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村,古名荫坑,后改名为古坑,位于凤山公园旁,毗邻涌口村龙船山,建村两山之间,故得名“坑”,距离厚街镇中心区2公里。有村民1019人,全村99%村民姓“刘”,改革开放前以水田、山地为主,种植莞草、水稻,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7℃,极端最低气温为6℃,最高气温为35℃,年无霜期364天。
全村99%村民姓“刘”。刘氏祖先,明代官任巡抚,生14个儿子,宦游闽粤,其中有一子名刘正吾,从南雄迁至东莞,在新塘乡塘边坑立村,后分支出荫坑(古坑)、宝纳坑、隔山坑(早已散,现迁新住地叫新村)、石磨坑(已散)。其中另一子名刘明古,从福建莆田龙井迁来厚街军铺,后迁到厚街下栅后面刘屋山,最后定居现址宝塘厦,分支板樟村。
厚街古坑村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村民多姓刘,“抢炮头”这一风俗在该村传承已经数百年。据村中老人称,“抢炮头”日子定在正月二十和该活动最开始是一种祭祀活动有关,而祭祀的主角就是文天祥等三位宋臣。当年,刘家族人敬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宋臣的忠贞不屈,不仅在村中建庙以资纪念,还将每年正月二十为祭祀日。“抢炮头”就是祭祀庆典活动的一部分。每年该活动地点都安排在古坑村篮球场举行。当天中午12点左右,全村男女老幼近千人汇聚篮球场。参与活动的,除了新塘人,还有不少是邻村的,甚至是闻声而来的新莞人。
古坑村的“抢炮头”风俗,历明清至民国一直不衰。20世纪50~70年代,唯一的一次中断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时,抢炮头被认定是封建迷信活动,被勒令停止。80年代之后,因政府提倡恢复民间群众喜闻乐见和有益的民间文化活动,故又盛行。而如今的“抢炮头”也成为古坑村独有的民俗活动。
“抢炮头”,就是将特制炮头点燃后射向天空后,然后落下来,人们乘机争抢带有标识的炮头。据说谁家抢到炮头,保管他全年顺利、平安兼发财。所以,抢炮许愿,送炮还神,就成了周而复始历盛不衰的经典。
当天“抢炮头”的点炮照例由村长在一座搭建的约5米高台上举行。正对着高台的篮球场中央人们自动腾出一块空地,药引被点燃后,“轰”的一声,一个手指般大的“炮头”冲天而起,腾空二三十米后落回地面。随着声音,人们的视线努力搜索那上升和下落的炮头路径。当下坠的炮头临近地面时,人群朝它向下坠的地点蜂拥而上,无数双手伸向天空,希望在炮头落地前能抓住。
炮头是好运的象征,炮头抢得者能获得一个红包、一只鸡、一只鹅和16只鸭蛋。而且习俗规定,下一年获得者要向神灵还回来这些“供品”,以便获得新一年的运气。抢到炮头者要将标奖如数甚至更多的酬还,以便活动能年年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