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单
禾本科绿竹属植物
吊丝单(学名:Dendrocalamopsis vario-striata (W. T. Lin) Keng f.)是禾本科,绿竹属乔木或灌木状类植物。竿近直立,高可达12米,节间圆筒形,绿色,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箨鞘脱落性,质地坚韧,箨耳长圆形,箨舌顶缘稍弧拱或截形,箨片直立,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长渐尖,叶鞘近于无毛;叶耳小,半圆形,叶舌上端截平,几全缘;叶片窄披针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无小横脉;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各节,钻状圆柱形,膜质,甚脆,腋内有芽;小穗含小花,顶端小花常不孕;颖卵形,无毛;外稃广卵形,先端钝,花丝分离,子房卵形,花柱柱头羽毛状。果实未见。
形态特征
植物体木质化,体中所含的氧化硅可高达70%,常呈乔木或灌木状。竿近直立,高5-12米,直径4-7厘米,幼时梢端弯曲呈钓丝状,成长后则稍伸直;节间圆筒形,有时在其下部多少有些肿大,绿色,幼时间有淡紫色纵条纹,并贴生纵行排列而以后渐脱落的柔毛,毛落后呈现黄色纵条纹,竿壁厚8-10毫米;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节内在第六节以下各节者还常贴生一圈灰白色短柔毛,在近竿基部的各节内还常具环列的气生根。箨鞘脱落性,质地坚韧,顶端稍拱起或为截形,背面多少被有易落的黄褐色刺毛,以后可变为无毛或仅向鞘基部仍具刺毛;箨耳长圆形,近等大,边缘生有长约4-6毫米的繸毛;箨舌顶缘稍弧拱或截形,中央高度为3-9毫米,近全缘或具细齿;箨片直立,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平,两侧向内收窄而略为浅心形,基底宽约为箨鞘顶宽之半,边缘的下部生粗糙小纤毛,背面略粗糙,腹面的脉间常生小糙毛。
枝群常自竿的第三节以上始有之,每节以多枝簇生,主枝较粗壮。末级小枝具7-12叶;叶鞘长9-10厘米,近于无毛;叶耳小,半圆形,边缘疏生短小繸毛;叶舌高约1毫米,上端截平,几全缘;叶片窄披针形,长13-26厘米,宽1.6-3厘米,基部圆或楔形,先端渐长尖,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次脉6-10对,无小横脉;叶柄长2-3毫米。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各节,钻状圆柱形,长3-5厘米或稍更长,初时体圆,以后两侧微扁,先端尖;苞片小,3-5片,膜质,甚脆,腋内有芽;小穗含5或6朵成熟小花,顶端小花常不孕;小穗轴节间长2-3毫米,彼此间有关节,质稍坚实,成熟时小穗通常整个脱落,仅在老熟后,各小花才会逐节断落;颖1片,卵形,长约1厘米,先端尖,无毛;外稃长约1.5厘米,广卵形,先端钝,但有粗糙小尖头,通常带紫色,无毛,具多脉(约有31条),边缘生纤毛;内稃形窄长,与其外稃约等长,先端钝或略尖,背部具2脊,脊间宽3毫米并有6脉,脊的基部无毛,但自中部至先端生有纤毛;鳞被3,近同形,披针形,长4-5毫米,脉纹显明,边缘在基部无毛,中部以上至先端生有显著的纤毛;花丝分离,花药长7毫米,药隔伸出为小尖头,其上还生有小刺毛;雌蕊全长9毫米,子房卵形,长约2.5毫米,遍体散生小硬毛,有子房柄或无柄,花柱1,长5毫米,柱头3,羽毛状。果实未见。
产地生境
原产热带地区,分布在中国广东英德及广州市近郊一带。吊丝单适宜雨量充沛,土壤深厚,湿润,肥沃、疏松、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在高纬度地区宜选择南向或西南向的坡地。
繁殖方法
留种
在采笋期,要留一部分7-8月份出的粗壮笋做为母竹,一般每丛每年留4-5株,留母竹原则是:“去弱留强、采高留低、采密留稀”。在每一年留1批新竹时,要在冬季砍一些3年生以上的老竹。砍伐数量直与留母数量一致,最终使每丛立竹总数在15株。但1-2年生竹一定留起来,绝对不能砍伐做造纸原料。因为它们正是发笋的旺盛时期。
选种
种源分别来自8-10年生壮年吊丝单林分,在丛母竹基础为10-12株的竹丛中,选取1-2年生中度壮健竹为造林母竹。带兜移竹,留秆1.5米。竹种于掘后,当日运至定植地。营造竹秆滑坡向倾斜15-20℃放置固定,表上口覆,压实,根际培成馒头形。秆切面浇水。
栽植
清除垦前植被,挖除各种柴根,石头,全面开垦,深50厘米,水平带整地;植穴可分两种密度:4米×4米,每0.07公顷。播穴40个,3米×3米,每0.07公顷播穴70个。腾蛟片统一为4米×4米。穴规格l平方米×0.8米穴底置腐熟栏肥25千克,回覆1层薄土。
栽培技术
幼林抚育
植后每周浇水1次,涉及在根际及秆切面截留处,直至成活。伺后,每隔半月施人粪尿或1℅尿素液,浓度渐增,直至出笋。1-2年生竹林内套种经济作物,如:西瓜、黄豆、蔬莱等,做到以耕优抚,以短养长,并增加地力。每年除草松土3次,分别于3月中旬、5月下旬、9月下旬进行,并施追肥。
丰产措施
主要对2年生以后的投产竹园施行丰产技术,它是提高竹笋产量的关键,可使竹笋早产丰产,笋期延长,产量提高,品质改良效益增加。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扒晒、施肥、培土、笋穴处理、中耕除草、留母、伐竹等。
扒晒:每年春分前后,将竹丛根际泥土自内向外扒开,让芽眼受日光曝晒,刺激笋目提早和增加萌发。如果笋芽外面有竹根、草丛缠档,务须割去,以利尽量暴露笋芽。扒上后,任笋目凤吹雨淋,经半个月,再行根际施肥和培土。
施肥:全年施肥至少有3次。第1次,为春肥,时间在笋芽受扒晒15天后进行(清明前后),宜在已扒开土的根际施些人粪尿、堆肥、垃圾、饼肥。每丛可施垃圾、塘泥100千克或焦泥灰50千克,或粪肥25千克,或腐熟饼肥5千克或发酵过的栏肥25千克,施后及时覆土。第2次,为催笋肥,时间在5-6月份,宜施粪肥、化肥等速效性肥料,以促进多发笋、长好笋。施肥量视竹丛大小而定:如是大丛,每丛施硫酸按0.5-1蛇,或人粪尿25千克;如是小丛,可减半施肥量。施肥时,宜在竹丛周围外开环状沟,将肥料用水冲稀后浇施,不要让肥水浇溅到已膨大的笋目上,以防竹笋萎死,施后盖土。第3次,为“补体肥”,时间在出笋旺期的7-8月份,结合割笋后的笋坑封土施速效性的无机肥料,以补充出笋所消耗的大量营养物质,其施肥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均同第2次的“修笋肥”。第4次为“落山肥”,时间在9月上旬的出笋末期,可施些含磷钾较多的肥料,以促使新竹强壮,加快木质化,一般每丛施磷肥0.5千克或焦泥灰10千克。
加土培笋:即用土覆盖竹笋,在一年中一般要进行3次。第1次在扒晒结束,施入春肥后即进行,即将原先扒开的土壤重新覆盖在所有笋穿上面,以让萌动的笋芽能够在无光黑暗的土壤中生长。第2次,是在5月底的笋芽出土前(或刚破土)进行。加土最好是新土,厚度以高于原竹兜10厘米为宜。当然,对于浅生笋芽,培土过高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可用竹筒、瓦盆等无底容器套笋堆集或用竹叶、稻草、青草堆集。通过培土可以培育风味好、纤维细嫩、笋体充实、体形粗大丰满的笋体,它是提高竹笋单株重量、鲜嫩度和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第3次,是在6-9月的挖笋期进行。即对挖笋后遗留的笋穴进行封土,对于7月份前和9月份以后割笋所留的笋穴,可以当日割笋,当日封土,而对7-8月割笋所留的笋目,伤口竹液分泌旺盛,待伤口暴露数天(晴天3-5天,阴天5-7天)结膜后方可进行封土。
中耕除草:早春结合扒土,将竹丛内外杂草挖除。6-9月,气温升高,伊笋增多,同时杂草也生长旺盛,故应结合挖笋,在竹丛周围进行松土除草,深度10厘米,要除尽草根,但不要伤及竹兜和芽眼。同时,对老竹丛的笋目、刀伤、腐烂笋目、末目等所抽的笋铲去,以让正常笋体能健壮地生长。
挖笋:当笋芽尖端露出土面并经适当培土,使笋体圆满鲜白时,或当笋尖端舞叶充分发育而展开时,表明竹笋已经成熟,即可挖食。出笋初期(6月份前)和末期(9月份),竹笋生长缓‘慢,可每隔sd割1次,所出之笋全部挖去:盛期(7-8月),竹笋生长快,每隔3天割1次,并要留一部分粗壮正常的笋做为母竹(留母竹数量与冬天伐去母竹数相等,使竹丛总立竹数保持在15株)。
采笋:采笋在早上进行。采笋时,先用锄头扒开周围的泥土,露出笋芽基后,在笋基向上数第5至第7节处(即要保留2个笋芽),用笋刀、笋凿插入将笋切断取出。切笋部位很重要,对于已充分发熟的笋体,如能在基部保留9个笋芽,那么可使遗留笋芽再生抽笋;对于尚未充分发熟的笋体,当然可以沿笋基齐切。割笋时,断刀切面要与分获节平行、不可超节,也不斜行,以保证余留的笋芽能正常生长发育。
笋穴处理:对挖笋后所遗留笋穴的处理要做好:施肥和封土。施肥:可在笋穴处浇施稀释的粪肥和化肥。由于,割笋后遗留的笋基会产生伤流,如立即封土,会使笋霉变、腐烂,故割笋后不能立即封土(自然也不能立即施肥,因为施肥后要立即封土)而要待伤口结膜后方可进行。施肥、封土的具体时间:6月份前和9月份后,割笋后等1-2天进行;7-8月间,微生物活动旺盛,割笋后如是晴天要待5天后方可封土,如是阴天要待7-8天。
套种模式
造林后前2年,一般只有投入而无主产品输出,且林地空旷,易滋生杂草。为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做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筛选适当的套种模式是竹林生产中所急需的。在林场,植后前2年,进行7类2茬四种套种模式试验。根据经济收益,林地自肥,竹林生长3指标进行适宜套种物筛选。
经济收获指标:套种模式为①西瓜→萝卜、②花生→豌豆、③着薯→绿肥、④黄豆,4种套种模式的每0.07公顷,年投资分别为118、67、73、62元,主要是种质和肥料费。产出分别为924.4、444、386.5、290元/0.07公顷。每0.07公顷年净收入以①为佳4856.4元,其分别比②③④增益1.54、1.73、.2.76倍。
生物致肥指标:4种套种模式,每0.07公顷,年返回林地的有机生物量分别为2710、3050、2400、680千克,折标准氮(千克)为:l3、4.9、9.2、35.1;磷(千克)为:19.6、37.3、33.6、16.3;钾(千克)为:38.9、5.3、4.6、11,可见林地自肥能力的序次为②→③→①→④。
竹林生长指标:竹林层间利用应促进至少是不影响竹林发笋、生长为前提。套种①模式竹林的株母竹发笋数为1.22株,②模式为1.36株,③模式为1.06株,④模式为1.20株,它们比对照(不套种)的增加35.6%、31.2%、17.8%、33.3%。这说明,幼林套种对出笋是非常有利的,加之考虑成竹及其生长量,套种对竹林生长的效应序次为①→②→④→③。
综合评定:综合考虑经济收获、林地自肥,对竹林生长的影响度,吊丝单幼林套种西瓜→萝卜模式为佳,其次是花生→豌豆,它们与对照相比,每0.07公顷年净收入增加,有机肥生物筮增2500-3000千克,竹林出笋增加35%-50%。所以,幼林必须套种,以求以短养长,以耕代抚。
主要价值
食用:笋味鲜甜,脆嫩、营养丰富、笋期又长。是夏季优良蔬菜,又是加工罐藏马蹄笋的原料。
使用:竹材用于农具,造纸,也可供建筑和作脚手架等用。
参考资料
吊丝单.植物智.
吊丝单竹.中国植物图像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8:4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