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6年4月。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底地形复杂,深槽与沙脊并列,属强流型海岸地区,沿岸海底地貌主要有潮间浅滩、潮流深槽、潮流沙脊和海底平原等几种类型。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有4条较大的潮流深槽,其中大牛洞、英罗港口外潮流深槽较为典型,呈狭长状,自港湾口门向湾内呈指状伸展,一般水深为8~10米,最深13米。潮流深槽是儒艮活动和栖息的主要场所。
发展历史
成立时间1986年4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桂政办函[1986]122号文和桂编[1986]192号文批准成立自治区级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
1992年10月,国务院国函[1992]166号文批准成立国家级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为2021年~2024年。
机构设定
1996年,成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与
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方式),隶属广西区环保厅,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0人。
保护区管理站现有工作人员16人,设站长室(3人)、办公室(6人)、生态研究室(7人)。人员专业:博士1人(环境科学),研究生3人(环境科学、海洋生物、遗传),本科7人(无机化学、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海洋渔业、环境生物、海水养殖),大专4人(环境工程、计算机、法律、环境监测),其它1人。
地点范围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部湾铁山港海域,东起山口镇英罗港,西至沙田港海域,西临铁山港航道,北侧海岸线全长19.6 km。保护区界线坐标(21°30.00′,109°38.50′)、(21°30.00′,109°46.50′)、(21°18.00′,109°34.50′)、(21°18.00′,109°44.00′)四点0m等深线以下的海域内,面积350km,其中核心区面积132km,缓冲区面积为110 km,实验区面积108 km,保护区离铁山港西岸线6 km,离铁山港航道约2.5 km,离沙田渔港航道0.5 km。
机构职责
1、保护以
儒艮和
中华白海豚为主的珍稀海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儒艮的主要食物——海草等海生植物,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
3、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的各种违法行为。
4、开展对儒艮和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生动物调查研究及救护工作。
5、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
6、防止沿岸及海上船只“三废”对保护区的污染。
主要物种
1、儒艮: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在保护区内已多年没有获得儒艮的照片和实体证据。最近一次发现儒艮实体是1997年3月,已死亡,渔政工作人员执法时收缴,口中有海草。疑似儒艮发现及问卷调查中所获的信息,仍然不排除该水域仍有儒艮分布和活动的可能性。
2、
中华白海豚: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在保护区水域2003年调查中华白海豚的数量大约在50头左右,2012年调查数量达120头以上,且以青壮年为主。保护区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与中国其他水域(福建厦门、长江和浙江乐清沿岸)的中华白海豚之间已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和分化。
3、
江豚、
中国鲎:在保护区海域多次发现江豚的踪迹。中国鲎在保护区海域数量较多。
4、
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及其邻近海域的红树林主经分布于英罗港、丹兜海、老鸦港—鹅颈墩、禾塘岭附近、北暮盐场五七工区,榕根山等滩涂。
5、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主要有淀洲沙、北暮盐场海堤外、
英罗港、英罗港口门外、淡水口、高沙头、山寮九合井底七个海草床。至少发现有四种海草:
喜盐草(俗称龟蓬草)、
二药藻(俗称茜草)、贝壳喜盐草、
矮大叶藻。
据1989年发布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我国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共有13种 。海草场、红树林和珊瑚,被称为三大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工作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办公楼建成、完成了灯桩灯浮17座的建设、购置执法快艇等一批设备和仪器。
2、管护工作情况与社区有良好的协调管理机制,与当地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队,加强保护区的执法巡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现象,多次开展专项执法活动。
3、宣传教育在北海市区和保护区周边乡镇的主要交通要道和港口码头设置宣传牌、宣传栏;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到各学校和社区举行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讲课。
4、海草调查及研究l每年春、夏、秋、冬季对海草进行了四次调查研究。
5、每年于枯、丰、平水期对保护区的海域进行3次水质监测。
6、开展儒艮、中华白海豚调查研究2003年至2012年联合南京师大完成了中华白海豚调查研究。
7、2001年,完成“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儒艮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工作,该课题研究成果获自治区和北海市
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8、完成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
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中国海草专题》中国合浦海草示范区的工作l该项目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2008年上半年结束;具体工作内容是宣传教育、调查与评估公众与政府意识改变的情况、制定与执行减少破坏海草的优先行动计划、收集与制作相应的生物标本、海草资源调查、水质和沉积物调查、建设海草恢复试验区。
9、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被《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列为重要的建设项目。2008年,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申报获得了批准,得到了财政2604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19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24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
10、保护区海兽救护中心建设完成,辐射周边100km内的珍稀
海洋动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