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一种集体性的歌唱艺术。在合唱中,人员分成若干声部,分别采用不同的旋律,同时演唱。这类表演团队被称为合唱团或者合唱队。参加的人员则称作合唱团员或者合唱队员,其所演唱的歌曲称作
合唱音乐,但也常遇到将合唱当做合唱团或合唱音乐的简称。
在
古希腊和
古罗马的戏剧中,已经有
歌队的表演。在音
乐理论定义下,多以“齐唱”与“合唱”做为声部多寡的区隔,
古代希腊、罗马戏剧里的歌队,则被称为“齐唱”而非合唱。近代西方的合唱,起源于
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
唱诗班。经过
素歌、清唱、神剧等阶段,最后发展到市民
世俗音乐合唱。不过,一般人习惯将二人以上、同时唱歌的状况,都称为合唱;底下再细分为“齐唱、重唱、合唱”三类。
中国古代有
佛教寺院的
诵经齐声合唱。但是世俗音乐合唱则没有盛行,顶多是京剧里偶而出现的齐唱。现代中国的合唱艺术是从西方引进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来华传教的大门被打开,大量基督教新式学堂在华设立,基督教唱诗合唱艺术也传进中国。民国初期,中国人开始创作本土世俗音乐的合唱作品,出现了
赵元任作曲的《
海韵》等合唱歌曲。此外,晚清时期,
清政府邀请西洋外国教官训练
新军。西方军歌合唱也被带进中国。例如德国教官传授的一首
德国军歌《徳皇威廉练兵歌》,被重新填词改为《大帅练兵歌》,以后又被
冯玉祥国民军重新填词,成为《练兵歌》,后来又被中国红军重新填词,成为《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合唱军歌。
合唱需要包括旋律不同的多个声部,且有声部由多人组成。仅有一人的歌唱称作独唱。所有人同时唱相同的旋律称作齐唱。所有人按相同的旋律,但各声部按一定
时间间隔交错开唱,称作
轮唱。仅有少数人组成,每个人唱不同的声部则称做重唱。
风格特点:学院派(德文Schola)、
复调合唱(德文Madrigalchor)、清唱剧合唱(德文Oratorienchor)、水手合唱(英文shanty chorus)、灵乐合唱(英文gospel chorus)、理发师合唱(英文barbershop)、爵士合唱等等。有时合唱团也以所唱风格之代表性音乐家或类型命名,如
巴赫合唱团、小歌剧合唱团等等。
有着相近
音区的合唱团成员会被归到同一个声部中。根据需要演出的作品的需要,声部的组成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