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厦门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12月,于1954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五周年纪念日落成。陵园毗邻
厦门万石岩风景区,占地面积20270平方米。陵园内有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墓、
安业民烈士墓、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光辉永驻》大型浮雕、群雕《永志铭心》、叶飞王于畊墓等纪念性建筑物,是国家和省市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厦门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
厦门园林植物园(俗称
万石植物园)西北麓,与植物园主入口之西大门隔路相望。陵园的中轴线由西北向东南,使陵园背靠万石植物园。在中轴线的东南延长线上,有植物园内的
万石岩水库、
万石莲寺等名胜景点。距陵园东南方约1000米处,有太平山和
阳台山犹如掩护,遥望
台湾海峡。 陵园的北、西、南三面,由文园路和虎园路环绕;
厦门宾馆和
白鹭宾馆两座大厦南北拱卫。
园内建筑简介
陵园占地面积为20270多平方米,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
安业民烈士墓、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叶飞将军墓以及群雕“永志铭心”、浮雕“光辉永驻”等纪念性建筑群。
革命烈士纪念碑
碑的周围,苍松翠柏环绕、四季鲜花锦簇。纪念碑造型雄伟壮观,象征着革命先烈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碑后有广场,每年清明期间,各界群众在此举行仪式凭悼先烈。
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坐落于纪念碑后,其内筑有圆形的烈士陵墓,由三层松柏环绕衬托。1034位烈士的遗骸骨灰安葬于陵墓内,其中有解放厦门时牺牲的人民解放军第29军、第31军等部700多位指战员、9名支前船工、厦门解放前夕牺牲的
刘惜芬烈士等中共地下党员,以及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
安业民烈士墓
厦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大型浮雕《光辉永驻》
由中国浮雕协会、
西安美术学院浮雕系设计、制作和安装,2008年4月建成,是100多平方米大型石质浮雕,展现了从1926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成立到1949年厦门解放各个历史时期,厦门市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主要事迹。
浮雕由囊萤之光、罢工怒潮、破狱惊雷、万众一心、钢铁一群、民主堡垒、黎明曙光、浴血鹭岛八个部分组成。浮雕运用现实主义叙事性的手法,艺术地表现了厦门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进行的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场面,其中有杨世宁、
罗扬才、
陈康荣、
尹林平、
林松龄、杨基华、
刘惜芬、修省等革命先烈。
群雕《永志铭心》
“纪念解放厦门战役胜利群雕”——《永志铭心》于2009年10月15日竣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国防部部长
迟浩田上将为雕塑题写碑名。
《永志铭心》群雕是为纪念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缅怀英勇奋战和壮烈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的。根据参加解放厦门战斗的解放军离休老干部的建议,经广泛征求烈属及社会各界的意见,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政府决定,在新中国成立暨厦门解放60周年期间,制作“纪念解放厦门战役胜利群雕”——《永志铭心》,安放在厦门革命烈士陵园内,供后人瞻仰和凭吊。雕塑历时6个多月顺利竣工。
雕塑由厦门市知名雕塑家佘国富、林春和杨绍浩创作,并由厦门市的艺术公司设计制作。雕塑由27个人物组成,有指挥员、作战参谋、船工、卫生员、炸碉堡的战士等;均用铸铜制作,基座及渡船等则采用花岗岩制作。船工的原型是
张水锦;张水锦一家五口为送解放军登陆
鼓浪屿,全部壮烈牺牲。
雕塑最高5米,分布在长约60米、宽5米的草坪上。根据解放
厦门战斗史实,分为渡海、抢滩、胜利三部分,顺着山坡由下至上安置。[山坡的下部是“渡海”,在一条船上有吹号、射击的战士,有战士刚从船上跳入滩涂。中部是“抢滩”,几名战士陷在没膝泥滩里,艰难地向高处前进。最上部是“胜利”,飘扬的红旗插到制高点。群雕再现了当年摧枯拉朽、气吞山河的战斗场景,展现了人民解放军为了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叶飞、王于畊墓
叶飞将军是菲律宾归国华侨,出生于1914年5月7日。1928年5月,在厦门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至1937年间,领导“
霍童暴动”,成立
闽东苏维埃政府,创建了闽东红色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
闽东独立师改编为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
六团,叶飞任团长,后任
新四军第1师师长等职。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
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参加渡江、
上海战役。之后率部南下解放福建,任福建军区司令员。1953年起历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参与组织指挥
金门战役、
炮击金门等对台军事斗争。1999年4月18日12时,叶飞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王于畊系叶飞夫人、知名教育家。1921年 11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民运工作队、纵队司令部、济南市总工会等单位任职。建国后,王于畊先后在福建省妇联、
福建省教育厅等工作,后任教育厅长兼党组书记。1977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第一副校长等职。王于畊在福建省教育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均作出贡献;王于畊是全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史志第一届编纂委员会顾问;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6月29日在京逝世,终年72岁。
2000年4月18日,叶飞及其夫人
王于畊骨灰安放于厦门烈士陵园。
海沧烈士陵园
位于厦门海沧东头山的
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10月,占地2.5亩,里面长眠着48位在解放
厦门鼓浪屿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是海沧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因年久失修等原因,陵园的围墙、大门及两个凉亭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海沧革命烈士陵园将选址海沧鼓楼水库附近的
文圃山恩泽园,依山傍水,景色怡人。
文圃山恩泽园是经厦门市政府批准,受海沧区政府委托,由海沧
文圃山陵园开发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生命及情感延续工程。“
恩泽园”坐落于文圃山南麓、
青礁慈济宫东北侧,距厦门市区仅12公里,交通便捷,依山面水,群山环绕,布局传承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八卦之精髓。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是一处浑然天成的风水宝地。
文圃山恩泽园将成为海沧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位于思明区一中附近。
所获荣誉
厦门烈士陵园于1995年被国务院民政部授予全国百个“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政府命名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23年12月,确定为福建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