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学(Hefei University),位于
安徽省合肥市。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安徽省和合肥市共建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首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委托培养学校、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新工科教育与研究成员单位、省级重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委员会副主席单位、
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
办学历史
学校前身
1980年,原合肥联合大学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等7所在肥高校联合创办,位于黄山路中段。时提议的校名有“安徽自立大学”、“星津大学”、“江淮大学”等等。因抗战时期有个“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合办而成,办学效果很好。校方认为这个也叫联大,体现联合办学的精神。
1980年8月28日,正式定名为“合肥联合大学”,合肥联合大学师资从科大、工大、安大抽调。同年10月11日,第一批新生开学典礼举行。学校建立之时,实行本专科皆有办学模式。
1985年3月,安徽省和德国
下萨克森州在友好省州关系的基础上,德国下萨克森州和安徽省签订了共建合肥联合大学协议,使合肥联合大学成为德国下州援助中方重点建设的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
1981年,原合肥教育学院由原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和原合肥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成,位于宁国路北段,占地面积64亩,是以培训中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为主的成人高等院校,同时还承担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函授教育。
1993年,学校开始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史地、生化、英语、体育、数学、物理、计算机、初等教育和应用电子等专业。
1997年,学校被合肥市人事局认定为“合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
1998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中央师范教育补助专款”院校。
1952年,原合肥师范学校创建,位于金寨路北段。
1999年,学校迁至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180亩,系安徽省一类师范学校。
文革时期,学校曾下迁到阜阳太和县。
1971年,学校重新恢复办学。
1958-1962年、1978-1981年,两度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合肥师范专科学校。
1989年,学校成为国家新教学方案首批试点学校之一。
1995年,学校开始承担“合肥地区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任务。
合并发展
2001年9月5日至6日,教育部专家组对安徽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在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并基础上组建合肥学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意提交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
2002年3月14日,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原
合肥联合大学、
合肥教育学院和
合肥师范学校三校进行合并,成立合肥学院。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学院获批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9年,学校被安徽省教育厅列为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4月,合肥学院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学院校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学院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协议”。同年,合肥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月23日,学院成为国家首批承担“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
2011年,学校获批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学校正式获批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单位。
2012年,学院黄山路校区整体搬迁至南艳湖校区。
2013年4月,合肥学院与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6月,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同年,德国物流协会合肥分会设在合肥学院;全国电子商务应用(干部)人才培训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落户合肥学院;学校获批为中国政府来华奖学金单位。
2014年,合肥学院被确定为首批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
2015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合肥学院全面合作签约仪式在合肥学院举行。
2018年7月,合肥学院正式获批硕士授予单位;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2年1月14日,安徽省教育厅向教育部申请合肥学院更名大学工作。
2023年2月20日,大众学院在中德合作创新园正式签约揭牌。11月20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示:合肥学院拟更名为合肥大学。11月30日,教育部发函,同意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
2024年1月8日,合肥大学揭牌活动在合肥大学南艳湖校区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在招本科专业58个。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16个教学机构。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40.9%、高级职称占比44.5%;引进和培育省级以上人才23人。2023年,学校两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据2024年9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96门省级一流课程。
2014年和2018年,学校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学校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20—2024年,学校有7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2-2023学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学科竞赛类获奖1019项,其中国家级120项,省部级899项;文体类竞赛获奖110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部级80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组建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
科研成果
2022年度,学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2023年度,学校有授权发明专利10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授权外观设计专利5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4.11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2700多席;馆藏有印刷型图书154.01万册(含校资料室);电子图书179.72万种(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合订本);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研网、EBSCO数据库、寻知学术文献数据库、博学易知考研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49个,其中自建数据库11个。
《合肥大学学报》(原《
合肥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双月刊,由创刊于1984年的《合肥教育学院学报》与创刊于1991年的《合肥联合大学学报》合刊更名而成,为合肥大学主办以反映学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期刊;已被《
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为《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16年1月创刊,季刊,是当时的合肥学院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交流中心协办的专门研究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理论学术期刊;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德国大陆集团、大众集团、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等共建大陆班、大众学院、轨道交通产业学院;与科大讯飞、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与72所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共接收来校留学生2300余名,培育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人才300多名;与
上海开放大学、德国
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与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简称DHIK,由德国、瑞士38所科研实力顶尖的大学组成的高校教育联盟)签订合作协议。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1、合肥大学校徽主图案设计由“大学”(UNIVERSITY)和“联合”(UNITED)的英文第一个字母“U”变形而成,易于识别。“U”形由三个向上渐变的图形元素组成,象征学校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也表示合肥大学由三所院校整合而成,同时喻意合肥大学的教育国际化之路。
2、徽标图形中间的圆形如一轮喷薄而出冉冉升起的太阳,喻意合肥大学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发展的创新精神。
3、校徽的整体造型似一朵盛开的
玉兰花,广玉兰花也是合肥市的市花,表示合肥大学隶属于合肥市;又似一人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展开的书籍,与合肥大学教学育人、培养人才的行业特征相符合。
4、徽标将内涵融于形式中,美学特征突出。点、线、面巧妙融合,静中有动,统一中有变化,整体形式感、识别性强,便于学校识别形象对外清晰、统一的传达。
精神文化
厚德、博学、善思、致用
学校校庆为每年的10月11日。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