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烈墓
江苏省阜宁县的景点
双烈墓位于江苏省阜宁县,所谓“双烈墓”者,吾邑妇女受旧习禁锢之见证也。张曹两妇,仰药同死,非因殉情,无关节烈,实因迫于封建旧俗下生存之恐惧,女性之无权也。而原主则藉以标节,图光门楣,故有此制作也。
详细内容
梅士斌字晶川,行三。其人面麻。原娶剥柴港顾氏女,生一女二子,二子先后夭亡。士斌因无子嗣,顾氏遂劝其纳妾。时士斌年届花甲,先娶张氏,来归时年仅十八。未孕。继纳曹氏,来归时年二十有四,而士斌已六十有二矣。后四载,士斌卒,仍无子嗣。
士斌既逝,按封建宗法旧例,由其侄品山之子承继遗产。品山原名兆麟,子辅周,后改名 。行四。方议治丧间,张曹二妾遣人来问彼等何以自处。品山匆促应曰:“以后再说。”二妾大惧。盖张曹皆梅家佃农女,慑于封建世道,青春委弃,红颜白发,屈辱隐忍,暗抛清泪,殊无生人之趣。两妇均未生养,士斌逝去,不让其戴孝,身为婢妾,同于人奴,惊闻日后再议之言,恐再遭辗转受苦,难以自存,乃仰药同死焉。
品山遭三丧,得士斌全部遗产。既见两妇从死之事,以为与纪纲风化有关,若加褒彰,制作宏构,庶几其名亦附以传云。
品山拟谋将所得遗产,营治墓园。于是南游苏杭,观览胜迹,访求图样。既归,初欲建百鹤亭,以施工不易而变通为双覆荷叶亭。寓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可亵玩之意。品山原工作绘事,善画草虫,亲制模型,鸠工兴建。其后,品山又以施舍膏药著闻于乡里。
墓园所在本梅姓祖茔地。由善人祠西侧土阜隆起处,西行数十步,至“怀清桥”,即墓园入口处。桥长可丈许,水泥石块筑成。桥宽窄相当于人力车轮距,以阻人坐车径入。桥栏有湘中曾熙题“怀清桥”三字,涂宝蓝色。
“清”为秦时巴蜀寡妇,见于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待之,为筑怀清台。”清是富甲一方的寡妇,而张曹两妇生前等同奴婢,死非善终,未享天年。她们与清情异而势殊,曲意比附,似是而非。
过怀清桥,沿小溪南行,再折而北,有牌坊一座,题额称“一门双烈”。入门后,甬道两侧,置水泥小凳,为灵芝草式,高矮参差,供人休憩。
前行至碑亭。顶作荷叶覆盖,若由东向西覆,叶梗东向,故俗称“荷叶亭”。亭六角,荷叶卷翻各不相同。角下系风铃。朝日初升,白露未日希 ,叶色碧绿。日中当午,转惨白色。夕照满园,则呈枯焦状,似为屈死两妇含哀,命意可佳。
碑亭六面有匾额。南向为曾熙题“鹄双亭”。鹄隶雁属,似雁而大。古婚礼之贽者用雁,迎亲有“奠雁”,先儒谓取其不再偶义,喻两妇之从一而终也。余为朱孝臧题“苕玉双摧”。康有为题“有二绿珠”。用晋石崇之爱妾绿珠自投楼下而死事。顾汝磊题“潇湘风雨”。武陵人题“携手同归”。武陵为顾姓郡望,亦汝磊之别名也。此外,尚有一匾,为茶陵谭泽剀所题。
亭门两石柱有联云:“双烈一门光,说什么石妾坠楼,虞姬伏剑;九泉三影对,仍然是绿窗课读,红袖添香。”以人生之惨遇为闺房之佳话。此联为曾熙书。
亭后为墓地,筑方形花墙围之,中堆乱石如山,上置水泥方顶,南向镌“双烈墓”三字,涂朱红色。墓园前后,植梅若干本。
士斌死于癸亥年(1923年)。碑铭成于庚午(1930年),小桥建于丙子(1936年)。品山经营墓园前后凡十四载。其间得顾仲符、汝磊父子力甚多。汝磊字石三,尝就读于江宁美专,爱文学,工书法,挥洒自然,甚有神韵,为吾邑晚近之精于书道者。品山设计,亦赖其谋划,康、樊、曾、谭诸人之作,皆为其累书乞得。
(选自戴文葆《射水纪闻》,有删节)
附记
荷叶亭墓园坐落在阜城西郊,今阜宁师范东北隅。墓园广达十余亩。六角碑亭,用全柱山石砌建,亭顶以钢筋水泥制成。亭正中立有石碑一座,高约六尺,碑文为樊增祥(字樊山,光绪进士,清末官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撰,曾熙书,左光涵刻。碑文长达千言,全为表彰张、曹事迹。
张氏曹氏在其夫梅士斌病逝后,双双服毒身亡,里人传其被逼迫。然姑勿论是否出于诱或逼,即以当时她们的处境而言,亦属走投无路。辛亥革命以后,阜宁县城出现这种表彰节烈式的荷叶亭,足见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为之题额撰文者亦多属清末思想保守之封建遗老,如康有为、范增祥等。
1966年,红卫兵破“四旧”,亭毁。尽管荷叶亭附带着许多封建色彩,但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别树一帜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1 10:00
目录
概述
详细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