掘,摸清故居原来的规模。
2016年启动布展,2018年11月展陈项目竣工验收。
2020年5月18日,卫立煌故居陈列馆开馆,卫立煌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卫立煌故居陈列馆地处包河区巢湖南路,包括卫立煌故居、宋世科住宅、吴氏炮楼三个部分。三处建筑相隔数百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江淮地区古民居的典型建筑群体,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完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是卫立煌家族的遗存建筑。除卫立煌故居本体建筑群在上世纪50年代受到损毁、改建外,宋世科住宅和吴氏炮楼的历史风貌依然保存较为完好。
卫立煌故居,著名爱国将领卫立煌将军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将军也是从这里离开家乡开始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由于历史原因,卫立煌故居建筑群仅存门屋三间。修缮后的卫立煌故居基本再现了当年卫立煌和其家人一起生活的场景。卫立煌故居是晚清民国时期典型的合肥地方特色砖木民居建筑,坐北朝南,三进两院,有堂屋、厢屋、厨房以及内院、水井等生活设施,东北角有三层青砖洋楼一座。
宋世科住宅是卫立煌表亲宋世科在民国初期陆续建设而成,坐西朝东布局,为三路多进院落组合式建筑群,中路正厅四合院为中国传统木构,梁架为穿斗和抬梁并用,中路后进建有走马转心洋房,回廊设罗马柱,后部建有一处三层炮楼用于防患盗匪,瞭望护院。左路后院建有一幢三层砖混结构小洋楼,并大量使用了钢筋水泥,三楼南北均设悬挑阳台,屋面四周设女儿墙,墙上置压顶,右路原建有教室及工业加工厂房,后损毁不存。现修复为五间不同时期的教室场景复原。从汉代学堂、民国教室,到建国初期教室以及现代学校的教室。中间复原的是民国时期教师办公室的场景。院内保留了部分原建筑基址,上面的房屋没有复原。
吴氏炮楼建于民国二十年,由卫立煌和他的姐夫吴鑫尊为防盗匪和水患而建,炮楼通体采用青砖清水砌筑,沿墙四周向下及屋顶设有多处射击孔,二、三层楼板木质,并设楼梯至屋顶,保存相对完好。
纪念人物
故居曾经的主人
卫立煌是合肥卫乡村人。他是著名
抗日爱国将领,曾是国民党军中“五虎上将”之一,因在抗战期间打通中印公路而名扬中外。1955年由香港返回祖国大陆。毛主席曾赞其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