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龙
蜥臀目梁龙科动物
迷惑龙,梁龙科迷惑龙属,包括埃阿斯迷惑龙(A. ajax)、路氏迷惑龙(A. louisae)。迷惑龙的特点为粗且长的颈部、和又细又长的尾部。迷惑龙曾经一度和雷龙混为一谈,现已证明它们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恐龙。
模式种名
埃阿斯/阿甲克斯[Ajax],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英雄.主将阿喀琉斯死后,埃阿斯/阿甲克斯与奥德修斯争夺阿喀琉斯的武器,奥德修斯用计取胜,埃阿斯/阿甲克斯自杀而死
分布范围
迷惑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俄克拉何马州、与犹他州,以及怀俄明州的Bone Cabin采石场与Nine Mile采石场。但迷惑龙的头颅骨是在1975年首次被发现,足足比命名迟了一个世纪。莫里逊组发现的迷惑龙化石,来自于第2到第6地层带。
物种学史
迷惑龙(学名Apatosaurus),是梁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它们是陆地上存在的大型生物之一,体重可达50-55吨。它们的名字是希腊文的「骗人的蜥蜴」,这是因它的人字形骨很像沧龙
迷惑龙有着长颈及尾巴,它们的颈椎比梁龙较短、较重,而腿部骨头较梁龙的结实、较长,被认为是比梁龙更粗壮的恐龙。在正常的移动时,尾巴会离开地面。迷惑龙的前肢有一个大爪,而后肢的前三个脚趾拥有趾爪。
命名过程
1877年,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根据发现的部分化石建立了迷惑龙属(Apatosaurus),属名来自希腊语中的“ἀπάτη”(意为“骗人、欺骗”)和“σαῦρος”(意为“蜥蜴”),合起来是“骗人的蜥蜴”,因为迷惑龙化石中的人字形骨与其他恐龙不同,反而与著名的海生爬行动物沧龙相似。迷惑龙的模式种名为埃阿斯迷惑龙(A. ajax),种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大埃阿斯。
1903年,古生物学家埃尔默·里格斯(Elmer S. Riggs)指出,雷龙与迷惑龙非常类似,应为同种动物。按照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的规定,最早建立的迷惑龙属具有命名优先权,所以雷龙变成无效名,被归入迷惑龙属,名为秀丽迷惑龙(A. excelsus)。由于雷龙这个名字相当霸气和受欢迎,所以大众继续使用这个名字,雷龙也因此成为迷惑龙的非正式名称。1989年,美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一套恐龙邮票,其中就包括雷龙。当时许多学者指出,雷龙是无效名,但是美国邮政管理局解释道,虽然科学家使用迷惑龙这个名称,但是大众更熟悉雷龙。
1915年,在犹他州发现的一具包括有头骨的恐龙化石暗示,秀丽迷惑龙的头骨应该是较长的,但是这一观点因为遭到了很多权威学者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古生物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材料和发现才终于确定,秀丽迷惑龙长有着狭长扁宽的头骨和棒状的牙齿。它们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脑袋。
到21世纪,迷惑龙属内已经有了四个有效种,分别是:模式种埃阿斯迷惑龙(A. ajax)、秀丽迷惑龙(A. excelsus)、 路氏迷惑龙(A. louisae) 及小迷惑龙(A. parvus)。在雷龙被并入迷惑龙属后,质疑的声音就一直存在,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巴克在20世纪90年代系统研究北美洲侏罗纪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时指出,雷龙很可能是有效属。不过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同行的普遍支持。
2010年,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的伊曼纽尔·特绍普(Emanuel Tschopp)、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Octavio Mateus)及英国牛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罗杰·班森(Roger B.J. Benson)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他们计划通过研究15年来最新发现的化石,对蜥脚亚目恐龙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研究团队无数次走访了美国和欧洲的各大博物馆,他们一次次在库房中寻找所需要的化石材料。研究团队最终分析了81个蜥脚亚目恐龙的化石个体(其中49个属于梁龙科),总结罗列出了477个不同的生理学特征。在研究中,团队辨别出了迷惑龙属内不同种间的差异。就这样,在经过充足的分析对比之后,雷龙重新成为梁龙科,梁龙亚科下的独立属。2015年4月,来自葡萄牙和英国的古生物学家在4月7日的《Peer J》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梁龙科的物种级系统发育分析与分类学修正》(A specimen-level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Diplodocidae(Dinosauria, Sauropoda))的论文,这篇长达298页的论文的核心就是,雷龙重新变成了有效属。
分类与种
与梁龙、重龙同是梁龙科的成员,但迷惑龙与它们的关系较远,迷惑龙分类在迷惑龙亚科之下。到21世纪迷惑龙属有了四个有效种,埃阿斯迷惑龙(A. ajax)、秀丽迷惑龙(A. excelsus)、路氏迷惑龙(A. louisae)及小迷惑龙(A. parvus)。但是在雷龙被并入迷惑龙属后,质疑的声音就一直存在。2015年,由于雷龙重新成为梁龙科梁龙亚科下的独立属,雷龙属下包括有三个种:秀丽雷龙、小雷龙(B. parvus)及胸饰雷龙(B.yahnahpin),迷惑龙属下包括二个种:埃阿斯迷惑龙(A. ajax)和路氏迷惑龙(A. louisae)。
埃阿斯迷惑龙(A. ajax):模式种,由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在1877年所命名,种名是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埃阿斯为名。它们为迷惑龙属的原型标本,已发现两个部份头颅骨,包含一个部份头颅骨。
路氏迷惑龙(A. louisae):是由William Holland在1915年所命名,种名是以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的妻子路易莎·卡内基(Louise Carnegie)女士为名,安德鲁·卡内基在美国西部发现挖掘地点以供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路氏迷惑龙的化石为一个部份头颅骨,发现于科罗拉多州。
相关文化
在1989年,美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一套恐龙邮票,包含:暴龙、剑龙、无齿翼龙(被误拼为Pteradon)、以及雷龙。美国邮政管理局宣称,虽然科学界使用迷惑龙这名称,但一般大众对于雷龙比较熟悉。当时的雷龙还属于迷惑龙属。
补充
2015年,雷龙已正名,迷惑龙亚科下有迷惑龙属和雷龙属两种,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的伊曼纽尔·特绍普(Emanuel Tschopp)、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Octavio Mateus)及英国牛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罗杰·班森(Roger B.J. Benson)经五年研究,将早先(1883)被命名为雷龙(Brontosaurus),后来被认为是迷惑龙(Apatosaurus)的化石重新认定为雷龙,包括秀丽雷龙(Brontosaurus excelsus)(包括原Brontosaurus excelsus和Brontosaurus amplus)、小雷龙(Brontosaurus parvus)(原小迷惑龙Elosaurus parvus)、胸饰雷龙(Brontosaurus yahnahpin)(原原雷龙Eobrontosaurus yahnahpin)。
形态特征
身形大小
迷惑龙站立时,臀部距地面大约4.5米高,他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当他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时,它真像是高耸入云,有揣测指出雷龙是站立睡觉的,他们可能成群结队的生活在平原和森林中,是以其巨大体型及族群行为去对抗敌人。
化石证据
早期学者认为迷惑龙过于巨大,很难在旱地上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故有科学家指出蜥脚下目恐龙是生活在部份身体沉在水中的地方,如沼泽。但研究并不支持此一说法。事实上,就如其亲属梁龙一样,迷惑龙是植食性的动物,有着长颈及长尾巴作为平衡。化石脚印指出它们可能生活成群。为了消化食物,迷惑龙可能会吞下胃石,就像现今的鸟类一样,因为它缺乏臼齿来磨碎植物纤维
在2008年,科罗拉多州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未成年迷惑龙的足迹化石。从这些足迹化石显示,这些未成年迷惑龙可能以后肢在奔跑,类似现代冠蜥的方式。
头部与嘴唇
迷惑龙最初被认为拥有类似圆顶龙的头部,直到发现了头颅骨化石,才知道它们的头部长而低矮,牙齿为钉状。罗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则认为迷惑龙可能有着像驼鹿一般厚的嘴唇。
尾巴
在1997年,一项就迷惑龙尾巴的计算机仿真发现,它的尾巴是非常长及尖端细,彷似一条鞭子。因而认为蜥脚下目恐龙可以发出200分贝的声响,可以与大炮相比。
参考资料
雷龙,回归的史前巨兽.果壳网.2015-4-13
雷龙真的很高吗?.中华恐龙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8:54
目录
概述
模式种名
分布范围
物种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