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叶螟
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
卷叶螟是节肢动物门的一种昆虫。成虫夜出活动,具趋光性,雌蛾喜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散产于叶背,每雌产卵平均在40-70粒,幼虫孵化后即吐丝卷叶或缀叶潜伏在卷叶内取食,老熟后可在其中化蛹,亦可在落叶中化蛹。
基本信息
大豆卷叶螟又名大豆卷叶野螟,是豆类重要害虫,危害大豆绿豆、小豆、芸豆、豇豆、扁豆以及其他豆类作物,近年有发生加重的趋势。幼虫食害豆叶,卷叶或缀叶,受害叶片出现缺刻或孔洞,甚至仅残留叶脉,还能蛀食花、蕾、荚和豆粒,引起落花落荚,严重减产。
形态特征
卵期
椭圆形,淡绿色。
幼虫
幼虫5-7龄,多数5龄。末龄体长14-19mm,头褐色,体黄绿色至绿色,老熟时,
为桔红色,中、后胸背面具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蛹长7-10mm,圆筒形,末端尖削,具钩刺8个,初浅黄色,后变红棕色至褐色。
成虫
体长10毫米,翅展18~21毫米,体色黄褐,胸部两侧附有黑纹,前翅黄褐色,外缘黑色,翅面生有黑色鳞片,翅中有3条黑色波状横纹,内横线外侧有黑点,后翅外缘黑色,有2条黑色横波状横纹。
生活史与习性
大豆卷叶螟幼虫主要为害大豆,长江以南发生较重,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内化蛹越冬。成虫夜出活动,有趋光性,但对黑光灯的趋光性较弱成虫寿命7-15天。喜欢在生长茂密的豆田产卵,一般散产叶背,毒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在40-70粒。幼虫孵化后即吐丝卷叶或缀叶潜伏在叶卷内取食,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化蛹或钻出被害叶后在落地的枯叶内化蛹i适宜大豆卷叶螟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37℃;最适环境,温度为22-34℃,相对湿度为75%-90%,大豆卷叶螟喜多雨湿润气候,一般干旱年份发生较轻。生长茂密的豆田重于植株稀疏田,大叶、宽叶品种重于小叶、窄叶品种。
发生规律
在辽宁1年发生2-3代,江西4-5代,湖南5-6代,生活史不整土层3-6厘米深处越冬。辽宁省6月上旬中下旬至8月末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期,8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8月下旬至9代成虫。世代重叠,田间可见各个虫态。上中旬羽化为成虫,7-10月份为发生盛期,江西省,越冬代成虫多在4月中旬至5月田间可见各虫态,世代重叠。
成虫具趋光性,昼伏夜出。卵散产在叶片背面,单雌产卵约330粒。幼虫孵化后在叶背取食,三龄后开始卷叶危害,食量增大,四龄幼虫将豆叶横卷成筒状,潜伏其中,有时吐丝将叶片缀连在一起,躲在其中啃食叶肉,有转移危害习性。有时咬伤叶柄或嫩茎,被害株一侧萎蔫。在开花结荚期,幼虫可蛀入花蕾和嫩荚,常造成落蕾落荚,还啃食豆粒。老熟后在卷叶、枯叶或土壤内作茧化蛹。
多雨湿润的年份大豆卷叶螟发生较多,干旱年份则发生较少。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
及时清除田问落花、落蕾、落荚,减少虫源。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在田间发生初期摘除卷叶,杀死卷叶内幼虫。
(2)药剂防治
虫口数量较多时,需喷药防治。喷药宜早,可在卵孵化盛期,大豆卷叶株率达1%-2%时进行。有效药剂有40%乐果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15%茚虫威(杜邦安打)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等。7-10天喷药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5 22:28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