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是蛇目蝰蛇科蝮蛇属的爬行动物。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蝮蛇,碰其就会翻过来,其咬人,人也会翻倒,因此得名。
动物学史
蝮蛇,碰其就会翻过来,其咬人,人也会翻倒,因此得名。
形态特征
蝮蛇,是蛇目蝰蛇科蝮蛇属的爬行动物。蝮蛇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面灰白到灰褐色,杂有黑斑。颈细,具颊窝,头颈区分明显;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鼻间鳞宽短,排成⊥形;眶前鳞2,眶后鳞2(3),眶璨来新月形,颞鳞2+4(3);上唇鳞2-1-4(2-1-3、3-1-4)式。背鳞21(23)-21-17(15)行,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腹鳞137-173,肛鳞完整;尾下鳞29-54对,少数为单行。头背具对称的大鳞片,眼前有颊窝,体背有两纵行圆斑。
体色变化大,头体背部由灰褐色而至土红色,头部在眼后到口角有黑色带,其上缘有一黄白色细纹;体背交互排列有黑褐圆斑;腹面灰白到灰黑褐色,有不规则黑点;尾尖黑色。
栖息环境
蝮蛇常栖于平原、丘陵、低山区或田野溪沟有乱石堆下、草丛、水沟、坟堆、灌木丛及田野中。弯曲成盘状或波状。
生活习性
蝮蛇夜间活动频繁,春暖之后陆续出势寻找食物。捕食鼠、蛙、蜥蜴、鸟、昆虫等。蝮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的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蝮蛇的寿命为12~15年。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南部和西南部、美洲。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蝮蛇2~3年性成熟,为卵胎生殖,每年5~9月为繁殖期,每雌可产仔蛇2~8条。蝮蛇的寿命为12~15年。蝮蛇胚胎是在雌蛇的体内发育成长的,小蛇出生之后就能够独立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殖方式能够使小蛇得到最好的保护,所以成活率非常高。刚出生的小蛇体长在14~19厘米,体重为21~32克。小蛇在进入冬眠之前会脱皮1~2次。
人工繁殖
养殖场设置。蝮蛇养殖场要根据养殖数量建造。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不超过15条,有缸养、室内养、室外场地养。少量的可用缸养,缸口需加能透气的盖。室内养和场地养要用水泥抹光滑,以防鼠挖洞和蛇钻洞逃走。
饲养管理。蝮蛇新陈代谢缓慢,饱食后几天甚至几十天不吃食物,也不会饿死,但要提供饮水。蝮蛇是肉食动物,主要以小型动物为食,可将鱼、蛙、虫、鼠、肉块及鸟、鸡鸭蛋等投入饲养场地,让蝮蛇随时吞食。还可在饲养场地设置有诱虫等诱来昆虫供蛇捕食。蝮蛇的牙齿无咀嚼能力,食物都是被整个吞入胃内,靠消化能力很强的胃液。饲养场地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清除病蛇、死蛇。池内饮水要经常更换。饲养员最好经过培训,严防蝮蛇伤人(要备好蛇伤药物)。
越冬保护。饲养蝮蛇保护过冬十分重要,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严防鼠害,要经常检查越冬场所的温度,防止冻伤蛇类。在冬眠前,要供足食物,增加蛇体的营养贮备,为安全越冬创造良好条件。可采取下列方法保护蝮蛇安全越冬:
砂器越冬法。在木箱内铺一层20厘米厚的细砂。把蛰眠的蝮蛇放一层在砂上,再铺细砂20厘米,再放一层蛇,如此反复,直到木箱装满盖好,然后把木箱置于0-2℃的窖内。第二年春暖时,将蛇箱搬人养殖场,让蛇爬出。
钻孔修巢越冬法。在饲养场地,用铁钎钻深孔,让蝮蛇爬进洞内越冬,然后将洞口盖土20厘米。来年春暖除去覆土,让蛇自然爬出。
挖坑堆石越冬法。在饲养场内,挖深1. 5-2米的坑,内堆乱石、杂草等,待蛇爬进石缝冬眠后,再覆土20厘米,待到春暖后清除覆土,蛇会自然爬出。
蛇毒采集。为保护毒蛇资源,宜采用活蛇取毒,这里介绍自咬取毒法。此法用左手抓住蛇颈,右手拿盛毒器塞人蛇口,使蛇出于本能而狠咬盛毒器,促使其挑出毒液。新取的蛇毒要立即用
真空干燥器干燥使其含水量不超过5%,以防蛇毒腐败变质,干燥毒粉可用黑色纸或锡箔纸包紧存放干燥处待售。蝮蛇取毒不可过于频繁,以每月1次为宜,1年可采毒6-7次,冬眠期不能采毒。采毒时要严防毒蛇伤人,一旦发生伤害,应立即采取紧急自救措施,并尽快到县级以上
医院注射蝮蛇抗毒血清,确保安全。
亚种分化
蝮蛇类是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其种下分类问题,颇多争论。曾争论长达60多年之久,主要是缺乏足够的根据以说服对方。为此,中国研究人员在全国各地的560条蝮蛇标本及Maki(193)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鳞片数目、头型、色斑以及分布区域不同,确定中国蝮蛇可分为3个亚种,即中介亚种、短尾亚种及日本亚种。
秦岭是
黄河和长江水系的主要分水岭,一直起着南北两大部分的分界作用,所以在动物地理的分布上,都认为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天然障壁,这不仅对鸟兽有效,对蛇类的分布更为有效。但秦岭东段从伏牛山往东,山势突然低落,与华北平原接壤,分布于秦岭以南的短尾亚种通过这个地区与古北界的中介亚种相遇,形成两个亚种的同域分布区。
明显而有趣的例子是:在陕西,洋县和周至两地相距甚近,但中间隔着秦岭主峰太白山及
首阳山,在山南洋县采到的蝮蛇是短尾亚种,在山北周至采到的则是中介亚种,表明秦岭对这两个亚种是起着地理隔离的作用的。
尖吻蝮
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中介蝮
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东起内蒙古,西到新疆,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蒙新区及华北区的黄土高原亚区的西部。
中介蝮数量特多的地方,已发现有两处,一处在黑龙江西部,靠近蒙古的卓山车站附近,站北共有6个山头,长约3公里,宽一两公里不等,是铁路局的采石场,其中1~3号山头因蝮蛇太多而停止开采。另一处是蛇岛,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过去有人(长谷川秀治在1932年时)估计说的岛上有蝮蛇50万条,这显然是夸张了。1957年,在岛上考察之后,估计大约有5万条蝮蛇。1979年,辽宁蛇岛考察队在岛上作了数量分布调查,认为现存蝮蛇约有2万条,这和当时的估计比较接近,因为该岛在1959年以后曾遭火灾及滥捕,损失的蝮蛇是相当多的。
蛇岛的中介蝮多栖息在石缝、草丛及树枝上,静止不动,头部仰起向着天空。当小鸟停落在它附近时,即迅速向小鸟袭击。常见一棵小树上有几条蝮蛇。在一株高约两米的栾树上曾见有21条,一棵樱树上见有25条。小鸟稀少时,多潜伏于草丛及石缝中。例如:1957年9月15日,岛上小鸟极少,所捕获的413条蝮蛇中,草丛里捕到的占54.52%,岩石上捕到的占43.61%,树上捕到的只占1.87%。
短尾蝮
短尾蝮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南限约在北纬26°附近,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及西南区的一部分。但山西、河北、山东及东北三省是这两个亚种的同域分布区。Smith(1943)把蝮蛇分布的南限延伸到北部湾的一个小岛上,这是严重的错误,他所说的这个小岛叫做小龙山Syoryuzan岛,其实就是蛇岛,在辽东半岛南端的西面,并非雷州半岛的西面。
短尾蝮的洞穴多在向阳的斜坡上,洞口直径为1.5~4.5厘米,洞深可达1米左右,大多利用蛙、鼠等挖钻的旧洞。
竹叶青
Trimeresurus 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日本亚种
在中国只分布在台湾省。与日本群岛所产的相同。
铜头蝮蛇
铜头蝮蛇是南美蝰蛇科的一员,它们行动
敏捷、善于
伪装,受到骚扰会毫不犹豫的攻击。这种蛇在其所在的国家有叮咬人的记录。
黑眉蝮蛇
黑眉蝮蛇,属剧毒蛇,生活在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的渤海之中。
在辽东半岛,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旅顺港25海里处有一个总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蛇岛(自然保护区)。该蛇岛是世界上一座生存单一品种黑眉蝮蛇的岛屿,在只有0.73平方公里面积的小岛上生存着近2万条剧毒蛇。在蛇岛上,仍存活着世界奇迹:一种既冬眠又夏眠的蝮蛇,这种蛇一年只捕食几次就可存活下来,岛上的其它动物都灭绝了,顽强的生命力使它们在岛上生存繁衍几千万年。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蝮蛇胆、皮、骨均可入药。蝮蛇肉味甘,性平,有毒,具有解毒除风作用,可以以毒攻毒而解,适宜于毒虫所致疾病,如治疗痔疮能杀灭致病病原,外治内服均可杀虫,内服常泡入酒频服,有祛风化痰作用,对风痰所致癫病有一定作用。
经济价值
蝮蛇毒素是生产高效抗血栓药物的原料,因此开展蝮蛇的人工养殖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其他内容
被咬伤处理方法
结扎材料。可就地取材,在咬伤的上部5~10 cm用布条、纱布、绷带或绳子做环形结扎,越早越好。但应注意结扎带过细或结扎过紧,尤其是指(趾)端结扎者,易发生坏死导致截指(趾)。因此,应使用宽而扁的结扎带,勿过紧,仅短时限制浅层静脉和淋巴回流即可,待伤口处理及应用抗蛇毒药物治疗后即可解除结扎带。
切开清创排毒。可使含有蛇毒的淋巴液尽快排出,肢体消肿快,症状缓解迅速。在严格消毒后,以牙痕为中心做“+”字形切开,深达皮下组织,用3%双氧水、
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清创。应注意切开不宜过深,有淋巴液溢出即可,过深易致出血过多。扩张引流口2次/d,以保持引流口通畅。蛇咬伤蛇毒于数分钟后即可被吸收,且切开后创伤加重,易造成局部感染、组织坏死,因此,对就诊距咬伤时间过长,超过1 h者不主张再行切开排毒,进行伤口常规清创。对伤口局部皮肤青紫、肢体肿胀明显的患者,于伤口周围组织与肿胀近端处应用0.5%普鲁卡因20 ml加α-糜 蛋 白 酶4000~8000 IU做环状封闭,以破坏蛇毒,减轻
组织坏死。
全身治疗。蛇毒对
血管内皮细胞、血细胞以及心肝等组织均有严重破坏作用,为此应注意补液扩容、纠酸、抗感染、防治出血、利尿剂及大剂量
维生素C,及时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并给予
营养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以保护和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药物治疗方法
抗蝮蛇毒血清的应用。确诊后首先应用
精制抗蝮蛇毒血清6 000~12 000 U静脉滴注,可以中和进入人体尚未结合的毒素,阻断蛇毒对机体多系统器官功能的损害,是治疗蛇咬伤的关键。一般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量,症状较轻者1支(6000 U),重症患者首次用2支,于24 h内可酌情再用1~2支。使用时要警惕过敏反应,可同时应用
抗过敏药物和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全身情况。本组276例在给药的同时,加入地塞米松10 mg,均未发生过敏反应。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提高机体对蛇毒的耐受性,增加应激能力,抑制和减轻组织过敏反应和组织坏死,还可减轻炎症和中毒症状,抑制溶血,防止休克及血清反应,被认为在西药中除抗蝮蛇毒血清外,是可以降低病死率的治疗药物。常规宜早期大剂量应用,可给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连续应用3 d左右。
应用抗生素及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常规给予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 500 U肌肉注射,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采用
广谱抗生素,青霉素钠64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如体温不能控制或有败血症,应进行细菌培养及
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应用季德胜蛇药。片 清创后取季德胜蛇药100片左右捻碎后加75%
乙醇溶液拌成糊状,均匀涂在伤肢表面至肿胀近侧端上方约5 cm处(注意伤口处不涂),涂满为宜。涂药处要经常涂抹,以保持湿润。口服
季德胜蛇药片,首次20片,以后口服1次/6 h,10片/次。
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蝮蛇咬伤,病情危急,中毒症状复杂,变化迅速,蝮蛇毒是混合毒,它能直接对系统器官造成损害,导致多系统功能衰竭乃至死亡。因此,对蝮蛇咬伤患者应树立病情危急意识,按危重患者进行观察护理。 ①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呼吸、脉搏、心率、血压1次/30~60 min;②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并观察尿量、尿色的变化,保持大便通畅,及时留取检验标本;③注意患肢伤口周围皮肤青紫、肿胀、压痛程度与消退情况,伤口处皮肤、皮下组织有无坏死感染等。伤口换药1次/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影响愈合。
注意观察全身中毒反应。蛇伤后常在1~6 h出现头晕、
眼睑下垂、
视物模糊、复视,是早期中毒的特征之一。如有胸闷、气急时给予吸氧2~3 L/min及心电监护等。蝮蛇咬伤后5 d内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急、心悸、脉搏细速、脸色苍白、四肢厥冷、尿呈酱油色等呼吸麻痹、循环衰竭与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与体征。一旦发现先兆症状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观察输液反应。蝮蛇毒中的毒素成分可引起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及剧烈疼痛,有的出现肺部瘀血,肺循环障碍,致右心负荷加重,加之蛇毒毒素损害心肌,若输液过多过快,更会加重心肌负荷,诱发
心力衰竭。输液滴速一般不超过30~50滴/min。
心理护理。蝮蛇咬伤患者因突然被毒蛇咬伤,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惧怕生命有危险或伤残、失明等,往往有恐惧心理,精神十分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护士应主动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反应,认真细致而且耐心地做好各种解释和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悲观、恐惧情绪和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其心情稳定、意志坚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同时护士的举止要和蔼、亲切、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