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中的两个分数附近集中着较多的次数,以致次数分布曲线有两个隆起的峰,故名双峰分布。见图1。在描述某个变量的分布时,两个高频率区被一个低频率区隔开,这种分布称双峰分布。
能完全描述随机变量概率规律性的
集函数。(Ω,F,P)为
概率空间,ξ为其上的随机变量,对任意的波莱尔集A∈B1,令Pξ(A)=P{ω∶ξ(ω)∈A}=P(ξ∈A).称由上式定义的B1上的集函数Pξ(A)(A∈B1)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分布)。
容易证明,Pξ(A)(A∈B1)是B1上的概率测度。这样一来,从原概率空间(Ω,F,P)出发,由定义在它上面的随机变量ξ可诱导出一个新的概率空间(R,B1,Pξ)(简称导出概率空间)。两个概率空间描述了同一随机现象,但由于导出概率空间(R,B1,Pξ)全由实数组成,从而能使某些概念更简明地表达出来,而且打开了数学计算的大门,给研究带来了很大方便。
数理统计是以
概率论为基础,以随机现象的观察资料为出发点来研究随机现象的学科。它是属于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搜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性影响的数据,以便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预测,直至为采取决策及行动提供依据或建议。
②统计推断理论 根据一个或几个样本来推测判断母体的情况,叫做统计推断。这是数理统计的核心部分。统计推断理论包括两大方面——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某些参数。
假设检验就是针对实际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根据样本来检验这假设,以大的概率(例如0.95或0.99)作出判断。
④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数理统计中研究两个或多个随机变量
统计相关性的理论和方法,叫做相关分析。包括找近似函数关系、检验相关的密切程度,通过一个变量预测和控制另一个变量等等,由此进行变量间关系的分析,叫做回归分析。
⑤抽样理论 研究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一个好的抽样方案,一方面要求抽取的样本总数尽可能少,另一方面又要求作出判断正确的概率尽可能大。抽样方法有单式抽样(一次取出随机样本,据此作出推断)、复式抽样(光取一个随机样本,必要时再取一个随机样本,据此做出推断)和序贯抽样(依次取随机样本,直到作出判断为止)。
概率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随机现象的
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某种在固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不同结果的现象称作随机现象(一个随机现象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在这些现象中个别结果出现与否,具有偶然性。但在固定条件下重复实施多次,该事件发生的频率总是趋于一个固定的数值P。这一数值P就是随机事件的概率,它是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这种由大量观测得到的规律称为统计规律。统计规律是客观规律的一种,反映了事物内部固有的属性。例如,投掷一枚硬币,可能有两个结果:落地时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若不断重复投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却是趋于1/2,这反映了硬币结构的均匀性;反之,若频率明显偏离1/2, 硬币结构必然是不均匀的。概率论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法国的巴斯噶和费尔玛首先研究了概率论的基础。1713年端士的雅贝努利出版了概率论的第一本专著《猜度术》。1733年英国的德·穆阿佛尔发现正态概率曲线。1812年
拉普拉斯出版了《分析概率论》,成为近代概率论的先驱。1902年法国数学家勒贝格创立的积分与测度理论,为近代概率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3年苏联的柯尔莫哥洛夫提出概率论的公理化体系,提出并完成了著名的强大数定理的推论。公理化体系标志着概率论已成为一门成熟的数学学科,同时也是近代概率论的出发点。1942年N·维纳建立了统计动力学,使概率论进一步得到完善。近年来,概率论发展很快,形成了几个重大的分支,如极限定理、随机微分方程等。概率论在自然科学领域已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已被人们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对于研究和揭示社会中大量随机现象及其规律性也有更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