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缺口理论
经济学术语
双缺口理论又称“汇瓶颈论”或“填补缺口论”,研究如何利用外资来填补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其所著《外援与经济发展》 (1966) 一文中提出。该模型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重要理论依据。其基本论点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和外汇供给,与完成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所必需的资金数量之间通常存在着缺口,其中追加投资所需的国内储蓄缺口称为 “储蓄缺口”,筹集进口品所需的外汇短缺称为 “外汇缺口”。假定这两个缺口互不相等,且无替代性,则两个缺口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来弥补上述两个缺口,使外资在克服外汇紧张和提高实际经济增长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例如,通过外资引进一台新型机器,该国不需要出口资源就能得到这项进口,同时也不必由国内储蓄弥补,就能得到这项投资货物,因而有助于同时减缓外汇和储蓄不足的瓶颈现象,为调节经济均衡增长创造条件。
简介
吸收外资,既是全球化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改革中动力不足的现实选择。
客观地说,从改革开放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目的就是弥补外汇和资本短缺的缺口。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外资战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致力于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二是鼓励出口导向型外商投资企业。1988年,国务院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扩大出口创汇成为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1980-1990的十年间,我国贸易逆差356亿美元。那时,我们需要外汇、技术和增加就业,体现在外资政策方面就是千方百计鼓励出口导向型外商投资企业。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出现了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及国内银行巨额存差并存的现象。至此,应该说,中国利用外资已经实现了最初的既定目标。按照双缺口理论,我国一般性的资金缺口问题和外汇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利用外资已进入“非资金和外汇缺口型”的发展阶段。
推导
根据凯恩斯国民收入理论,可知:
Y=C+I+G+X-M 1
Y=C+S+T 2
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国内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S表示国民储蓄;T表示税收。
令1式等于2式,得M-X=I-S(假设G=T)
即外汇缺口等于储蓄缺口。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1 11:4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