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维果
四川中囯画焦墨研究会会长
向维果,字木邨,1942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著名书画家,美术研究者、评论家;时尚隐士。少年时即受家学承传,学习绘事,后得益于蜀中名流吴一峰、刘既明、陈子庄诸先辈。学修绘画史论及诗文,研究中国画并从事美术评论;主张革心向道,以文养画。先后出版著作有《成都坝子》(1993-成都出版社)、《心道札记》(2011-中国文化出版社) 等书籍。正待出版书籍《焦墨指要》(论著)、《向维果 渴笔系列作品集》。
人物履历
早年曾为中学美术教师,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尙任四川中囯画焦墨研究会会长;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岷山画院顾问;汉中蜀汉画院艺术顾问;《华夏大家》杂志顾问;《汉河书院》顾问;《大蜀美术》主编;《味象》季刊主编。
任免信息
2015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决定:聘任向维果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成长历程
少年时即受家学影响学习绘画。后得益于蜀中名流吴一峰,刘既明,陈子庄诸前辈。并学修画史论及诗文。八十年代初, 形成个人第一面貌,个性化之意境,积墨叠色,渴笔滃染法, 笔墨特殊,被社会肯定。并由成都出版社出版发行有《向维果 成都坝子画集》,《峨眉扇面》等专著。作品一时流传于港台,新加坡,韩国,法国,荷兰及澳太各地。人称“成都坝子画家”. 此后, 仍不满自我. 再度潜心传统. 回溯沈周,龚贤,担当,髡残蒲华,齐璜,研究黄宾虹,着重于焦墨画法之研究与突破, 重视写生,诗文,画评学术之探索,苦修不辍, 图谋求变. 舒展性情, 独标一格。择善固执, 孤胆独赴以求高寒……木邨谈艺
在中国画中,焦墨是最具极端用墨法则的画法。清程邃已善用焦墨作画,近代黄宾虹亦多用焦墨,今人张汀能以纯焦墨作画,使焦墨有了更大的进步。
焦墨或可称之为枯笔,渴笔,竭墨。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深沉而浓黑,当为焦墨画者之楷模。
焦墨之技法,其难点是对含墨行笔过程中墨渗于纸上之流速把握。润枯之关系,全在一画之间,若无深厚功底,断不可作焦墨画。宾翁有云“非文人莫属”。
焦墨画之黑白关系与一般绘画之黑白,有相似处亦有不相似者。按透视原理:“近清晰,远模糊”而论。焦墨画中之近,为墨重,点线较黑(墨饱),故轮廓清晰度高;远,墨色枯竭,使笔触不明确而逐渐模糊不清。然,近处亦可能处理得很明亮,但这里更需要轮廓清晰,所以,焦墨画中的黑白是以墨的枯渴为黑白,为深浅,为浓淡,皆为互补之关系;相互衬托,远、中、近之处理,纵深之关健,都是在枯与渴之中产生。
焦墨作品之成功与否,决定于“枯润”二字。枯润与黑白,既有相同处又乃绝对不同。上段文字所言之黑白,两者互补,可言其相似处也。斯言者,则为“华滋”“润含春雨”之道理。是感观意识,纯情绪化心之所达也者。阴阳两极之变化,无穷无尽......故乃法无定法。曾记否,青城山之上清宫有联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言之极是,与吾焦墨之道同也。
艺术评价
陈沫吾:品读向维果焦墨山水,使人自然想到石涛所推崇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自用我法”的中国画境界。我理解维果之画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的一种无声交流,也是心灵的沟通,更直接的说就是其内心深处的饥渴。这使得他抛弃了机械的法则,用自己独特的焦墨语言来表现心中的逸气,直接使自然万物成为和自己对话交流的生命之相,这看上去很“疯癫”,然则大不为然。恰恰正是这种随心而动的情感,才是无我之境的永恒体现。向维果的焦墨山水之所以能自铸新格,走向抽象化、情感化,这正是他充满个性的“心象”表达。他把自己内心感受是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比他自己内在的情感和精神更为重要。他的焦墨山水也正是他心灵深邃处的自然释放与流露。他的创作则更多的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是其情感的追求,不受“死”法之限,更不追逐市场的需求,也不迎合他人的口味。
作品赏析
书画家向维果作品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9 09:15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任免信息
成长历程
参考资料