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胎生动物
一种生殖形式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方式。
简介
在长达几十亿年的生命长河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崽,维护种族的繁衍,会演化出一些巧妙的生殖方式。虽然这些动物不具备胎生的条件,可它们却能够把本该排出体外的受精卵留在体内,最后像哺乳动物那样把“小宝宝”生出来。但这种生育方式与哺乳动物的胎生方式又有很大不同。
释义
所谓卵胎生,即其受精卵不像卵生动物那样排岀体外,靠外界环境来孵化,而是留母体之内,待发育成小动物后再产出。
在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其所产生的新个体虽不是卵而是幼体形态,但在母体内则备有作胚胎营养的卵黄,胚胎的发育并不直接依赖母体的营养,而只不过是卵在母体内发育、孵化,这和哺乳类靠与母体间组织联系而获取营养的真正胎生是有区别的,所以称这种生殖为卵胎生。
不过一些鱼类也有通过其他方式靠母体营养而发育的,这也是一种真正的胎生形式。例如海鲫类,是在卵巢内进行受精、发育、孵化,而仔鱼是在卵巢腔中,于开口之前,经过体上皮和鳃孔摄取卵巢组织所供给的营养。此外,在鲨类和鳐类,其开始发育是依靠卵黄营养,但待卵黄耗尽时,便通过卵黄囊与输卵管下部的所谓子宫(内壁生有许多绒毛)发生联系,接受来自母体的营养,表现出与哺乳类真正胎生相似的状态。此外在体内受精方面,有的在产卵前已于母体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育(如鸟类),也可称为广义的卵胎生。
卵胎生过程
卵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则停留在母体的生殖道内,藉卵本身的卵黄质发育成幼体,一待成熟,母体的生殖道收缩将幼体连同卵膜(vitellinemembrane)排出体外。所以卵胎生动物的胚胎受到母体的适当保护,孵化存活率比卵生者较有保障。
卵胎生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是:受精卵在母体内并不能得到母亲供给的营养,胚胎发育同样受制于蛋壳内的营养物质。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胎生,实质上却是卵生的生殖方式。
卵胎生价值
这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实际上母体对胚胎主要起保护和孵化作用。
代表物种
一些爬行动物采用卵胎生的方式生育后代,特别是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爬行动物更乐于使用这种生育方式,因为蛋在母体内会比埋在土壤中更加温暖。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动物也是通过卵胎生的方式直接生育下一代的,因为太多的水会对蛋产生破坏作用。锥齿鲨、星鲨、某些毒蛇(如蝮蛇海蛇)和胎生蜥、铜石龙蜥等均为卵胎生动物。田螺和一些鱼类也是卵胎生。
鲨鱼有3种繁殖方式:卵生、卵胎生和胎生。卵生鲨鱼将卵直接产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孵育,一头幼鲨便会破壳而出。采用卵胎生的鲨鱼将卵保留在母体内,幼鲨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后,由母鲨生下。卵生和卵胎生的鲨鱼一般都生活在大海深处,而在大海中上层生活的鲨鱼则通常采用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因种类不同,胎生鲨鱼的产崽数也不相等,一般为2-10条,妊娠期都在1年以上。胎生鲨鱼的胚胎在母体的子宫里发育,营养由卵黄囊胎盘供给,直到幼鲨完全成形时才产出。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一只母螺全年产出100-150只仔螺。
钩吻海蛇为卵胎生动物,每次可产3-30个幼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6 21:24
目录
概述
简介
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