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
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
《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 一书是中外作者合作研究的成果,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原创作品。本书对产生并兴盛于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研究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读物。
内容简介
“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和让·波德里亚等人把北美关于后现代文化形式的讨论上升到更为深刻、更为广泛和更具综合性的哲学高度,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哲学”。
本书仅从法国的几位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思想本身入手,从学理上弄清楚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思想来源、主要学说,使读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师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以避免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人云亦云、泡沫式刻意炒作的倾向。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导言;第一编,后现代主义哲学通论;第二编,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第三编,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
作者简介
冯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欧盟学会副会长。1994-1995年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个人专著有《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法国近代哲学》、《当代法国伦理思想概论》、《笛卡尔》等;合著有《西方哲学史新编》、《西方哲学问题研究》、《当代外国伦理思想研究》、《西方哲学史》等;有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多部。
弗兰西斯·弗·西博格(Francis F.Seeburger),美国丹佛大学哲学系主任、哲学博士、教授;著作有《思想之流》、《情感文化》、《沉迷与责任》,还发表过许多关于维特根斯坦、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论文。
高宣扬,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哲学博士,曾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及台湾东吴大学任教和研究,著有《后现代论》、《论后现代艺术的不确定性》、《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导引》、《解释学简论》、《萨特传》、《李克尔的解释学》、《当代社会理论》等数十部专著。
玛丽安·霍布森(Marian Hobson),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College)法语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著有《雅克·德里达——开放的思路》,《卢梭再评价》、《卢梭与十八世纪》、《艺术的对象》等著作。
石计生,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台湾东吴大学教授,著有《马克思理论与当代社会制度》等著作。
目录
导言: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后现代”与“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哲学
第一编后现代主义哲学通论
总论:后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
第一章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论的维度
一现代性的意义
二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现代”哲学
三胡塞尔与后现代主义之间风格的对比:传统的问题
四后现代主义:家庭画像
五结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回顾
第二章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风格
一导论:维特根斯坦论家族相似
二解开现代概念的死结
三五种后现代概念化风格
第三章技术、道德和后现代
一引言
二科学和技术:现代叙事
三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过渡性的反叙事
四关于科学技术的三种后现代叙事
第四章后现代女性主义
一引言
二桑德拉·哈丁与“女性主义中的科学问题”
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分岐
四法国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
五后现代女性主义者
结束语:为“将要做的”书写规则
第二编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
第五章乔治·巴塔耶对语言的批判和对生死的探索
一语言批判、创作与生命的超越
二神秘的内心经验与主体性
三语言和死亡的神秘性
四性和情欲与生死奥秘
第六章勒维纳斯论无限性和他者
一作为“第一哲学”的伦理学
二他者的面孔:总体性和无限性
第七章布尔迪厄的象征性实践和权力运作
一象征性实践的决定性意义
二“习性”的象征性:“交响乐式表演”的运作模式
三行动场域中的权力运作
四作为象征性权力的语言及其交换活动
第三编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
第八章德里达的“延异”和“解构”
第九章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系谱学
第十章德勒兹的“欲望的生产”
第十一章利奥塔论“后现代状况”
第十二章让·波德里亚论“拟象”和消费社会
参考书目
后记
附:作者简介
后记
我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是从经验论和唯理论开始,后从笛卡尔而进入法国近代哲学,在这方面出过几本书。真正接触后现代主义哲学是从1990年开始的,当时动手写《当代法国伦理思想研究》一书,涉及到德里达、福柯和德勒兹等人的思想。1994一1995年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时,除关注英美哲学的一些问题外,继续接触到法国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材料。两次赴法国的短期访问,又使我在这方面得到充实和提高,因而,使我下定决心要把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有幸的是,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批准了这一课题,使我的决心能够变成现实。
在我设计完这一课题的提纲后,我又想应该组织不同国别和地区的学者来共同合作研究这一课题,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可能阐释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不同意蕴,这也许更符合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论风格。于是我聘请了美国丹佛大学哲学系主任弗兰西斯·弗·西博格(Francis F.Seeburger)教授、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法语教授和法国哲学专家玛丽安·霍布森(Marian Hobson)教授、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哲学博士、著名的法国哲学专家高宣扬教授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石计生先生加盟,共同完成了这一项目。前三位学者还来中国人民大学给我的研究生讲授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在北京停留期间的生活还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的重点研究课题基金的资助。在此,我不仅要向上面四位学者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课题研究基金会表示诚挚的谢意,没有这些学者的合作和基金会的支持,这本书就不可能呈现给各位读者。我的博士生陈喜贵翻译了两位外国教授的文稿,我的博士生孟彦文和硕士生蔡立庆,他们也为翻译做了很多工作,分别提供了部分初译稿,博士后研究人员费多益帮助我通读了全部文稿,协助做了很多文字和引文出处的订正工作,在此我向他们一并表示感谢。
我就该课题进行研究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等杂志和著作上发表,现作了一些修改后汇编于此书中,在此我也向上述杂志和著作的编辑和出版者致谢。
商务印书馆的陈小文先生以其独到的学术慧眼、突破常规将该书列入出版计划并尽快出版,既满足了学校教学之急需,又能使我们能够尽早地听到学术界的反馈意见,这是为我国的外国哲学教学和研究做了一件好事,用简单的言辞无法表达我们对他的谢意。同时,我还要对编辑徐奕春先生在本书的编辑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06:1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