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顾之虞
汉语成语
后顾之虞,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自北齐·魏收魏书·李冲传》。
成语出处
“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怀怆慨。”(北齐·魏收《魏书·李冲传》)
后世据此典故提炼出“后顾之虞”这则成语,也作“后顾之忧”。
成语典故
南北朝时期,北魏尚书仆射李冲为官清廉,对朝廷忠心耿耿,因此,深得北魏孝文帝的器重,也很受大臣们的敬仰。李冲从不接受贿赂。有一次,有人为了谋求官职给他送来了匹良马。当时,他正巧不在家,寄住在他家的一个远房亲戚自作主张地收下了这匹马,事后也没告诉他。后来,李冲见到了这匹马,以为是家里新买的,就骑了它外出。送马的人见李冲骑了自己送的马,但对自己求官的事却只字不提,他认为李冲要了自己,就到处讲李冲的坏话。李冲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就重罚了那个亲戚。李冲还经常把皇帝、太后赐给他的钱财分送给亲戚朋友,因此,他很得人心。李冲当尚书仆射时,每当孝文帝领兵出征,就把朝廷内外的大事都交给李冲处理。李冲总是鞠躬尽瘁,事事都考虑得十分周全,使孝文帝出征在外很放心。
有个叫李彪的人,初到京师时投奔李冲。李冲和他交谈后,觉得他颇有才学,很赏识他,就把他推荐给孝文帝。后来,李彪当了中尉兼尚书,成了皇帝的近臣,每天跟在皇帝后面,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即使对李冲也傲慢无礼。大臣们很讨厌李彪,就到李冲处反映意见。李冲也很生气,就和大臣们联合上书,向孝文帝控告李彪。李冲亲自执笔,写到李彪忘恩负义的事,竟气得急火攻心,得了急病,十多天后,暴病而死。孝文帝当时正领兵南征,听到李冲去世的噩耗,急忙赶回京城。他到了李冲的墓地,忍不住失声痛哭,他对左右的人说:“李冲品德高尚、忠诚可靠,我交托给他的国家大事,他全都办得很好我每次出征在外,都没有后顾之忧。不料他竟暴病身亡,我真的伤心啊!”由此,便产生了“后顾之虞”这个成语。
成语寓意
这则典故表明,李冲因为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为君主分忧解难,在北魏孝文帝出境南征时总理朝政,使得孝文帝没有后顾之虞,所以深得孝文帝器重。这则成语告诉人们,要想做事时无后顾之虞,就必须在行动前有周密的计划和准备,这样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行动之中,获得成功。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后顾之虞”用于形容来自后方、家里或将来的忧患。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等。
运用示例
近代·赵尔巽清史稿·常青传》:“大营距府城未远,势相犄角,无后顾之虞。”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6:5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