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The Myth Of HouYi And ChangE)是200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作者是叶兆言。
内容简介
嫦娥九岁那一年,尤夫人死了,她在部落里的地位越来越低下。到她十二岁这一年,部落被有戎国攻占了。嫦娥被俘之后,成了吴刚的第七个妻子,被分配和吴刚的两个女儿一起放猪。一次她被洪水冲走,抱住水中一个葫芦得以生还。这个葫芦其实是龙蛋,不久葫芦裂开,后羿诞生。后羿跟嫦娥的关系如同母子,但后羿是神,飞速地成长为少年,与嫦娥形同姐弟。等到他成长为青年后,与嫦娥产生恋情。王母娘娘让他懂得了男女之事,与嫦娥结为夫妻。后羿完成了从神到人的转变,拥有了超人的力量,完成了射日使命,成为了部落首领。这时他可以服仙丹重回天上。但他因爱嫦娥而体会到人间的美好,放弃了飞天,选择留在人间。嫦娥把女友送给他后,他潜伏的欲念复活,人性的阴暗与贪欲彻底覆盖了神性的纯真,灵魂的高洁被肉体的放纵与狂欢所取代,堕落成一个贪恋女色,好战残暴的独裁者。他渐渐失去了力量,再也拉不开弓,国家也濒临灭亡。当敌人打过来时,嫦娥找到多年未见的后羿,劝他服药成仙。此时后羿突然复苏了所有对嫦娥的爱,他认为该服药丸的不是他,而是嫦娥。为了让嫦娥成仙,逃离肮脏危险的现实俗世,他坚定地告诉她:“我不在乎你。”他这么说,是因为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那么在乎她那么爱她,他觉得嫦娥的生死安危远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只能以说不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他必须让嫦娥在绝望中飞天逃生。而嫦娥果真如后羿所愿,万念俱灰地吞下仙丹,怀着由爱的绝望而产生的冲动,自我放逐于碧海青天。
《后羿》是叶兆言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重新设置人物背景,对中国古代神话“
后羿射日”和“
嫦娥奔月”进行了再创作,以射日英雄后羿为原型,描写了后羿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着重刻画了嫦娥,从嫦娥的视角出发来塑造后羿,凸显了嫦娥对后羿一生的影响。小说用后现代视角,颠覆性的叙事和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人性在场”而“神性缺失”的叙述手法,消解了神话与现实、神性与人性、真实与虚构间的界线,并赋予神话传说以现代哲学的丰富内涵。
在古老的中国神话中,后羿是一个盖世英雄——他先后射下九个太阳,使气候风调雨顺;杀死众多吃人的猛禽恶兽,使人类安居乐业。但后羿的妻子
嫦娥害怕射日会招致天帝降灾,便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仙丹——她背叛了后羿,断送了爱情,一个人在
月宫中过着寂寞冷清的生活。而在《后羿》一书中,著名作家
叶兆言重述了这个神话,并赋予其全新的现代色彩:
嫦娥忍辱负重抚养神的后代——羿,羿在嫦娥的帮助下完成了从神到人到皇帝的转变,嫦娥在羿成为皇帝后失宠被流放,羿在濒临绝境时意识到只有嫦娥的爱才是他力量的源泉,进而牺牲自己逼嫦娥飞天以离开这个乱世——嫦娥从人成为了神,而后羿则成为了人们传说中的曾经的英雄。小说中,阴谋与爱情、奉献与牺牲、忠诚与背叛、欲望与尊严轮番上演,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神话世界、一段可歌可泣的惊世情缘。
图书目录
上卷 射日
下卷 奔月
创作背景
《后羿》是叶兆言2007年出版的小说,是受由英国坎农特出版社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的全球“重述神话”大型图书出版项目的邀请,但作者写神话这个想法有十多年了,很早就准备写一个很遥远的故事。后来苏童写了《
碧奴》,作者就想一定要写一个至少在时间遥远程度上必须超过《碧奴》的故事。其实作者还有一个写独裁者的想法,写《后羿》满足了他的这两个欲望。
这本书就是自由选择,并没有人要作者写这个故事。后羿是作者自己要写的,也是他最想写的。虽然他一直很想写一个帝王,想对独裁者进行解剖,但是把故事放在六朝,还是放在神话时代,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最后作者决定选择神话,又在大禹和后羿的故事之间斟酌徘徊。写作就是选择,最后选定了后羿,为什么?那是因为作者觉得大禹的故事缺少爱情的想象空间,而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却有一个现成的故事。
人物介绍
后羿从远古神话中那位善良勇敢纯朴、忠于爱情的盖世英雄成了一个陷于权力与欲望挣扎之中的“半神”。他从葫芦里出生后尿床、喜欢恶作剧、经常遭人欺侮,懵懂中被“阉割”,但“人的法则,对神是不起作用的”,在与嫦娥有了“鱼水之乐”后成了“真正的男子汉”,凭借神力为百姓除害;与末嬉的媾和打开了他性欲放纵的闸门,从此乐此不疲、无耻堕落、穷兵黩武;与玄妻的性让他沉湎于纵欲,走向身体的精疲力竭和对人生的彻底否定,醉酒后惨死在自己的宠妃玄妻和徒弟逢蒙的桃木大棒之下。
嫦娥成为了一个被爱放逐的女人,她有着世间一切女子的善良、贤能,也有着内心深处无法消解的虚荣、嫉妒和权力欲望。洪水的出现是后羿生命的转折,也是嫦娥生命的转折。她忍辱负重抚养着后羿,成为他的母亲、姐姐和妻子。她尽己所能满足着后羿的欲望,却在后羿成为皇帝后独自品尝着失宠的悲哀;她最终还是后羿心底最深的依恋,然而她却在这种无望的依恋中绝望飞天。相对于后羿的“英雄之死”,嫦娥的奔月讲述的是一个美人迟暮的故事:尽管红颜未老,失去后羿爱情的嫦娥却注定在月宫里寂寞一生。如果说后羿从神到人的转变是一种悲哀,嫦娥的从人到神更是一种悲哀:岁月的流逝也许会使她忘记过去,无边的孤独却将成为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魅影。
作品鉴赏
《后羿》以个人化叙述来表达现代情感和观念的现代性重构,凝聚着对当代社会现实状态、人类精神走向的深邃思考,通过再现“欲望的盛宴”来透视文化的重建和形象的重塑。在文本叙事中,“一切的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性欲、权欲、报复欲等“欲望”表征被糅合成叙事推进的原动力,以一种若隐若现、探头探脑的方式操纵着情节的发展,文中人物抛弃习以为常的理性思维逻辑,在某种强烈的欲念冲动中与道德标准背道而驰。因此,《后羿》在对神话的重新编码中几乎没有“完美形象”,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道德缺陷”,都在欲望支配下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举动。
首先,是性欲的放纵。《后羿》中充斥着大量的性欲描写,如:吴刚对嫦娥生育角度的破瓜,造父对嫦娥占有角度的玩弄,布对嫦娥野合角度的媾和,后羿对嫦娥爱情角度的性爱,玄妻与逢蒙的偷情以及后羿与末嬉、小娇、玄妻间的投怀送抱、干柴烈火……这些使后羿成了性力量的释放机器。这种原始冲动力的重塑,是社会转型期人们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思想观念的多元造成的情感极度躁动现象的揭示,迎合了大众的阅读期待与通俗审美观。弗洛伊德认为:“人在潜意识中,隐藏着各种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忍的动物式本能冲动……人的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东西。”譻讹在他看来,性本能是生的欲望的体现。人类是受生命原欲所支配的,历史的变迁与个体本能欲望之间有深层的渊源。然而,“性力如果一旦放肆,回复到它原始的目标,社会文化就将遭受到最大的危机”。
其次,是权欲的张扬。在《后羿》的故事中,权欲最先隐藏于嫦娥的内心深处,是后羿让嫦娥这位失去了
王位继承权的“女太子”实现了东山再起的梦想。叶兆言曾说,《后羿》是一个“独裁者的故事”,“我喜欢后羿
的‘后’字,用拆字先生的办法,在‘后’的肚子里,是‘一’和‘口’,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至高权威,代表着一个人说了算,他说什么是什么,一人之口可以决定一切。这个‘后’字远比‘皇’和‘帝’更独裁,它天生就适合用来形容独裁者”。后羿成为统治者后,感觉到“高高在上被人敬仰的滋味真的很不错,看着那么多人傻傻地匍匐在你面前,向你的影子叩头,对你山呼万岁,这种乐趣只有人间才会有”。权欲的魔力不仅使后羿成了唯我独尊的独裁者,也使造父、玄妻、逢蒙等人趋之若鹜,并为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权欲的膨胀导致人性的异化,后羿射日成功后,力牧等长老便后悔当初对他的许诺, 嫦娥则利用造父煽动民众情绪控制了国家政权,建造起一个超豪华的宫殿,搞了个盛大的登基典礼,并将羿的封号定为“后羿”,确立了后羿的绝对权威。在权欲的诱导下,嫦娥变得狡诈、贪婪,后羿则是利欲熏心、东征西讨,玄妻、逢蒙等则暗中施展阴谋,更有甚者逢蒙为了达到陷害嫦娥、孤立后羿、夺取权力的目的,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妹妹、后羿的丽妃小娇,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冰冷的“权杖”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第三,是报复欲的满足。《后羿》中的许多人物,如嫦娥、末嬉、玄妻等内心深处都有着极强烈的报复欲。
在报复心理的支配下,他们采取不同的手段,策划出了一个个歹毒的复仇计划。如,末嬉的丈夫———造父对嫦
娥身体的痴迷成了末嬉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后羿对嫦娥的宠爱以及嫦娥日益尊贵的身份都让末嬉嫉妒得失去理智,到处编造嫦娥放荡淫乱的谣言,“为了报复嫦娥,末嬉不惜到处散布流言……只要一逮着机会,便要进行最恶毒的人身攻击。在末嬉的嘴里,嫦娥成了天下最淫荡的女人,她与自己所能见到的每一个男人私通,把后羿的宫殿变成淫乱的乐园”。嫦娥为了报复末嬉的污蔑, 剥夺了造父的长老头衔“, 家奴和土地的数量被大幅度削减。遭受惩罚最重的是末嬉,她被送进宫里,成为一名最下贱的女仆,被罚做最脏最苦的杂役……嫦娥想尽了各种办法羞辱她,折磨她,让她沉浸在最大的痛苦之中”。玄妻为了报弑夫杀子之仇,更是不择手段,以美色设计“煨煮”后羿,“想方设法孤立嫦娥”,勾引逢蒙背叛后羿, 而吴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紧接着,他们又通过对吴刚父子的清算,继续打压嫦娥在后羿心中的地位。已步入老年的吴刚被蛮横地割去了睾丸,他的后人被全部无情地杀光,这么做的理由,仅仅是因为玄妻做了一个噩梦”,致使吴刚“下身溃烂而死”。而嫦娥在失宠后也以无奈的升天实现对后羿的报复。小说中的这些女性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地把“女性”潜意识中的狭隘个性因素畅快淋漓地表现了出来, 使人们看到了一个“被层层鲜亮的语言与重重坚固的屋宇掩蔽下的女性世界”誉讹。她们不再是无私奉献的“女神”,而是性格鲜活的“女人”,并在时代演变当中还原了自己的本性。《后羿》以欲望化叙事和对现实人生的投影达到了开掘人性的深度和反思现实的广度,通过对人性的探索与反思,对各种社会现象深层次的解读,展示了对人的生存状态、发展前景和人际关系的忧患意识,也为当代人对自身文化的精神特质、思想内涵再认识和再发现提供了新的维度。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叶兆言长篇力作《后羿》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学功底,用后现代视角把“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
神话传说演绎成了一个既浪漫又伤感的“神话中的现实故事”。小说借鉴吸纳了西方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使“神
话”和“戏仿”杂糅、“创新性”与“初始化”兼容,在充满解构与建构的矛盾中展现了“神性的缺席”和“人性的再现”,消解了神话与现实、神性与人性、真实与虚构间的界线,并赋予神话传说以现代哲学的丰富内涵。另外,通过“独裁者爱情”的描述给人类最初的“精神荒原”以情理兼容的深度阐释,在对世俗人生命运和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蕴涵着失落与构筑的双重价值取向。作为一部既富有先锋性、探索性,又具有世界性、代表性的“重述神话”作品,《后羿》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式的尝试。
作者跳出了现代人伦道德观念的约束,站在一个更接近人类本原的出发点上,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欲望的贪
婪、爱情的孱弱和人心的动摇。……其以欲望化叙事和对现实人生的投影达到了开掘人性的深度和反思现实的广度,通过对人性的探索与反思,对各种社会现象深层次的解读,展示了对人的生存状态、发展前景和人际关系的忧患意识,也为当代人对自身文化的精神特质、思想内涵再认识和再发现提供了新的维度。
负面评价
《后羿》接续了叶兆言小说一直致力于建构的新历史观。与其以往小说不同的是,它从神话的层面反思了历史这一重要话语的诸种特性,提供了与“逻各斯”相对的神话智慧。尤其是小说在设计后羿、嫦娥的人神转换的过程中, 然而遗憾的是,《后羿》虽然颠覆了理性的历史观,却没有整合新历史观的力量。事实上,这部小说根本没有提供新的历史观,所谓“后现代”的观念只不过认同于当下对历史的消解态度 全都是焦虑的被压迫者,这种焦虑最终体现在小说的叙述层面。张清芳:非神话非现实,叶兆言称《后羿》是“用后现代的视角将后羿与嫦娥的故事演绎成了一个既浪漫又伤感的‘神话中的现实故事’”,却并没有能如鲁迅的《奔月》那样成为一体两面的关系之网———“现实的神话”或“神话的现实”,而是两头踏空,既缺神话性又少现实感。后宫争宠,嫦娥由坏变好。但神话性和现实感的双重匮乏使《后羿》的想象力处于贫困的瘫痪状态,并且不可避免地走向慌乱和偏斜。
作者简介
叶兆言,男,著名作家。1957年出生,
江苏南京人。历任
金陵职业大学教师,
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其代表作《追月楼》获“1987年-1988年中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江苏省首届文学艺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