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装饰,大都以彩绘或喷彩而作之,全凭一支笔来巧施画面。惟独宜兴的紫砂工艺陶,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驰骋自如,铁画银勾,神韵怡然。
陶刻装饰最成功的艺术就是把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整体中见精体。中国饿书法、绘画源远流长,流派纷呈,是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在此基础上,再运用金石、篆刻迹外传神的格调表现于陶刻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超脱高雅的风貌。再加之陶刻以刀代笔的特点,更显示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妙处,真可谓精巧绝伦。
陶刻的起源据目前考证可追溯到宋代。那时被称之为陶刻,实际上是艺人用竹笔在壶底刻划署上自己的名款而已。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茶道的钟情,从而引起对紫砂器的珍爱,品香茗吟诗作画,赏壶艺雅趣横生,陶刻艺术也随之日趋兴盛,不断提高。那时就有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说法。语中不难看出人们对陶刻艺术饿赞颂。
陶刻艺术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图案均可作为入画素材。陶刻作品尤着重讲究各体书法,利用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各种不同的书法来表示于各式形体,经过艺人概括的提炼、取舍,使制作装饰有机结合又升华,表现出作品构图严谨,参差有致,图文并茂,情趣皆有的风貌,这就体现了陶刻艺术的妙处所在了。
陶刻的传统风格讲究装饰与器形的和谐协调。着重
推敲各体书法、文学诗词,辞典与短句;对于绘画则重写意笔墨。刻时,广泛运用金石刀法中的
双入正刀法,单入侧刀法等近十种刀法。双入正刀法可深可浅,可粗可细。单入侧刀法可刮可划,乱刀多变和啄砂地等技巧刻法,呈现彼此不同的艺术效果,创造出特有的艺术境界。
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上
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来综合表现作者的艺术造诣,作品论艺之法度和任何一种艺术一样以韵律为主,而非“模象体势,虽形似而非精神着态”。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来讲,形与神是对立与统一关系,形是存在,是物质,是表象。而神乃意识,是精神,是本质。所以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陶刻艺师们日无止境地习文练画,陶冶心灵,学而不倦地潜进艺海深处,去领悟陶刻艺术的真谛。
书中介绍几件陶刻见长的紫砂新品,是陶艺师们的近期作品。“陶简”壁饰,“论书”“香韵”挂盘等陶刻作品,均重陶刻,充满了书卷气与金石味。“狮舞迎春”等作品则以刻画为重,这些作品集中地表现了陶刻艺师们的匠心独造,高超技艺,深获同行人士的好评。而作品本身既继承了传统风格,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刀法、笔法上有显著的长进和创造,这点是艺人们应该值得骄傲的。随着社会人士的赐教和帮助,产生出更多更好更完美的陶刻艺术珍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