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辖镇,地处
大理市洱海东北岸,东靠佛教名山鸡足山,南接挖色镇,西临洱海,北与上关镇、鹤庆县黄坪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21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双廊镇总人口17899人。
历史沿革
1950年,属宾川县鸡山区。
1951年,属宾川县第五区(海东区)。
1954年,改名第六区。
1954年3月,划归邓川县江尾区。
1961年,设双廊公社。
1984年,公社改为双廊区。
1988年,改双廊乡。
2000年,撤乡设镇。
2004年,行政区划归大理市。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双廊镇辖青山、长育、大建旁、双廊、伙山、五星、石块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8个村民小组。有42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双廊镇下辖7个行政村:双廊村、长育村、大建旁村、青山村、伙山村、五星村、石块村,镇人民政府驻双廊村民族文化街28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廊镇地处
大理市洱海东北岸,东靠佛教名山鸡足山,南接挖色镇,西临洱海,北与上关镇、鹤庆县黄坪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2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廊镇地处大理市洱海东北部,地势西高东低属高原平坝地形。主要山脉除少数河谷区和海边走廊外,其余都是鸡足山的支脉,多属低山山地。境内最高点位于伙山村山顶,海拔3269.5米;最低点位于石块登村水库带,海拔1557米。
气候
双廊镇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周多山,寒潮不易侵入,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又因有洱海水对境内温度和湿度的自然调节,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4℃,1月平均气温8.5℃,极端最低气温-6.3℃(1984年1月19日);7月平均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32℃(1952年7月25日)。最低月均气温6.7℃(198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2℃(1988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1℃,最大日较差20.3℃(1969年2月9日)。生长期年平均360天,无霜期275天,最长达254天,最短为22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小时。0℃以上持续期353天(一般为3月1日至次年1月28日)。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3天,最多达150天(2009年),最少为78天(2010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398毫米(1957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58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10月,8月最多。
水文
双廊镇境内有二级河道金玉河、清水河、石牛坪河,总长33千米,年均流量0.001立方米/秒,径流总量0.12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0万立方米。均注入洱海后注入澜沧江。其中金玉河流域面积45平方千米,占46%;清水河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占28%。
自然灾害
双廊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泥石流、洪涝灾害辖区共有6个滑坡、崩塌和5个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双廊地震频繁,属于八度设防区。旱灾多发生在11月~次年4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4月,辖区受灾人口达753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75亩,成灾面积345亩,绝收面积210亩,因旱灾致人畜饮水困难人口6932人、大牲畜5284头,直接经济损失76万元。
自然资源
双廊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锰、铜、建筑石料岩等。其中锰储量19.2万吨,未开采。建筑石灰岩储量159.8万吨,可采量0.5亿吨,2011年,开采量达197.5吨。2011年,农业耕地面积8520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05亩,林地面积4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双廊镇辖区总人口1873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54人,城镇化率8.8%。另有流动人口347人。总人口中,男性9561人,占51%;女性9173人,占49%;14岁以下3528人,占18.8%;15—64岁13711人,占73%;65岁以上1495人,占8%。总人口中,以白族为主,达16481人,占88%;汉族2011人,占10.7%;还有彝、傣、傈僳、纳西、藏等11个民族,共242人,占1.3%。2011年,人口出生率8.43‰,人口死亡率2.1‰,人口自然增长率6.33‰。
2017年末,双廊镇常住人口18890人。
截至2019年末,双廊镇户籍人口19711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双廊镇总人口1789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双廊镇财政总收入866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8万元,比上年增长3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61万元,增值税6.3万元,企业所得税22万元,个人所得税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1%、28.3%、36.8%、31.2%。人均财政收入462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
2019年末,双廊镇有工业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农业
2011年,双廊镇农业总产值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粮食作物以玉米、蚕豆、水稻、大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457吨,其中玉米2399吨,蚕豆526吨,水稻547吨,大麦44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核桃、蚕桑树等。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3300亩,产量400吨;核桃种植面积2188亩,产量27.51吨;桑园种植面积884亩,产茧109.6吨;油菜籽种植面积310亩,产量31.9吨;蔬菜种植面积2085亩,产量3608吨,主要品种有大蒜、马铃薯、白芸豆等,其中大蒜1020吨,马铃薯1732吨,白芸豆224吨。
双廊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骡、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1万头,年末存栏1.9万头;羊饲养量7539只,年末存栏3980只,收购山羊板皮1132张;牛饲养量4456头,年末存栏3524头;骡饲养量1271头,年末存栏1164头;家禽饲养量5.8万羽,上市家禽3.6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931吨,其中猪肉1729吨,牛肉131吨,羊肉71吨;禽蛋132吨,鲜奶7925吨:畜牧业总产值1942万元。
截至2011年末,双廊镇累计造林2.1万亩,其中防护林1.2万亩,经济林218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1.2万株,林木覆盖率58%,活立木蓄积量48.2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8490亩,产量1608吨,主要品种有梨、柑橘,其中梨1381吨,柑橘31吨,其他水果191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71台(辆)。
工业
2011年,双廊镇工业总产值达到6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7%。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49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0万元,比上年增长20.9%。
商贸
2011年末,双廊镇商业网点318个,职工95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生产资料销售总额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7亿元,比上年增长0.3%。
金融
2011年末,双廊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储蓄3200元;各项贷款余额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邮电业
2011年,双廊镇邮政业务收入12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双廊镇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83人,专任教师7人;完全小学7所,在校生1477人,专任教师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85人,专任教师4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100%。
2011年,双廊镇教育经费达0.097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097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085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0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16.8%、27.3%、18.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51%,比上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双廊镇科普服务站1个,科普阵地7个,科普书屋8个。各类技术人才14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0人,经营管理人才39人,技能人才21人,农村实用人才43人。
文体事业
1992年12月,双廊镇开通有线广播站,2011年末,村级广播室7个,广播综合覆盖率96.4%,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58小时。
2011年末,双廊镇有线电视用户5519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2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438小时。
2011年末,双廊镇体育场地15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人。每年举办的体育活动有龙舟赛、全民健身日体育项目展演等。100%的村安装篮球架,9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1%。
2011年末,双廊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7个,图书室8个;文化艺术团体8个,业余文娱宣传队6个,会员280人。文化行业从业人员42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0.8%,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双廊镇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7个;病床33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8张,固定资产总值1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0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1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3万人次,住院手术23台次,出院病人1.1万人次。
2011年,双廊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2.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双廊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9户,人数242人,支出52万元,比上年增长57.6%,月人均179元,比上年增长15.1%。医疗救助4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1人次,共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2011年,双廊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8户,人数1444人,支出161万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93元,比上年增长16.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9人,支出3.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村医疗救助8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63人次,共支出46890万元,比上年增长59.5%;农村临时救济32人次,支出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
2011年,双廊镇自然灾害春荒受灾人口433人,火灾紧急转移安置1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3亩,火灾房屋受损18间,直接经济损失21.8万元,救灾支出1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7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7.5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双廊镇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投递点7个,乡村通邮率100%。
2011年末,双廊镇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80门,固定电话用户0.13万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0.11万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0.56千米,主干电缆达12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0.21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14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13万户,比上年增加50户。
2011年末,双廊镇区自来水厂(人畜共饮)1座,铺设干线水管6.1千米,生产能力400吨/日,年生活用水4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8%,年人均生活用水36.5吨;排水管道6.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100吨,工业废水处理率80%
2011年末,双廊镇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13台,总容量1343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135千米,用电负荷80千瓦,是大理供电电网公司确定的“十二五”重点电网之一。年售电量累计完成86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2%,供电可靠率99.8%。
2011年末,双廊镇区园林绿地面积95.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2公顷,绿化覆盖率72%,人均绿地12平方米。
交通运输
双廊镇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3.4万人次,货运总量1.2万吨。有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92千米。公路站为双廊至下关,日均发送5辆客车,日客运量57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2万吨。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4辆,20吨位;客运汽车5辆、19个座位;货运量1.2万吨,货运周转量0.6万吨·千米,客运量34675人次,客运周转量0.87万人·千米。
2011年末,双廊镇区公交汽车线路1条,运营总里程达60千米,公交运营车辆5辆,万人拥有量2.7台,年客运量3.4万人。
历史文化
双廊镇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唐宋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是唐天宝战争、清杜文秀起义的古战场,是集佛、道、儒、原始宗教等多元文化共融的地方。
双廊镇曾是《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的儿女们》《
白月亮白姐姐》《洱海情波》《望天崖》等影片拍摄的外观景点。
此地位于“莲花”“萝时”两区之间的弓形走廊上,前面海中又有一双小岛环抱其间,故名。
双廊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石雕、木雕、服饰、白族建筑、霸王鞭等。
双廊镇境内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和百处典型白族明清传统民居院落。
双廊镇有毗舍战场遗址、正觉寺、玉几庵、金榜寺、飞燕寺、红山景帝祠、青山摩崖石刻等十四处历史文化古迹。
风景名胜
双廊镇境内有金梭织锦,玉玑红莲、弥勒笑天、石女牧鹅、虎口观潮、青鸡欲跳、正觉钟声、红山圣迹、罗莳戏水、岛依古榕、莲花红遍、巨蟒奔海、龟蛇相峙等十八胜景。
地方特产
双廊镇农特产品有核桃、马铃薯、乳扇、白芸豆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炖梅、杨梅醋、红雪梨、白芸豆、大蒜。
荣誉称号
2021年8月25日,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