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
江苏省南京市辖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国家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江宁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航空、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汇聚,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枢纽。
历史沿革
历史上江宁仅县以上建置的名称有40个。“江宁”不仅为县名,还曾为郡或府之名。晋太康二年(281年)始用江宁名称,至2009年已有1728年的历史。江宁地域建置更迭频繁,沿革复杂多变,或数县并存,或侯国与郡县同列,或一县统管,或二县同城分治。据《
史记·
吴太伯世家》记载,
周朝以前,今江宁地域属荆蛮之地。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废金陵邑设
秣陵县,又另设丹阳县、
江乘县,同属
会稽郡。
西汉元朔元年(前128年),江宁地域被称为
江都国,分置秣陵、胡孰、丹阳三侯国。
元狩二年(前121年),废江都国,复秣陵县、江乘县、胡孰县、丹阳县等县,均属
鄣郡。
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
丹阳郡。
新朝天凤元年(14年),更丹阳郡为
宣亭县,秣陵县为宣亭县,江乘县为相武县。刘玄
更始元年(23年),郡县恢复旧称。汉末,
建安十七年(212年),
孙权于楚金陵邑故址建石头城,改秣陵县为建业县,治所由秣陵关迁石头城;同时废胡孰县、江乘县二县,设
典农都尉治理。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建业县为秣陵县,恢复胡孰县、江乘县二县,又析秣陵县西南置
临江县。次年(281年),改临江县为江宁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江宁县名,县治在今江宁街道。太康三年(282年),分淮水北为建邺县,南为秣陵县,复置胡孰县、江乘县二县。建兴元年(313年),改建邺县为
建康县。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定都
建康,这时除了原有江宁县、秣陵县、丹阳县、
湖熟县等县仍属丹阳郡外,又先后设临沂县、
阳都县、
怀德县、肥乡县、博陆县、
堂邑县等
侨县,安置北方南渡的士族和平民。
南朝,
宋、
齐、
梁、
陈相继定都建康。江宁县、秣陵县、建康县、丹阳县、湖熟县等县属于丹阳郡。
南梁天监元年(502年),分秣陵县置同夏县。南陈
太建十年(578年),分丹阳郡置
建兴郡。江宁县、秣陵县、建康县属丹阳郡。湖熟县、江乘县、
同夏县等县属建兴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建康县、秣陵县、同夏县三县并入江宁县,属
蒋州。至隋
大业三年(607),废蒋州,复置丹阳郡,江宁县属丹阳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江宁县更名
归化县,与丹阳县、安业县等县属扬州郡。武德八年(625年),并安业县入归化县,改归化县为金陵县。武德九年(626年),金陵县更名
白下县,属
润州。丹阳县属
宣州。
贞观九年(635年),白下县又更名为江宁县。
天宝元年(742年),江宁县属丹阳郡。
至德二年(757年),以江宁县置江宁郡,江宁县废。
乾元元年(758年),改江宁郡为
升州,复江宁县属升州。
上元二年(761年),江宁县更名
上元县,以唐肃宗“上元”年号为县名,属润州。
光启三年(887年),上元县又属升州。
五代十国时期,
杨吴天佑十二年(915年),建升州大都督府,治上元县。天佑十四年(917年),分上元县南十九乡、当涂县北二乡复置江宁县。从此江宁县、上元县同城而治。
武义二年(920年),改升州大都督府为
金陵府,辖江宁县、上元县。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建都金陵,改金陵府为
江宁府,江宁县、上元县属江宁府。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江宁府为升州府,辖江宁县、上元县。
天禧二年(1018年),复江宁府,辖江宁县、上元县。
建炎三年(1129年),改江宁府为
建康府,辖江宁县、上元县。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建康府为建康路,辖江宁县、上元县等县。
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
集庆路,辖江宁县、上元县等县。
至正十六年(1356年),
朱元璋改集庆路为
应天府,辖江宁县、上元县等县。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建都应天府,以为南京。江宁县、上元县属应天府,为依郭京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南京更名
京师。江宁县、上元县仍属京师所治应天府。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为
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辖江宁县、上元县等县,江宁县、上元县为依郭县。
咸丰三年(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江宁府,改名“
天京”。
同治三年(1864年),复称江宁府,辖江宁县、上元县等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江宁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废江宁县、上元县二县。次年废南京府设江宁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南京特别市,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10日,江宁自治实验县成立,直属江苏省政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治由南京市迁至江宁县东山镇,与南京市分治。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江宁地区先后建立江宁、横山、上元县抗日民主政权。期间,
汪伪国民政府在东山镇建立伪“县政府”。
1949年4月24日,江宁县解放。4月28日,江宁县人民政府成立。10月1日后,江宁县划属
镇江专区,1958年7月重新划属南京市,1962年5月划归镇江专区,1971年3月重新划归南京市。
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江宁县,设立南京市江宁区,以原江宁县的行政区域为江宁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末,江宁区辖10个街道,145个社区、71个村;区人民政府驻东山街道上元大街36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介于北纬31°37′~32°07′,东经118°28′~119°06′之间,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86平方公里。东与
栖霞区、
句容市接壤,东南与
溧水区毗邻,南、西南分别与
安徽省当涂县、
马鞍山市相交,北、东北分别与
雨花台区、
秦淮区相邻。
地形地貌
江宁区境内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常态地貌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盆地,其中丘陵岗地面积最大。地势南北高而中间低,形同“马鞍”。境内有大小山丘400个,主要山峰有东北部的
青龙山、黄龙山、
汤山、孔山等,海拔约300米,是
宁镇山脉主体;西南部的
横山、
云台山、天马山、莺子山等,海拔多在250米~350米,多系
茅山余脉;中部的
牛首山、
方山等,海拔200米~243米。
江宁区地形呈马鞍状,两头高,中间低,地势开阔,山川秀丽,山体高度都在海拔400米以下(下文所有涉及高程的都指海拔高),属典型的丘陵、平原地貌。常态地形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众多河流、水库散布其间。
黄土岗地:黄土岗地主要分布于南北低山丘陵之间,面积约81610公顷。地势呈残丘缓岗,岗地地表起伏显著,高10~40米。长、宽1至数公里不等,几乎为第四系黄色粘土覆盖,俗称黄土岗地。岗顶平缓,岗间梯田展布,自上而下,田面逐渐增大成扇状。
沿河平原:沿
秦淮河、
七乡河、
九乡河等中下游两岸和长江岸边呈带状分布。总面积约45206公顷。秦淮河平原位于江宁中部,包括湖熟、淳化、东山、秣陵、禄口、谷里等街道,面积约30700余公顷。平原大部分地势平坦,高6~8米。其中偶见有孤独低山出露,如方山、尚义山等。沿江平原主要分布在江宁西部的沿江地带。地处长江天然堤与东侧或南侧丘陵岗地间,呈带状分布或呈孤岛显露在长江中,地势平坦,高程多在5米以下,最低处仅2.2米。沿江平原区的成土和耕作较迟,一般在数百与数十年内,其内田园规划整齐,渠道交织。平原区是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区。
低山丘陵:江宁境内低山丘陵面积约30570公顷,有近400座低山不均匀地分部在各街道内,可分为东北与西南两大片区。东北片区山脉主体呈北东走向,自汤山往东转为近东西走向,山势连绵,山坡陡峭,组成山体的岩石多数为古生界地层,中生界地层较少。岩石褶皱、断裂发育,并见有火成岩侵入体出露。山体属宁镇山脉的西延部分。西南片区山势雄伟,峰峦挺拔,但组成山体的岩石年龄普片晚于东北片区,属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其中一些山脉完全为火山喷发堆积而成。由于常年风化剥蚀,有些山体逐年变矮,形成缓坡地,有些形成山前堆积层、丘地或山坳。低山丘陵区几乎都被植被覆盖,有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乔、灌木混杂林,人工茶林或荒草地。
气候
江宁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为224天;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072.9毫米。雨热同季,天气的变化比较复杂,常出现春秋季低温冷害、雨涝、台风、寒潮、干旱、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年极端最低气温-13.3℃,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4℃。
水文
江宁区境内河道主要有
秦淮河和
长江两大水系。秦淮河为区境最长的河流,位于境内中部,纵贯南北,经南京市雨花台区入江,支流密布,灌溉江宁区一半以上的农田。境内西部濒临长江,江岸线长22.5公里,水面3667公顷。流入长江的主要干流有便民河、
九乡河、
七乡河、江宁河、牧龙河、铜井河等。境内主要湖泊有
百家湖、杨柳湖、西湖、白鹭湖、
南山湖、
甘泉湖等。
江宁区西北部濒临长江,境内河水多数为西北流向,入长江。河流分为3个小水系。第一,青龙山、汤山以北,牛首山、天台山以西,分别为便民河、九乡河、七乡河、板桥河、江宁河、牧龙河、铜井河等,是流入长江的沿江水系。第二,介于青龙山、汤山、牛首山、天台山、横山之间的,为秦淮河水系,向西北经秦淮河入长江。第三,天台山、横山诸山以南,包括原小丹阳部分地区,水流为东南流向,流入
石臼湖,即石臼湖水系。
江宁境内水库大小有几十个,较大一些的有赵村水库、红星水库、公塘水库、谷里水库、百家湖、东焦水库、佘村水库、黄龙埝水库、谭山水库、汤山水库、安基山水库等。多数水库对防洪抗旱、农田灌溉、水产品养殖、人民生活用水起着重要作用,少量水库还开发成风景区,成为旅游观光景点。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江宁区水资源丰富,分为过境水、地表水、地下水。其中长江过境水平均过水量达9730亿立方米;秦淮河及其支流、水库、塘坝的地表水容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有汤山温泉、冷水泉、祈泽泉、横望泉、一柱泉、宫氏泉、杨柳泉、方泉等,流水终年不断。著名的汤山温泉水温50℃~60℃,按照内热带的地温度变化规律计算,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深处。温泉的水温不受季节性气温影响,冬夏两季的水温相差1.5℃,温泉水的流量为20升/秒,平均每昼夜流量为150吨~500吨。
土地资源
江宁区实际控制面积为15.7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03万公顷(耕地5.85万公顷、园地0.25万公顷、林地2.41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2万公顷);建设用地3.65万公顷(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3.0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0.36万公顷);未利用地1.05万公顷(未利用地0.35万公顷,河流水面等其它土地0.70万公顷)。
生物资源
江宁区脊椎动物有290种,主要分为家禽家畜、野兽、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昆虫等。珍贵动物有
中华鲟、
扬子鳄、獐、獾、穿山甲、龟、鳖、刀鱼、鲥鱼、鳗鱼等,其中中华鲟、扬子鳄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宁区有木本植物和药用植物1000种,较珍贵的有雪松、柏树、银杏、枫树、金桂、银桂、榉树,明党参、夏枯草、板兰根、桔梗、苍术、百部、柴胡、女贞子等。
2023年4月下旬,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多样性调查团队成员李泽川在南京发现中国新记录昆虫物种3种,分别是在江宁区方山发现了高丽嗡蜣螂、臭蜉金龟,及在高淳慢城和江宁区谷里发现了达氏嗡蜣螂。
矿产资源
江宁区矿藏资源丰富,多种多样,主要矿藏有6类25种。金属矿种有铁、钒、铜、锰、钴、金等,其中铁矿储量达3亿吨,占江苏省储量的41%,铜井金矿是江苏省最大的金矿。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硫、磷、大理石、石英石、玄武岩、硅化石、重晶石、钾长石、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耐火泥等20种,其中石灰石的储量最大,探明储量5亿吨;硫储量2000万吨,约占江苏省储量的35%。
人口
截至2022年末,江宁区常住人口196.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4.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8.34%。人口自然增长率3.31‰,出生率6.42‰,死亡率3.1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26.83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1.3%。其中女性64.16万人,增长1.8%;暂住人口108.25万人,下降3.4%。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98.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3万人,城镇化率78.58%,人口自然增长率2.64‰,出生率6.15‰。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28.01万人,比上年增加1.18万人,增长0.9%。其中女性64.90万人,增长1.1%;暂住人口108.30万人,增长0.04%。
政治
经济
综述
2017年,江宁区地区生产总值1935.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15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52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841.26亿元,增长10.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5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3万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2:53.343.5。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5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19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8.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2020年,江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9.3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53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328.6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110.10亿元,增长0.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53.0:44.2。
2021年,江宁区地区生产总值2810.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6.4%。分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3.8%、11.1%、7.5%和7.5%,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6.7%、6.3%、5.8%和6.4%,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69亿元,同比下降0.3%,两年平均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519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219.78亿元,同比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4.0%。
2022年,江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69亿元,同比增长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第二产业增加值1659.79亿元,同比增长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2.2%;第三产业增加值1266.07亿元,同比下降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3%。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9%:55.32%:42.19%。
经初步核算,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6.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90亿元,同比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7.93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323.36亿元,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5:54.2:43.3。
第一产业
江宁区是华东最大、全国第二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呈功能效益多元显现的都市型农业格局。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超过16亿元,其中粮油、蔬菜、畜牧三大产业生产总值12亿元。2010年以来粮食产量稳定在23万吨左右,2011年粮食单产突破500公斤,2015年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位列江苏省第三位,至2017年一直稳定在510公斤左右。2017年设施农业数量达15964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0541公顷。
2020年1月2日,江宁区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4月14日,江宁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2022年,江宁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9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80.23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3.72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5.11亿元,增长68.2%;渔业产值26.39亿元,下降2.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55亿元,增长11.2%。粮食播种面积42.82万亩,同比增长1.1%,增加0.45万亩。粮食总产量22.00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夏粮产量3.48万吨,增长1.8%;秋粮产量18.52万吨,下降0.1%;夏熟油菜籽产量1.04万吨,增长6.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9.14万吨,增长0.4%;瓜果类产品产量13.83万吨,增长0.9%。
第二产业
1978至1995年,江宁区工业化初级阶段,乡镇工业蓬勃发展。1978年,江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为49.2:35.6:15.2,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9.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不足三成,且多集中在食品加工、建筑材料、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工业化初期特征明显。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快了江宁工业化进程,二产尤其是工业比重不断攀升。至1990年,江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为35.52:48.82:15.66,其中工业占GDP比重达36.24%。从1978年到199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4%。江宁区由工业化初期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
1996至2010年,江宁区工业化中期阶段,外向型经济势头迅猛。到1995年,江宁区工业在GDP中份额超过一半,达53.73%,标志着江宁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0年,江宁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58∶60.67∶26.75,就业结构比为36.49∶37.58∶25.93,符合工业化中期特征。2010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达53.5%,呈现典型的工业化后期特征。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江宁外向型经济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是江宁外向型工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逐渐成为江宁工业的主体。2010年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9.3%。从1995年到2010年的16年中,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8%。
2010年以后,江宁区工业化后期阶段,技术密集工业长足发展。从二十一世纪初起,江宁区依托开放型经济优势,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2010年,江宁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从2010年到201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8%。2017年,江宁区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5.5%。江宁区先后创成了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生物医药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汽车、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3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生命科学、节能环保3大新兴产业,文化休旅、物流、软件3大服务业“3+3+3”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荣获“中国产业发展能力10强区”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具竞争力20强区”。
2017年,江宁区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六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9.26亿元,增长3.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0.22亿元,下降1.6%;实现利税总额383.22亿元,下降12.2%;实现利润总额261.35亿元,下降11.7%。全区31个工业大类中,21个行业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7.7%,其中全区工业前十大行业“六升四降”,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三大行业分别完成产值800.58亿元、583.65亿元、292.32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29.1%、21.2%和10.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较全年产值净增133.30亿元,对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47.5%。
2022年,江宁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3.40亿元,同比增长7.0%,占南京市总量的26.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7.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81.83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利润总额348.33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区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8个行业的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增长面近六成。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1.9%。
第三产业
1978年改革开放后,江宁区服务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1978-1984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一、二、三”的状态;1985-1995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二、一、三”的状态;1996年起,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的状态。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49.34:35.66:15调整为2017年的3.2:53.3:43.5。1978-2000年,服务业从从15%上升到26.75%,服务业年均增速22.56%,超过GDP年均增速3.18个百分点。2001-2017年,随着2000年江宁撤县设区,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块,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服务业占比上升到43.45%,年均增速22.97%,超过GDP年均增速3.47个百分点。
2017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41.2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2951.8倍。年平均增长22.74%,超过GDP年平均19.43%的增长速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5%,较1978年提高28.45个百分点。
2022年,江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05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8.88亿元,下降3.4%。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49.92亿元,增长30.5%,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168.16亿元,增长127.0%。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35.33亿元,下降9.4%。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269.82亿元,增长54.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6.1%。
2022年,江宁区金融业增加值95.91亿元,可比价增长6.6%。
2022年新增上市企业9家(含科创板4家),新增家数位居全省第一,创历史新高。新增拟上市储备库企业37家,拟上市企业总数已达105家。当年募集资金77.40亿元,增长91.8%。2022年末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46家,较上年增加8家。
20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54.30亿元,同比增长11.0%,比年初增加363.3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780.40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年初增加339.0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3242.16亿元,同比增长10.2%,比年初增加299.56亿元。
2022年,江宁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43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86.10亿元。
2021年,江宁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超900亿元,同比增长16.1%。规上服务业呈持续回暖态势,十大行业增速自8月起保持“九正一负”,三季度起增速稳步提升。分行业看,参与核算六大行业营业收入875.92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前三季度回升3.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24.3%、17.0%、16.7%。分企业看,66.1%的企业实现正增长。全区20强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565.16亿元,同比增长19.6%,拉动全区规上服务业增长11.7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江宁是南京人才荟萃的科教名区。截至2015年底,
江宁大学城拥有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5所院校,在校师生超过23万人。先后创成中央“千人”、“万人”计划和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三个国家级人才基地,成为江苏省唯一囊括国家级人才三基地的区县,拥有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1万人,其中国家“千人”和“万人”专家125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24人。
截至2023年末,江宁区共有各类中小学99所,在校学生176577人,较上年增加12723人。其中普通中学50所,在校学生54654人,较上年增加3140人;小学48所,在校学生121585人,较上年增加9582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338人,较上年增加37人。各类幼儿园185所,在园儿童61567人,较上年减少5199人。
(以上名录截至2024年8月)
科学技术
江宁区区域孵化能力挤身全国20强,搭建了近20个专业技术、科技金融和公共服务平台,拥有1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类载体入驻孵化企业810家,建成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014年“国家级智能电网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火炬通信与网络特色产业基地”成功获得科技部批准。
2014年,江宁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6家,位列南京市各区之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77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3.2%,较全省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已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
2022年,江宁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58.86亿元,同比增长23.0%。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0家,全区累计达2090家,增长17.4%,总量占全市的23.5%。当年新增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全区累计达169家,增长15.0%。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33家,当年新增2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江宁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3.28万平方米。区内实有电影院23家,放映公益电影2230场,开展精品剧目展演、音乐季演出、文化嘉年华等高品质文化活动1600余场次。开展送戏、送展览下乡39场次,送书下乡12730册。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江宁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74平方米,健身晨晚练点1710个,举办(承办)包含第十九届亚运会移动靶项目选拔赛在内国家级体育赛事3项,省级赛事2项,市级赛事2项;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300余场次。新建更新健身器材180套,持续推进建设健身步道12公里,百姓健身房2个,改造灯光球场5个,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2个。
2017年,江宁区成功举办第二届“春牛首”马拉松比赛。全区各单项协会组织的赛事活动35项次,参加赛事、活动43项次,包括汤山马术公开赛、汤山12小时百公里单车认证赛等比赛。全区组队参加省、市级各类体育竞赛23项,共获得奖牌185枚,其中金牌68枚、银牌43枚、铜牌74枚。培养国家健将级运动员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2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46名。
医疗卫生
主要医院:
南京同仁医院、
南京市江宁医院、南京市江宁中医院、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
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江苏邮政老年康复中心、南京市江宁区妇幼保健所
截至2022年底,江宁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79个,较上年增加4个,其中医院37个,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23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0270张,较上年增加1534张,其中医院8051张,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950张。各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266人,较上年增加49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58人,注册护士6061人。
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航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位于江宁区禄口街道,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门户,是国家主要干线机场、一类航空口岸,华东地区的主要货运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互为备降机场,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中国航空货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国家区域交通枢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于1995年2月开工建设,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航;200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国际卫生机场”称号;200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进入中国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2014年7月二期工程建成启用;2015年6月开通南京至洛杉矶航线,南京成为中国第五个开通直达欧、澳、美三大洲定期客运航线的城市。
截至2020年底,禄口机场为4F级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两条3600米跑道、两座航站楼、两座货运站和一座交通中心,候机楼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机坪面积近110万平方米,规模居华东第二。拥有135条国内航线和23条国际航线,通达国内外115个航点,初步建成辐射亚洲、连接欧美、通达澳洲的航线网络。
水运
截至2020年底,江宁区境内有
南京港铜井港区一个港区。
南京港是亚洲最大内河港口,是中国沿海的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也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处于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和水运的交会点,是长三角唯一实现集装箱铁路与水路无缝对接的港口,已成为中国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江海换装、水陆中转、货物集散和对外开放的多功能江海型港口,也是中国连结全球的江海转运综合枢纽。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底,江宁区境内有8条地铁线路。
历史文化
地域文化
长江文化、秦淮河文化、
湖熟文化在这里融汇;秣陵、丹阳、湖熟西汉侯国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沉淀;牛首山佛教、方山道教、湖熟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在这里生存发展。史有“上元之民善商,江宁之民善田,龙都之民善药,善桥之民善陶,陶吴之民善剞劂,秣陵之民善织,窦村之民善刻”之说及“天下望县、国中首善之地”之美誉。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建县,晋太康2年(公元281年),晋武帝南巡,慨叹“外江无事,宁静于此”,至此正式定名为江宁。古金陵四十八景中有八景在江宁,有着东晋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和
阳山碑材、
南唐二陵等名胜古迹。
1993年,发现于江宁区汤山街道雷公山上的葫芦洞(奥陶纪灰岩溶洞)中的
南京直立人头盖骨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南京猿人化石距今约60万年—35万年,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分布演化,以及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对男女头盖骨,相隔仅5米,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全世界只有南京一处。这不仅让“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的地方,也为人类多地起源论提供了有力依据,中国人并非起源于非洲。
1951年,发现于江宁区湖熟街道的湖熟文化遗址是“台形遗址”中最早发现的一处,考古学者们认为“湖熟文化”大体上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它是一种江南“荆蛮族”土著文化。湖熟文化遗址内有梁台、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岗等10多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即“湖熟文化”遗址的中心区域。“湖熟文化”遗址的分布极广,约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围山脉绵亘,当中为秦淮平原的圩田区。“湖熟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遗物的发现表明:大约在3、4000年以前,湖熟这块地方,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文物
风俗民情
江宁区禄口曹村、沈庄一带流传“高台狮子”相传悠久、技巧较高,动作细致,情趣可掬,口耳眼尾均能活动。演员在叠起的3张桌子和1张板凳上表演自如,并能在高台上翻滚倒立。
春牛首踏青
春牛首踏青习俗始于东晋,盛于清代,传承至今,历史久远。每年春季慕名而来踏青的游人如织,人们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或登山观景,或烧香拜佛,使牛首山成为南京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春牛首踏青这一民俗内容丰富,涵盖了宗教、庙会、历史、旅游、园林文化等诸多方面。
传说轶事
神虎刨泉
在江宁区淳化街道东山附近,有一处绝幽名胜——虎洞。相传,有一天干旱无雨,从东山的石洞中跑出一只猛虎刨出一口清泉,众人都说这是“神虎”搭救。从此,人们就把“神虎”奔跑出来的洞口叫做虎洞。“
神虎刨泉”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风景名胜
截至2017年底,江宁区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等级景区11个;星级旅游饭店6个;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4个,是江苏省拥有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最多的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自驾游基地2个,省级房车露营地1个。拥有星级宾馆饭店7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酒店4家。拥有各类旅行社30家,其中具有组织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2家。
特产美食
湖熟板鸭
湖熟板鸭是江宁湖熟久负盛名的特产。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称为“贡鸭”;官吏之间也经常以板鸭为礼物互相馈赠,名曰:“官礼板鸭”。
金陵金箔
金陵金箔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为中华传统生产工艺。1克黄金锤打出来的金箔可覆盖0.47平方米的面积。主要用于建筑、服饰、工艺品、佛像装饰贴金以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
其他特产
著名人物
东吴·甘宁——今江宁土桥人
清·邓廷祯——今江宁麒麟人
当代·
单霁翔——南京江宁人,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故宫博物院院长
对外交流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江宁概况.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2024-05-17
江宁的山峰.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