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汤,指熬煮某些食物完成之后
直接使用没有再向里面加水的汤。例如煮饺子、面条、馄饨,还有米汤等就是“原汤”。
煮
淀粉类食物时,淀粉微粒会发生糊化,部分溶解到汤中。这时,汤会略微发黏。喝这种溶解了淀粉的热汤,可以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帮助减少积食的
危险。 此外,喝原汤还有补充营养的作用。这是因为,
粮食中富含水溶性的
B族维生素,如
维生素B1、B2和烟酸等,但在煮食的过程中,B族维生素会溶解到汤里。溶解在汤里的
水溶性维生素数量与加
水量和煮制时间有关,煮的时间越长、水的比例越大,溶出的维生素越多,甚至可高达食物中原含量的50%。如果弃去面汤和米汤,就减少了
维生素的摄入量。因而,喝原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烹调中的维生素损失。 维生素B1本身也与
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关。缺乏维生素B1时,人体会发生食欲不振和
消化不良的现象,同时还会感觉到疲乏无力。这是因为,吃进去的
淀粉类食物需要有维生素B1的帮助才能顺利地变成能量,否则虽然吃了很多淀粉类主食,却不能被身体充分利用。 我国有些地区做米饭时习惯做“捞蒸饭”,也就是先把米煮到半熟,弃去米汤,然后捞起米来再蒸熟。这样虽然可以获得好的口感,“出饭率”也比较高,却会造成B族维生素的大量丢失。所以,直接煮米饭或蒸米饭更健康。在一些食堂和集体烹调的单位中,为了方便操作起见,不得不采取捞蒸饭的方式。不过,此时如果能把米汤当作佐餐汤水喝掉,一样可以避免营养素的损失。
我国北方地区传统上有饭后喝汤的习惯,量的多少没有严格限制。饭前喝原汤可能更有帮助。因为,在饭前喝少量的汤既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又能使人产生一定饱腹感,不至于因为饥饿急迫而吃得过量。这也是“饭前喝汤,苗条健康”的原因所在。 那么,饭前喝多少汤合适呢?并非越多越好。需要提醒的是,胃下垂患者在胃的负担沉重时会加重不适感,而消化液分泌不足的患者喝少量的汤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喝大量的汤也有冲淡胃液的危险,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所以饭前喝汤以一小碗为宜(150-250ml),如果不渴的话,饭后就可以不喝汤了。
吃面条、饺子、汤圆等淀粉类食物前后,适量喝一些原汤是有益健康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益处有时候也会变味。很多挂面产品为了提高“筋力”,会在面条当中加入大量的盐,煮出来的汤都是咸汤,对于控制一日食盐的摄入量相当不利。另外,由于饺子、汤圆中添加了大量的饱和脂肪,煮出来的汤也含有不少脂肪,未必适合多喝。因此,喝原汤是否有益健康,还是要考虑具体情况,而不可一概而论。
还要说明的是,久涮火锅的汤不在“原汤”之列,因为在涮肉时会有很多油脂溶解出来,造成火锅汤中油脂的含量太高及嘌呤含量过高,而且可能含有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
原汤化原食是指这些汤能够帮助这些食物消化吸收和代谢,而发挥这种作用的关键,是汤中含有食物煮制时所溶出的营养物质。煮淀粉类食物时,淀粉会部分溶解到汤中。这时汤会略微发黏。喝这种溶解了淀粉的热汤,可以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帮助减少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