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编辑。此书将宋
司马光与
范祖禹说解古文《
孝经》之作合为-帙而成。据宋《中兴艺文志》记载,自唐明皇时议者抵毁古文,以《闺门》一章为鄙俗,而古文遂废。至
司马光始取古文为《指解》,又
范祖禹进《孝经说札子》曰,仁宗朝司马光在馆阁,为《古文指解》表上于朝,臣妄以所见,又为之撰《说》等等。如此,则祖禹乃就
司马光《指解》为其作注。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载,马光书与
范祖禹书各为一卷。此本盖以二书相因而作,故合为一编。按
王应麟《玉海》所记,
司马光之书进献于
至和元年(1054),当时光为殿中丞、直秘阁。与祖禹之说小有不同。但《
司马光集》中载有《进书表》,称曾撰《古文孝经指解》,于皇□中献于仁宗皇帝。窃虑岁久不存,今缮写为一卷,再为上进云云,由此可知,祖禹所说指初进之本;应麟所说指重进之本。按《
孝经》今文、古文之争,自《
隋书·经籍志》所载王劭、
刘炫以来,各家纷纷
聚讼;至唐,
刘知己主古文,司马贞主今文,彼此批驳,争端不下。玄宗御注《
孝经》,使今文行而古文废。入宋,诸儒又起而发难,掀起一场尊古文而废今文的学风。其实,《
孝经》的今文与古文仅微有不同,文字方面的差别,如首章,今文云:“仲尼居,
曾子侍。”古文为:“仲尼闲居,
曾子侍坐。”今文云:“子曰先王有
至德要道。”古文为:“子曰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今文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文则为:“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显见,区别仅在于文字个别的增加与减少,但对大意却无影响、至于分章,仅是划分的方法不一样,才有今文十八章与古文二十二章之别,今文《三才》章“其政不严而治”与“先王
见教之可以化民”通为一章,而古文则分为二章等等。可见今文、古文绝非各为一书,所异者不过如此。所以,今文古文之争,实为逐其末而遗其本。纵使诸儒各守门产,争持不下,但在
说解时,亦不免今文与古文互为混用,而此编就是如此。
司马光本从古文《
孝经》,但句下却备采唐玄宗今文之注,使二本
南辕北辙。《
四库全书总目》径言:“光所解及祖禹所说,读者观其宏旨以求天经地义之原足矣;其今文、古文之争,直谓贤者之过可也。”胡□《拾遗录》曾讥讽祖禹之说有误,以
司马光注“言之不通也”一句误作经文等等。此书既行,遂改变了自唐以来传今文而废古文的局面,而驳今文,祟古文的学风又自此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