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火炬仪式起源于
希腊神话中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故事。
奥运会的
火炬仪式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山是众神的栖息之地,当地人们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隔4年就要祭祀一次众神。1936年7月20日,柏林举办的
第11届夏季奥运会第一次举行了
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此后历届成功举办的奥运会都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火炬和丰富多彩的接力传递方式及别出心裁的点火仪式。代表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的奥运火炬成为
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象征。
在圣地奥林匹亚祭祀,人们还要进行短跑竞赛活动。哪个运动员首先从
祭司手中接过火把,把火神普罗米修斯前祭坛上的圣火点燃,他就是胜利者。他还将被视为英雄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运动会中进行的“火炬接力”活动,是从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德国长跑运动员到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火炬,然后一个接一个把火炬传到柏林
运动场。
我国在1959年
第一届全运会上,首次举行了“
火炬接力”活动。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艺术设计与科技水平,体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用源于汉代的漆红色绘制出祥云图案,高雅华丽、内涵厚重。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它以符合环保要求的丙烷为燃料,燃烧时间可达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和每小时雨量50毫米的情况下保持燃烧,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能在强光下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