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
兰草,有两种,一种为
菊科植物之兰草,全体有香气,秋季开花;一种为
兰科植物之兰草,春季开花,花有香气,即现在常见的盆栽者。两种本皆胜于山野。自生香,是说其香是天然生成的,本自与众草不同。生于路旁,又见兰草本于众草同生同长,表面上并无区别。两句一正一反,一句说兰草在香气上与众草有别,一句说兰草与众草所生之地无别。“十月钩帘起,并在束薪中。”十月,秋末冬初,草木长成,正是砍柴季节。钩帘,当作“钩镰”。“帘”的繁体字为“廉”,与“镰”音同形近。钩镰,镰刀也。钩镰起,即农谚所说的“动刀镰”,挥镰收割之谓也。打柴人开始砍柴了,他们的目的在柴而不在香,结果兰草也好,众草也罢,一起砍倒在地,打成捆,留待冬季作柴烧。这两句诗人为兰草鸣不平,亦是以此为喻,为人才的不被赏识、不能尽其才鸣不平。人才何以不为人所赏识呢?孟郊《
湘弦怨》诗云:“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其意实指此诗,其中明确点出糟蹋兰草的“昧者”,这对理解此诗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很明显,兰草之被埋没,是由于居上位之人的昏聩。联系乐府古辞的“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策良将怯如鸡”,不正是这首诗不平之鸣之所指吗?人才不被识,不得用,被当作凡花众草来践踏,这是封建社会常有的事,但绝不仅存于封建社会。因而,此诗所写兰草遭遇的寓意,到今日仍能引人感叹、发人深思,而其物象与意象之巧妙融合,又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外延,使这短短的二十个字,更具有耐人咀嚼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