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模型
城市结构和地域结构学说
同心圆模型是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E.W.Burgess)于1923年提出的城市结构地域结构学说。此前杜能曾提出同心圆土地利用模式,赫德(R.M.Hurd)和加比恩(C.J.Garpin)提出自市中心向外扩散和沿交通线自市中心向外推进的的城市扩散形状。
学说简介
伯吉斯在研究芝加哥土地利用和社会特点后,提出了由五个同心圆带组成的城市格局。他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地域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在五种力综合作用下,城市地域产生了地带分异,便产生了自内向外的同心圆状地带推移。他认为社会经济状况随与城市中心的距离而变化,并根据生态原则设计了表示城市增长和功能分带的模式。他认为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形成了不同质量的居住带,依次向外为:①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区;②过渡带;③工人住宅带;④良好住宅带;⑤通勤带。此学说的缺点是:同心圆过于规划,未考虑城市交通线的作用,且划带过多。其成功之处是:从动态变化分析城市;在宏观效果上,基本符合城市结构特点;为城市地域结构提出新的思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5 14:1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