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
200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是2002年由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雷立柏(Leopold Leeb)。该书主要讲解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基督宗教的内涵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内容简介
《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内容简介: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人的超越自我和信仰追求。宗教属于人的灵性世界,是对宇宙奥秘、自然奥秘、生命奥秘的永恒之问。在这种询问中,我们看到了人之精神向往、灵性需求和本真信仰。因此,宗教正是人在信仰中的生活、体验、思索、感悟、行动和见证。宗教所展示的乃人类文化大树上的一朵灵性之花,从其闪烁、迷离的花影中我们可以依稀辨认出人的上下求索、人的时空漫游、人的心醉神迷、人的超凡脱俗。作为穿越永恒与现实、无限与有限之间的精神飞舟,宗教表达了人的叹息、惊讶、不安和渴求。宗教具有的这种神秘感、惊奇感和超越感,揭示出人之灵性秘密,试说着人的文化真谛和人的生命意义。诚然,宗教表现了精神、心灵之浪漫,但它作为信仰之在、信仰之感和信仰之思而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久远流传,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奥地利)雷立柏(Leopold Leeb) 丛书主编:卓新平
雷立柏(Leopold Leeb),奥地利人。1967年出生于奥地利的Hollabrunn,母语为德语。1985年入大学学习哲学;1988~1991年在中国台湾台北辅仁大学学习汉语和中国哲学;1991~1995年2月在奥地利学习哲学、神学、比较宗教学,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1995~199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汤一介和陈来先生,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进修,师从卓新平先生;2004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西方古典语言(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著有《张衡,科学与宗教》、《论基督之大与小:1900~1950年华人知识分子眼中的基督教》、《圣经的语言和思想》、《古希腊罗马与基督宗教》等;译有《基督宗教伦理学》等。
图书目录
本书序
再版前言
导言
第一章 人与自然
第一节 “土地娘”还是“受造界”
第二节 “万物之一分子”还是“万物之灵”
第三节 “混合动态”还是“明确的界限”
第四节 “万变不变”还是“变化”
第五节 “怕自然”、“打自然”还是“察自然”
第六节 “玄学”还是“科学”
第二章 时间与历史
第一节 “无始无终”还是“有始有终”
第二节 “无的放‘时”’还是“目的意识”
第三节 “重复老调”还是“创新”
第四节 “君主的历史”还是“人民的历史”
第五节 “看戏”还是“参与历史”
第六节 “悲观主义”还是“希望”
第三章 人和语言
第一节 “特权”还是“普及化
第二节 “修辞学之妙语”还是“真理之朴素”
第三节 “自言自语”还是“沟通”
第四章 人的尊严
第一节 “奴隶”还是“自由人”
第二节 “集体主义”还是“个体的尊严”
第三节 “灌输”还是“教育
第四节 “享乐者的尊严”还是“受苦者的尊严”
第五节 “精神分裂”还是“个人的灵魂”
第五章 人和工作
第一节 “逃避工作”还是“乐业”
第二节 “人是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人”
第三节 “游闲”还是“节奏”
第四节 “伟业”还是“精工”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
第一节 “婢女”还是“伴侣”
第二节 “成家”还是“婚姻”
第三节 “必婚”还是“选择”
第四节 “父权绝对”还是“父权相对”
第五节 “物爱”还是“人爱”
第七章 社会与政治
第一节 “神权”还是“政教分开”
第二节 “人治”还是“法治”
第三节 “一盘散沙”还是“团结”
第四节 “分类的人”还是“人类”
第五节 “贵人庶民”还是“人民”
第八章 人与宗教信仰
第一节 “思、言、行不一”还是“思、言、行一致”
第二节 “人、鬼、神、兽混一”还是“人的宗教”
第三节 “天无情”还是“人格神”
第四节 “可怕的神明”还是“信、望、爱”
第五节 “宗法教化”还是“活人的宗教”
第六节 “形式主义”还是“内在化的宗教”
第七节 “道德淡薄的宗教”还是“充满道德的宗教”
第八节 “因地而异”还是“跨越地区”的宗教
第九节 “分裂人的宗教”还是“沟通的信仰”
第十节 “没有教义的宗教”还是“条条有理的信仰”
第九章 伦理道德
第一节 “优爱”还是“博爱”
第二节 “残酷的英雄主义”还是“珍惜和保护生命”
第三节 “暴力”还是“非暴力”
第四节 “面子比真理重要”还是“真理比面子”重要
第五节 “没有良心”还是“良心、罪恶感和悔改
第六节 “无法无天”还是“责任感”
第七节 “超人与小人”还是“人的道德”
第十章 结论
附录1 古代作者及其著作索引
附录2 古代作者汉语-西语索引
附录3 神话人物索引
附录4 文献目录
图书序言
宗教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人的超越自我和信仰追求。宗教属于人的灵性世界,是对宇宙奥秘、自然奥秘、生命奥秘的永恒之问。在这种询问中,我们看到了人之精神向往、灵性需求和本真信仰。因此,宗教正是人在信仰中的生活、体验、思索、感悟、行动和见证。宗教所展示的乃人类文化大树上的一朵灵性之花,从其闪烁、迷离的花影中我们可以依稀辨认出人的上下求索、人的时空漫游、人的心醉神迷、人的超凡脱俗。作为穿越永恒与现实、无限与有限之间的精神飞舟,宗教表达了人的叹息、惊讶、不安和渴求。宗教具有的这种神秘感、惊奇感和超越感,揭示出人之灵性秘密,试说着人的文化真谛和人的生命意义。诚然,宗教表现了精神、心灵之浪漫,但它作为信仰之在、信仰之感和信仰之思而体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久远流传,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
文章节选
通过基督宗教的影响,工作不再分裂社会,因为工作在原则上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工作成为一个普遍的“权利”,但“工作的普及化”这种思想根源本来是《圣经》的说法:“所有的人都应该去工作,所有的人都应该为别人服务”。另外,按照基督信仰,那些上层的人们也不可以想体力劳动是一种不体面的侮辱。这就是现代性的另一个分水岭:古代的人看不起那些“没有文化的劳动者”,而在基督宗教影响下的欧洲中世纪社会就开始批评和看不起那些不工作的人和靠别人工作的人。由此可见,上主在《创世记》中的“工作命令”是现代性的萌芽和先驱。
这样,工作者的尊严与主动性才成为可能的,而社会上的平等与对体力劳动者的重视才成为一种共识。然而,正如第17~20世纪的西方和东方历史所证明,劳动者地位的提高与平等原则的具体贯彻是一个坎坷不平的过程。现代的人还是要不断地学习现代性的理想和现代化的真正意义,让工人成为工作的主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16:0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