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1年,
西班牙人在
马尼拉建立殖民地后,就以此地为东亚贸易的中心,逐步征服
菲律宾其他岛屿。虽然台湾很靠近吕宋岛,但西班牙人选择往南方的
民答那峨岛、
摩鹿加群岛扩张,并无意占领台湾。等到
丰臣秀吉打算以台湾为跳板进攻吕宋岛,西班牙人才体会到台湾的战略价值,不少官员催促马尼拉当局占领台湾,不过也有人反对,最后只派舰队去侦查,却遇上恶劣天候而无成果。后来丰臣秀吉于1598年去世,马尼拉当局眼见威胁已缓和,不再打算占领台湾。
到了17世纪初,马尼拉当局的威胁很快就从日本人变成荷兰人。荷兰因为
荷兰独立战争和西班牙敌对,所以荷兰人扩张到东亚后,考量马尼拉的繁荣来自中国的丝以及美洲的白银贸易,首要之务就是攻击这两地出入马尼拉的船只。不过仍有华商愿意冒险前往马尼拉,让荷兰人了解只靠封锁马尼拉并不够,因此改变战略,决定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建立据点,抢走菲律宾群岛的对华贸易。然而荷军夺取
澳门与
澎湖的作战都告失败,便转进南台湾的
大员。这时马尼拉当局才察觉事态严重,为了对抗荷兰人,也决定在台湾建立据点。
1604年,韦麻郎(荷兰语:Wybrand van Warwijck)打算进攻
澳门,以作为与明朝贸易的基地。因被葡萄牙人击退,韦麻郎转而趁明军无汛兵防守时,占领
澎湖。但明军将领
沈有容率兵到澎湖,要求韦麻郎离开。韦麻郎迫于此压力下,且无法顺利与中国贸易,因而离开。此事件留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碑,今仍竖立在
澎湖天后宫中。
1622年,柯恩总督获知西班牙人意图占领台湾,遂派雷约生(荷兰语:Cornelis Reijersen)率领600人进攻澳门,若失败则转往澎湖或台湾设立贸易据点。只是荷军遭西班牙、葡萄牙联军顽强抵抗,损失惨重,雷约生遂转占澎湖,并在风柜尾筑城。1624年
南居益上任
福建巡抚后,打算硬逼荷兰人退出澎湖,派兵包围了风柜尾城。经过八个月激战以后,荷兰人和明朝达成协议,同意摧毁风柜尾的要塞和炮台
15、16世纪,欧洲国家对外扩张势力,开辟往东亚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缩短了亚洲与欧洲的距离,世界从此进入海权时代。在海权争霸的国际环境下,台湾被迫走入新的历史时期,进入近代的世界史。
17世纪初,除了一些零星的汉人、日本人、海盗游走进出于台湾之外,西方重商主义国家也开始注意台湾。此时远东海面已成为欧洲三国角逐的形势∶租得明帝国之
澳门的
葡萄牙、殖民菲律宾
吕宋岛的
西班牙、盘踞爪哇的
荷兰,在远东海面展开商业和殖民的竞争。
台湾荷兰殖民统治时期为1624年至1662年,
台湾受
荷兰东印度公司之
殖民统治期间,也为第一个有系统统治台湾的政权。此时正逢
地理大发现,欧洲强权纷纷前来
东亚贸易,并建立殖民地,
在原住民的治理方面,起先荷兰人以发展贸易为重,无力扩张。等到1635年起,荷兰殖民当局对外贸易开始稳定,才发起征服行动,与原住民部落订定麻豆协约,确立荷兰人为领主、原住民为封臣的封建关系。荷兰人透过定期召开的地方会议(
英语:landdag)(荷兰语:landdag),维系双方的封建关系,并任命原住民首长,确立原住民社会的正式领袖,以协助荷兰人推行政令。透过地方会议,荷兰人也将原本以个别村社为政治实体、彼此攻伐的原住民部落,统合成互相联盟的联合村(荷兰语:Verenigde Dorpen),置于
荷兰主权之下。荷兰人便借由攻击联合村的敌对部落,让原住民
出草,使得双方的关系更为紧密。
1640年代以后,台湾殖民地的行政支出不断地暴涨,收入也逐渐从转口贸易转移到本地税收。为此,荷兰人开始新增各种税收,加上1650年后许多农民赖以维生的甘蔗业开始衰退,汉人对于荷兰人的统治越来越不满,引爆了
郭怀一事件。事件平息之后,荷兰人并没有更改整个殖民地的结构,依然以剥削汉人劳力为经济发展基础。然而
郑成功崛起于
福建沿海,为荷兰人创建的荷汉殖民地带来新的变数,郑成功于1661年开始收复
台湾,翌年荷兰人为其所击败,退出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